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606贴子:1,807,682
  • 9回复贴,共1

您如何看待刘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节期间,杜镇杰、王蓉蓉、孟广禄将在国家大剧院联袂出演新编京剧《下鲁城》。
这出戏是说汉高祖刘邦己平定大部分疆土,惟有"鲁城"不肯归顺,刘邦欲攻之,遂乔装改扮,亲探城内动静,被守将项伯及城中百姓镇定自若所感染,最终免除刀兵,和谐收场。
刘邦以一介平民之身,成就千秋霸业,人和、天时、地利固然缺一不可,但其人格魅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因素。
大家如何看待这个人物?


1楼2007-11-26 13:51回复
    有市井粗俗的一面,但在驾驭人才方面很有能力.


    2楼2007-11-26 16:42
    回复
      其实天下本没有刘邦,等他当了皇帝,就成了刘邦~~~~~

      ^0^


      3楼2007-11-26 19:49
      回复
        查了一下,是一月二十九日、三十日演出


        4楼2007-11-26 21:46
        回复
          有材,但不是好人。。。做为艺术形象应该是蛮能出彩的。。这人性格复杂。。


          5楼2007-11-26 21:57
          回复
            兴亡谁人定,胜衰岂无凭!刘邦如果是个小人,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追随他?刘邦如果胸无大志,又怎能威加海内


            6楼2007-11-27 18:44
            回复
              • 222.184.139.*
              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不但“好酒及色”,还时常“慢而侮人”。对待文人儒士,就更“不像话”。因其内心“不好儒”,即便当了“沛公”,依然不愿见他们。他的手下人转述他拒见儒士的话说,“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史记·郦生列传》)。你是酒徒,那好,见;你是儒生,对不起了,请回吧;你儒冠儒服衣帽整齐地硬要来见,那只好“敬谢不敏”,他会脸不变色心不跳当众解下你的儒冠把尿撒在里面。已经当上皇帝了,这个“旧病”还不时“发作”。其“智囊”之一的陆贾,主动向他宣扬《诗》、《书》的作用,他竟会不客气地“骂”人家一通,说什么“老子我从马上得来天下,要那些《诗》呀《书》的干什么”!如此表现,如此素质,不是个“大老粗”又是什么?所以,文人中间,便有了“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焚坑》诗)、“刘、项都非识字人”(清·朱排山《咏始皇》诗)之类说法,广泛流传。


              7楼2007-11-27 19:31
              回复
                看了一些关于刘邦的书,觉得这个人物个性极为鲜明——
                刘邦本名刘季,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下层平民家庭。
                青年时代的刘邦,游荡厮混, 不务正业,常常带领一帮狐朋狗友到兄嫂家蹭饭,次数多了,难免大嫂心烦。于是某天,当刘季又吆三伙四地跨进大嫂家门时,只听得一阵刮洗锅铲的声音传来,众人只得作鸟兽散。刘邦怨恨大嫂,从此不再往来。
                刘邦发迹作了皇帝以后,对于其他兄弟亲戚都有王侯的封赏,唯独对于大哥家没有表示。当刘太公向刘邦提及此事时,刘邦如是说到:“并不是我忘记了,实在是大嫂当年不地道。” 经太公一再说情,刘邦才追封大哥刘伯为武哀侯,继封侄儿刘信为“羹颉侯”。羹者,锅中饭菜也,颉者,用勺刮锅也,顾名思义,羹颉侯就是饭菜刷锅“侯”啦!


                8楼2007-11-28 20:14
                回复
                  • 117.12.15.*
                  我们在学鸿门宴时听老师讲过他曾在被项羽追赶时将自己的父亲和妻子推下车去,就是为了让车跑的快一些.他贪生怕死,而且无情,我不喜欢他.


                  9楼2007-11-30 20:21
                  回复
                    拍电影就没人敢拿他当主角,除非打定主意恶搞。但京剧值得一试,前面已经有个薛平贵做最低标准了


                    10楼2007-12-01 0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