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教学点招生通知
为提高我省政法系统、公安机关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法制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我院与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多次协商,决定在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设立“法制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教学点,由中国政法大学派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办班形式采用自学加集中面授,学制二年,修满学分准予结业,由中国政法大学颁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符合硕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以申请学位。一、费用收取:学费每生28000元(两年),教材、考务费1500元(两年),共29500元,按年度缴付,由中国政法大学收取并开具发票。二、报名时间:2013年10月20日至12月30日开班时间拟定2014年3月,具体课程及授课时间另行通知。学院报名地点: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联系人:李老师 梁老师联系电话:0851-5407159 5400997传真:0851-5407599网址:http://zjb.gzjgxy.cn/电子邮箱:lzy0851@qq.com附:《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贵州警官职业学院2013年10月8日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制新闻研究方向系新闻学和法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自2005年开始先后招收法学(法学理论)和新闻学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是国内较早的法制新闻专业硕士授予点。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培养法制新闻、传媒法学等方向的研究生。为适应社会新闻学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法学底蕴、熟悉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现经批准向全社会招收法制新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〇一三年四月具体事项如下:一、 培养目标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制新闻”专业硕士点院校,依托政法大学雄厚的法学教学资源和自身新闻学优势,将法学和新闻学交融相汇,以提高学员工作实践能力和具体工作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培养具有新闻学学位的、适应当代政法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学员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结业后基本达到硕士研究生的同等学力水平。二、招生对象1.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纪守法、品德端正、身体健康;2.教育背景:(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2)大学专科毕业,有相应工作经验(不能申请硕士学位)。三、招生专业、学制1. 专业:法制新闻 2.学制:两年四、课程设置参照校内硕士生《法制新闻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主要有:学位公开课、法制新闻业务研究(采访、写作)、法制新闻专题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法制新闻案例研究、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实务研究、传播法学、新闻侵权专题研究、新闻学前沿问题研究、法学概论、新闻编辑专题研究等(其中部分为选修课,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五、教学师资政法大学及新闻学院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部分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知名专家、学者。六、授课方式:1.自学加节假日面授(具体安排另行通知)。2.引进国外弹性教学体制,采取学分制,修满学分,准予结业。3.社会实践活动另行安排。七、办班形式1.北京班:自学加隔月(节假日)集中面授。2.全国班:自学加每年五一、十一长假集中面授。3.教学点班:自学加节假日面授(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八、考试与结业学员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参加该班组织的每门课程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证书加盖钢印、红印、校长印,出具有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盖章的成绩单)。九、申请硕士学位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后,符合硕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以按国务院学位办(1998)54号文件和中国政法大学学位办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费用另行收取)。十、费用学费28000元(两年),教材、考务费1500元(两年),共29500元,入学时一次性缴付。十一、报考与咨询1.报名手续(1)填写法制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报名登记表,交报名费200元。(2)查验学历证书原件,交身份证,学历证书复印件各1份,两寸近照照片3张。(3)根据申请人的书面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条件符合者,发给中国政法大学入学通知书,并建立学员档案。(4)按入学通知书日期交纳学费28000元,教材、考务费1500元,及办理相关手续。注:正式开课后,学生因个人原因不能坚持学习,视为自动退学,不退学费。2.报名咨询咨询电话:010—58908690 18600365899 联系人:刘老师 代老师十二、付款方式1、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6号楼416室财务:白桂香老师收(中国邮政储蓄卡号:6210 9810 0001 5878 095)邮编:100088(汇款单请传真告之)2、银行汇款开户行:3、中国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户名:中国政法大学账号:3467 5600 7485(注明新闻学院在职研) (汇款单请传真告之)中国政法大学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是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学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校格局。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的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48人,其中本科生8297人,研究生5762人,留学生有889人;教师903人,辅导员82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40人、硕士生导师586人,教授248人,教师中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7.21%.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儒学院、高级政法管理干部进修中心、中欧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9个教学单位;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学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个校级科研究机构。学校牵头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认定的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共18个本科专业,拥有68个硕士学士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里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151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进千名师生赶境外学习交流。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学校的培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行、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效。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2008年7月2日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7月10日校党委常委会议批准,决定成立。其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系。学院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法学素养和牢固的法制价值观,知识基础宽、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未来媒体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多媒体综合传播需要的搞层次的传播领域专门人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25人,其中教师21人。下设传播理论与传播法、传播方法与传播技术、媒介经济与文化产业三个教研室;学院下辖新闻传播实验室,拥有媒体基础技术教室、数字图文与动画专业技术教室、多媒体新闻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三个专业技术教室。跨部门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的办事机构设在本院,本院还代管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制传播研究中心三个非在编研究机构。目前本院设有新闻学本科专业,拥有法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的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招收法制新闻、新闻政策与法规和媒介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本科生238人,研究生82人。已有5届本科生共计280和4届研究生共计97人毕业于上述专业和方向。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根据新闻传播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社会需求,以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专业为重点,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科研水平。根据学校要求,我院将率先尝试采取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多种形式,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广泛争取社会资源。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邮 编:100088报名咨询电话:010-58908690 18600365899传 真:010-68004008网 址:http:// media. cupl. edu. cn电子邮箱:zgxwzk666@163.com
为提高我省政法系统、公安机关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法制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我院与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多次协商,决定在贵州警官职业学院设立“法制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教学点,由中国政法大学派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办班形式采用自学加集中面授,学制二年,修满学分准予结业,由中国政法大学颁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符合硕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以申请学位。一、费用收取:学费每生28000元(两年),教材、考务费1500元(两年),共29500元,按年度缴付,由中国政法大学收取并开具发票。二、报名时间:2013年10月20日至12月30日开班时间拟定2014年3月,具体课程及授课时间另行通知。学院报名地点: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联系人:李老师 梁老师联系电话:0851-5407159 5400997传真:0851-5407599网址:http://zjb.gzjgxy.cn/电子邮箱:lzy0851@qq.com附:《中国政法大学“法制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贵州警官职业学院2013年10月8日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简章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制新闻研究方向系新闻学和法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自2005年开始先后招收法学(法学理论)和新闻学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是国内较早的法制新闻专业硕士授予点。拥有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培养法制新闻、传媒法学等方向的研究生。为适应社会新闻学才的需求,培养具有法学底蕴、熟悉新闻传播规律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现经批准向全社会招收法制新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〇一三年四月具体事项如下:一、 培养目标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制新闻”专业硕士点院校,依托政法大学雄厚的法学教学资源和自身新闻学优势,将法学和新闻学交融相汇,以提高学员工作实践能力和具体工作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培养具有新闻学学位的、适应当代政法工作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学员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结业后基本达到硕士研究生的同等学力水平。二、招生对象1.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纪守法、品德端正、身体健康;2.教育背景:(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2)大学专科毕业,有相应工作经验(不能申请硕士学位)。三、招生专业、学制1. 专业:法制新闻 2.学制:两年四、课程设置参照校内硕士生《法制新闻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主要有:学位公开课、法制新闻业务研究(采访、写作)、法制新闻专题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法制新闻案例研究、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实务研究、传播法学、新闻侵权专题研究、新闻学前沿问题研究、法学概论、新闻编辑专题研究等(其中部分为选修课,可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五、教学师资政法大学及新闻学院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部分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知名专家、学者。六、授课方式:1.自学加节假日面授(具体安排另行通知)。2.引进国外弹性教学体制,采取学分制,修满学分,准予结业。3.社会实践活动另行安排。七、办班形式1.北京班:自学加隔月(节假日)集中面授。2.全国班:自学加每年五一、十一长假集中面授。3.教学点班:自学加节假日面授(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八、考试与结业学员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参加该班组织的每门课程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证书加盖钢印、红印、校长印,出具有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盖章的成绩单)。九、申请硕士学位学院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后,符合硕士学位申请条件的,可以按国务院学位办(1998)54号文件和中国政法大学学位办的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费用另行收取)。十、费用学费28000元(两年),教材、考务费1500元(两年),共29500元,入学时一次性缴付。十一、报考与咨询1.报名手续(1)填写法制新闻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报名登记表,交报名费200元。(2)查验学历证书原件,交身份证,学历证书复印件各1份,两寸近照照片3张。(3)根据申请人的书面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条件符合者,发给中国政法大学入学通知书,并建立学员档案。(4)按入学通知书日期交纳学费28000元,教材、考务费1500元,及办理相关手续。注:正式开课后,学生因个人原因不能坚持学习,视为自动退学,不退学费。2.报名咨询咨询电话:010—58908690 18600365899 联系人:刘老师 代老师十二、付款方式1、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6号楼416室财务:白桂香老师收(中国邮政储蓄卡号:6210 9810 0001 5878 095)邮编:100088(汇款单请传真告之)2、银行汇款开户行:3、中国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户名:中国政法大学账号:3467 5600 7485(注明新闻学院在职研) (汇款单请传真告之)中国政法大学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是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学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校格局。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的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948人,其中本科生8297人,研究生5762人,留学生有889人;教师903人,辅导员82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140人、硕士生导师586人,教授248人,教师中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7.21%.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儒学院、高级政法管理干部进修中心、中欧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9个教学单位;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学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个校级科研究机构。学校牵头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认定的14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共18个本科专业,拥有68个硕士学士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里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151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进千名师生赶境外学习交流。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学校的培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行、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效。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经2008年7月2日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7月10日校党委常委会议批准,决定成立。其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系。学院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法学素养和牢固的法制价值观,知识基础宽、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未来媒体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多媒体综合传播需要的搞层次的传播领域专门人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25人,其中教师21人。下设传播理论与传播法、传播方法与传播技术、媒介经济与文化产业三个教研室;学院下辖新闻传播实验室,拥有媒体基础技术教室、数字图文与动画专业技术教室、多媒体新闻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三个专业技术教室。跨部门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的办事机构设在本院,本院还代管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制传播研究中心三个非在编研究机构。目前本院设有新闻学本科专业,拥有法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的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招收法制新闻、新闻政策与法规和媒介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本科生238人,研究生82人。已有5届本科生共计280和4届研究生共计97人毕业于上述专业和方向。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根据新闻传播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社会需求,以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专业为重点,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科研水平。根据学校要求,我院将率先尝试采取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多种形式,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广泛争取社会资源。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邮 编:100088报名咨询电话:010-58908690 18600365899传 真:010-68004008网 址:http:// media. cupl. edu. cn电子邮箱:zgxwzk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