
一、从一人挑大梁的英雄主义模式到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的团队协作模式
尽管美剧的特色便是随着剧集的播放而调整故事结构,但任何一部美剧都有自己的大致走向与预定轮廓,犯罪心理也不例外。起初,这部剧集是设计成以Gideon为核心的典型英雄主义模式,第一集就以极度高调的姿态带出了Gideon的出场:先是通过Hotch在家给孩子起名字引出Gideon的名字,有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感,这样的描写方式可以比拟红楼梦里引出王熙凤的重磅登场时候的描写了;再是让Morgan在酒吧的时候被询问是否跟Gideon共事过,衬托出他的名声与权威感;最后所有重要配角齐刷刷来到主角面前,隆重地把他请出山,这位主角的重量级地位不言自明。之后的老G头顶主角光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大家有目共睹。
OP里也许对Gideon的烘托效不至于如此突出,但还是能看出有老G在的时候(即前两季)角色分配具有明显的层次感。从站位与站姿来看,核心显然是Gideon和Hotch,Elle以及后来代替她的Emily相对次之,虽然是侧身而立但起码站在第一排;剩下的Morgan、Reid、JJ退居后面,而Garcia更是在第一季里连出现的资格也没有——这点后面会进行分析。
但是这一切在Gideon的演员解约之后出现了极大变化。主角罢演竟然还能继续维持下去的美剧应该说很罕见,因为一部美剧的打造必然是需要围绕着主角的。虽然一开始是主角根据美剧的要求来寻找,但一旦决定演员,之后的剧集就会根据这个演员的特点来演变。老G的提前离开必然让剧组编剧始料未及,这样的冲击性一定会让他们重新考虑把大量戏份都压在一个人身上的危险性,同时因为之前对老G过于神化,剧情上也很难再塑造出一个跟老G一样万能又合乎逻辑的角色形象来。
基于此,Gideon走后,我们可以发现OP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第二季的核心队形变成了梯式队形:以Hotch与新来的Rossi为最靠前,其他人依次排后。不仅如此,角色定位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点从角色的站位变化上也可以看出(注意Emily和Morgan的位置变化,这点将于后文分析)
从剧情安排上,我们也能发现很多绝大变化。第一季的犯罪心理人员分工相对分明,人物分配模式上类似于都市侠盗:Morgan擅长场景模拟;Elle擅长rape类型案件;JJ负责联络(其实这一点初期并没有多么突出,与其说是JJ的特点不如说是JJ存在的意义——换言之,这只是为了把JJ安排进来的一个花枪而已。个人感觉,早期的JJ人物定位只是用来增添本剧美女数量的,因为该角色过于薄弱所以才安插了Reid与她可能发展感情的伏笔,这个伏笔从第一季两人相邻的站位来看也比较靠谱——假如Gideon没走的话,估计这个伏笔可能会慢慢发展起来吧);Garcia负责电脑情报(其实就是负责推动故事情节的过渡作用);Hotch负责行政;Reid是很多美剧里都会有的天才役(就是耍宝卖萌的);Gideon....负责开挂嗯。
然而Gideon走后,由于角色模式的变化,加上很多角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这种分工被模糊掉了。最明显的便是Morgan的场景模拟,完全消失不见。当然这不代表每个角色都变成了同一化,他们还是有自己的拿手活(比如踹门哥,语言姐,卖萌帝还是卖萌帝嗯),但是那种明确分工的感觉没有了。
从第三季后部分到第五季,犯罪心理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段时间角色没有变动,剧情风格也保持一致。慢慢的,剧组有时间丰富每个角色,于是各个角色开始有自己的核心集,开始爆自己的黑历史,同时曾经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开始慢慢提高自己在观众甚至在编剧心中的地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JJ与Garcia,后面会详细提及)。
第五季时,犯罪心理的剧组开始谋划衍生剧,于是这个剧集再次迎来了剧烈的角色变动。不过这个变动并不是这里所要分析的,要强调的是人员变动的同时OP队形的又一次变化:队形从梯字变成了并排。
可以说从第六季开始,犯罪心理的诸位角色正式没有了过大的主次之分。这也体现了编剧意图的变化:从最初的烘托一人的万能,到现在对团队协作与温馨家庭的侧重。这样的变化想来也是与角色的变动分不开的。剧组人员大概也不曾想到粉丝们会对任何一个人员的离开有如此之大的反应,他们从粉丝的抗议那里看到了本剧真正的闪光点——不是别的,正是那种角色之间的友情和温馨,才是支撑犯罪心理走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至此,我们的犯罪心理完成了从一人挑大梁的英雄主义模式到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的团队协作模式的转变
尽管美剧的特色便是随着剧集的播放而调整故事结构,但任何一部美剧都有自己的大致走向与预定轮廓,犯罪心理也不例外。起初,这部剧集是设计成以Gideon为核心的典型英雄主义模式,第一集就以极度高调的姿态带出了Gideon的出场:先是通过Hotch在家给孩子起名字引出Gideon的名字,有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之感,这样的描写方式可以比拟红楼梦里引出王熙凤的重磅登场时候的描写了;再是让Morgan在酒吧的时候被询问是否跟Gideon共事过,衬托出他的名声与权威感;最后所有重要配角齐刷刷来到主角面前,隆重地把他请出山,这位主角的重量级地位不言自明。之后的老G头顶主角光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大家有目共睹。
OP里也许对Gideon的烘托效不至于如此突出,但还是能看出有老G在的时候(即前两季)角色分配具有明显的层次感。从站位与站姿来看,核心显然是Gideon和Hotch,Elle以及后来代替她的Emily相对次之,虽然是侧身而立但起码站在第一排;剩下的Morgan、Reid、JJ退居后面,而Garcia更是在第一季里连出现的资格也没有——这点后面会进行分析。
但是这一切在Gideon的演员解约之后出现了极大变化。主角罢演竟然还能继续维持下去的美剧应该说很罕见,因为一部美剧的打造必然是需要围绕着主角的。虽然一开始是主角根据美剧的要求来寻找,但一旦决定演员,之后的剧集就会根据这个演员的特点来演变。老G的提前离开必然让剧组编剧始料未及,这样的冲击性一定会让他们重新考虑把大量戏份都压在一个人身上的危险性,同时因为之前对老G过于神化,剧情上也很难再塑造出一个跟老G一样万能又合乎逻辑的角色形象来。
基于此,Gideon走后,我们可以发现OP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第二季的核心队形变成了梯式队形:以Hotch与新来的Rossi为最靠前,其他人依次排后。不仅如此,角色定位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点从角色的站位变化上也可以看出(注意Emily和Morgan的位置变化,这点将于后文分析)
从剧情安排上,我们也能发现很多绝大变化。第一季的犯罪心理人员分工相对分明,人物分配模式上类似于都市侠盗:Morgan擅长场景模拟;Elle擅长rape类型案件;JJ负责联络(其实这一点初期并没有多么突出,与其说是JJ的特点不如说是JJ存在的意义——换言之,这只是为了把JJ安排进来的一个花枪而已。个人感觉,早期的JJ人物定位只是用来增添本剧美女数量的,因为该角色过于薄弱所以才安插了Reid与她可能发展感情的伏笔,这个伏笔从第一季两人相邻的站位来看也比较靠谱——假如Gideon没走的话,估计这个伏笔可能会慢慢发展起来吧);Garcia负责电脑情报(其实就是负责推动故事情节的过渡作用);Hotch负责行政;Reid是很多美剧里都会有的天才役(就是耍宝卖萌的);Gideon....负责开挂嗯。
然而Gideon走后,由于角色模式的变化,加上很多角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这种分工被模糊掉了。最明显的便是Morgan的场景模拟,完全消失不见。当然这不代表每个角色都变成了同一化,他们还是有自己的拿手活(比如踹门哥,语言姐,卖萌帝还是卖萌帝嗯),但是那种明确分工的感觉没有了。
从第三季后部分到第五季,犯罪心理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段时间角色没有变动,剧情风格也保持一致。慢慢的,剧组有时间丰富每个角色,于是各个角色开始有自己的核心集,开始爆自己的黑历史,同时曾经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开始慢慢提高自己在观众甚至在编剧心中的地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JJ与Garcia,后面会详细提及)。
第五季时,犯罪心理的剧组开始谋划衍生剧,于是这个剧集再次迎来了剧烈的角色变动。不过这个变动并不是这里所要分析的,要强调的是人员变动的同时OP队形的又一次变化:队形从梯字变成了并排。
可以说从第六季开始,犯罪心理的诸位角色正式没有了过大的主次之分。这也体现了编剧意图的变化:从最初的烘托一人的万能,到现在对团队协作与温馨家庭的侧重。这样的变化想来也是与角色的变动分不开的。剧组人员大概也不曾想到粉丝们会对任何一个人员的离开有如此之大的反应,他们从粉丝的抗议那里看到了本剧真正的闪光点——不是别的,正是那种角色之间的友情和温馨,才是支撑犯罪心理走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至此,我们的犯罪心理完成了从一人挑大梁的英雄主义模式到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的团队协作模式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