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已经转过了,不过我真的觉得在这篇小说中对画师的描绘,像极了《三体》里神级文明和针眼画师的“做派”,或许大刘参考过这篇短篇小说,也说不定。转来与共赏。
----
《王佛脱险记》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老画家王佛和他的弟子林在汉王国的通衙大道上浪游。他们慢慢地朝前走着,因为王佛时常要停下来,白天端详蜻蜓,晚上仰观星辰。他们的行囊轻便。因为王佛爱的是物体的形象而不是物体本身。对画家说来,世界上除了画笔、墨瓶、漆罐、绢卷和宣纸以外、似乎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是值得占有的了。他们十分贫困因为王佛鄙视银钱,只用他的画来换取一顿小米粥充饥。他的弟子林背着一个装满了画稿的口袋,躬腰曲背,必恭必敬,好象他背上负着的就是整个苍穹,因为在他看来,这只口袋里装满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春水滔滔的江河和月光皎皎的夏夜。
林可不是生来就跟着这位饱览黎明和黄昏景色的老头到处流浪的人。他的父亲是做黄金买卖的,母亲是位玉器商人的独生女,他的外祖父尽管抱怨他母亲不是个男孩,却仍然把全部财产遗留给了她。林就在这样一个富有舒适的家庭中长大。娇生惯养的生活使他成为一个胆小的人;他害怕昆虫、雷电,怕看死人的面孔。当林十五岁的时候,他父亲给他挑了房媳妇这媳妇,长得可美了。老头子想到,自己已到了夜晚只能用来睡觉的年纪,能为儿子安排好幸福的生活,也就深感安慰了。林的妻子娇弱似芦苇、稚嫩如乳汁、甜得象口水、咸得似眼泪。儿子成亲之后,做父母的似乎都很谨慎知趣,竟然双双弃世。于是在那朱红色的庭院里,陪伴着林的便只有他那位总是带着微笑的年轻妻子和一棵每逢春天便红花盛开的梅树。林喜爱这位心地纯洁的女人,就象人们喜好一面从不褪色的镜子或一道永保吉祥的护身符一样。为了附和当时的风尚,他也常去坐坐茶馆,对那些卖艺者和舞女,显得颇为厚道。
----
《王佛脱险记》
[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老画家王佛和他的弟子林在汉王国的通衙大道上浪游。他们慢慢地朝前走着,因为王佛时常要停下来,白天端详蜻蜓,晚上仰观星辰。他们的行囊轻便。因为王佛爱的是物体的形象而不是物体本身。对画家说来,世界上除了画笔、墨瓶、漆罐、绢卷和宣纸以外、似乎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是值得占有的了。他们十分贫困因为王佛鄙视银钱,只用他的画来换取一顿小米粥充饥。他的弟子林背着一个装满了画稿的口袋,躬腰曲背,必恭必敬,好象他背上负着的就是整个苍穹,因为在他看来,这只口袋里装满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春水滔滔的江河和月光皎皎的夏夜。
林可不是生来就跟着这位饱览黎明和黄昏景色的老头到处流浪的人。他的父亲是做黄金买卖的,母亲是位玉器商人的独生女,他的外祖父尽管抱怨他母亲不是个男孩,却仍然把全部财产遗留给了她。林就在这样一个富有舒适的家庭中长大。娇生惯养的生活使他成为一个胆小的人;他害怕昆虫、雷电,怕看死人的面孔。当林十五岁的时候,他父亲给他挑了房媳妇这媳妇,长得可美了。老头子想到,自己已到了夜晚只能用来睡觉的年纪,能为儿子安排好幸福的生活,也就深感安慰了。林的妻子娇弱似芦苇、稚嫩如乳汁、甜得象口水、咸得似眼泪。儿子成亲之后,做父母的似乎都很谨慎知趣,竟然双双弃世。于是在那朱红色的庭院里,陪伴着林的便只有他那位总是带着微笑的年轻妻子和一棵每逢春天便红花盛开的梅树。林喜爱这位心地纯洁的女人,就象人们喜好一面从不褪色的镜子或一道永保吉祥的护身符一样。为了附和当时的风尚,他也常去坐坐茶馆,对那些卖艺者和舞女,显得颇为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