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光吧 关注:3,025贴子:111,689
  • 5回复贴,共1

一直逃避,智慧无从生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事。若行者不了解这点,一旦见闻到什么,就退缩逃避,以为只要这么做,那件事最后就会丧失控制的力量,然后他们就能超越它。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们根本无法超越任何事。若他们逃避而未了知实相,相同的事不久仍会生起,一样得再面对。
  例如那些永不满足的行者,在寺院、森林或山中受持头陀支〔4〕,他们到处行脚,东看看,西瞧瞧,认为如此就能获得满足。他们努力爬上山顶:"啊!就是这里,现在我没问题了。"感到几天的平静后,就对它厌烦了。"哦,好吧!下山到海边去。""啊!这里既舒适又凉快,在这里修行一定很好。"不久后,他又对海边感到厌倦。对森林、山顶、海边厌倦,对一切厌倦,这并非正见〔5〕,也不是厌离〔6〕的正确意义,而仅仅是感到乏味,是一种邪见。
  当他们回到寺院,"现在,我该怎么做?每个地方都去过了,却一无所获"。因此他们弃钵、卸袍,还俗去了。为何要还俗?因为他们不了解修行,不晓得还有什么事可做。他们去南方、北方、海边、山顶、森林,仍不了解任何事,因此结束一切,他们便死了。事情的演变就是如此,因为他们一直逃避事物,智慧便无从生起。
  从心里跳脱,不是逃避面对事情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有个比丘,下定决心不逃避事物,要勇敢面对它们。他照顾自己,并了解自己和他人,持续努力地解决各种问题。假设他是位住持,经常得不断面对需要注意的事物;人们一直来询问,因此必须时常保持觉醒。在可以打瞌睡之前,他们就会再用另一个问题唤醒你。这让你能思维、了解所面对的事物,你变得能以各种善巧方式处理自己与别人的问题。
  这技巧从接触、面对、处理与不逃避事情中生起。我们不是以身体逃避,而是使用智慧,从心里跳脱,靠当下的智慧而了解,不逃避任何事。
  这是智慧的源头,每个人都必须工作,必须和其他事物联系。例如,住在大寺院中都必须帮忙处理事情,从某个角度看,你可能会说那些都是烦恼。和许多比丘、比丘尼、沙弥住在一起,在家众来来去去,可能会生出许多烦恼,但为了增长智慧、断除愚痴,我们必须如此生活。我们要选择哪一条路,是为了消除愚痴,还是为了增加它而生活?
  苦所在之处即不苦生起之处
  我们必须深入思维。每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外境时,我们都应该镇定与审慎。当苦生起时,是谁在受苦?为何苦会生起?寺院的住持必须管理众多弟子,这可能会造成痛苦。若我们害怕痛苦而不想面对,要如何与它战斗呢?若不知痛苦生起,我们要如何解决它呢?
  跳脱痛苦意味着知道离苦的方法,它的意思绝非从每个痛苦生起的地方逃跑,这样做只会把痛苦带在身上。
  若想了知苦,就必须深入观察目前的情况。佛陀教导我们,问题从哪里生起,就必须在那里解决。痛苦所在之处,正是不苦生起的地方;一个息灭,另一个就生起,你应该在那里解决自己的问题。因害怕而逃避痛苦的人是最愚痴的人,他们只会无止境地增加愚痴。
  苦,是除此之外无他的第一圣谛,不是吗?你怎么会把它看成坏事呢?苦谛、生起苦之集谛、苦止息之灭谛、灭苦之道谛,若逃避这些事物,就不是根据真实法而修行。
  佛陀教导我们要以智慧跳脱。你踏到荆棘或碎片,脚底被扎伤,走路有时会痛,有时则不会。当踩到石头或树枝,真的很痛时,便检查脚底,但未找到任何东西,你不理它继续走路,然后又踩到某样东西,再次感到疼痛。这种情况反复发生。
[关于这颗心·阿姜查] 


1楼2014-03-29 10:47回复
    所言甚是 若要证悟就不该再玩思想游戏了!!脑内虚拟出千百条圆满的答案又有何用!!!!我恨满脑子思想却又裹足不前的自己!!!!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3-29 14:25
    回复
      知易行难,不外如是


      IP属地:江苏3楼2014-03-29 16:30
      回复
        烦恼生起的地方就是智慧产生的地方。


        4楼2014-03-31 15:53
        回复
          不生气不贪爱很难,但是再难,我也要学会克制,如理作意,永远不放弃。失败了,就站起来,只要还在继续修行,总有一天善法会增长到足以支持正念,足以根除恶法的地步。就像安般念,离开业处的时候,就拨回来,这样反反复复,总有一天,就能够达到安住。


          5楼2014-03-31 16: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