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人吧 关注:22贴子:196
  • 12回复贴,共1

鹿邑名人榜 大家多补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  河南鹿邑县是道教鼻祖老子(李耳)的诞生地、道家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李氏华人的共同祖根。老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老子故里的文物古迹是潜力很大的旅游资源。利用好这个资源,对于鹿邑乃至整个河南的经济腾飞,都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老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末期,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维,对人类社会、自然界以及世界的起源、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及其内部的相互联系,都做了深刻细致的阐述,发现了事物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辨证法原则。他著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一部哲理精微、意蕴深远、内涵丰富、文辞婉约、含天覆地、震古烁今的伟大经典。老子的哲学本体论、宇宙论、辩证法方面的贡献,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精神财富。2500多年来,老子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将来,仍然会对哲学、社会科学、人类思维等包罗万象的各类学科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正如台湾欧石镜博士所说:“二十一世纪将是华人世纪,老子思想是新世纪的曙光,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台湾著名学者丁中江先生说:“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少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要超过孔子。”在谈到老子思想的研究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时,台湾老学专家陈鼓应教授说:“六年前,世界上翻译老子的版本已经有500种,数量仅次于圣经。”老子是鹿邑县太清宫镇人不容置疑。现今太清宫的太极殿就是老子诞生处,鹿邑县城内东北隅的升仙台,传说是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处,是老子纪念地。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它如新旧唐书、东汉班固《汉书》、《后汉书·地理志·郡国志·桓帝纪》、《水经注》、《宋史》、《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名胜辞典》、《简明历史词典》、《哲学词典》、《康熙字典》、《宗教词典》、《亳州志》等都有明确记载。  


IP属地:陕西1楼2007-12-11 15:17回复
    2 陈转 
     陈抟是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今河南鹿邑人),他继承(周易参同契)以易理阐述丹法的思想,留下了不少易道结合的丹书,对于宇宙生成论和内丹理论方面贡献较大。据(宋史·陈转传)载: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主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薄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旨。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又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易类有陈抟(易龙图)1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有陈抟著(赤松子八诫录)1卷(道家书类)、(指玄篇)1卷(道家吐纳类)、(九室指玄篇)1卷(道家外丹类)、(人伦风鉴)(又称(龟鉴))1卷(五行相法类);宋释志磐(佛祖统记)卷四十三记载,陈抟得受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为之注释(此书原载(道藏缺经目录),今收入(藏外道书));(宋史·朱震传)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康节,种放又以(河图)、(洛书)传李溉,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这些图式均出自陈抟;清朱彝尊(太极图授受考)谓陈抟居华也曾以(无极图)刊诸石。陈抟的著作大多已亡佚,不过宋明以来有关著作尚保存有经过引述的文与图。今存世者有(阴真君还丹歌注)、(龙图序)、(正易心法注)等,又有(无极图)、(太极图)等流传下来。 

     五代(907一960)以后,出现了以图式解析易理的图学,其刨始者便是陈抟清初黄宗炎在其所撰(太极图说辨)中说:“图学从裹出于图南。”自从周敦颐得陈抟所传图式之后,作(太极图说),尔后授受渐广,演绎者日多,各种各样的图式纷纷出现。 

     陈抟的(无极图)自上而下由五部分组成。第一层为空心圆形,注为“炼神还虚复归无极”;第二层为“坎离匡廓图”(坎离二封连接成圆环形,分别以黑白线条表示),注为“取坎填离”;第三层为金、木、水、火、土五圆,按照一定方位排列并以直线相连,其中水火二圆相连又出一圆,注为“正气朝元”;第四层为圆形,注为“炼精化肖,炼肖化神”;第五层仍为空心圆形,注为“玄化之门”。陈抟的(无极图),从上到下顺以解释,则为“顺以生人”,为宇宙生成论,依其模式分为五个过程:①无极而太极,②阴静而阳动,③五行之气顺市,④顺以生人,⑤化生万物。如若从下到上逆以解释,则为“逆以成丹”,依其模式分为五个阶段:①得窍,②炼己,③和合,④采药,⑤脱胎还虚。 

     陈抟的(无极图),一方面使丹道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另一方面确定了内丹炼养的五个阶段。他对内丹义理的阐发,使后来道教丹法出现了固定的“筑基炼己、炼精化肖;炼肖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正步过程的理论,使钟吕金丹派的学说更加系统而精致。同时,他巧妙地将道家的“无极”和(周易)的“太极”结合在一起,对于道家象数派易学研究有较大贡献,对


    IP属地:陕西2楼2007-12-11 15:28
    回复
      3虞诩 
      虞诩,字升卿,东汉陈国武平(今鹿邑)人,有孝性,善谋略,为时人所称道。其祖父虞经,为郡县狱官,办案公正,存心宽厚,推己及人。每逢冬日案件上报,常因之流泪。曾说:“东海于公高筑闾门,令容驷马高车,以为子孙必有做大官的。而其子定国终于做了丞相。我决狱六十年了,虽比不上于公,也许差不多吧,子孙不一定不做九卿呢?”所以给虞诩取字叫升卿。 

        虞诩自幼丧父母。县里推举他为顺孙,国相十分赞赏他,想要他为吏。虞诩辞谢道:“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再无人奉养了。”国相才没有叫他去。后来祖母去世,服丧期满,被征召入太尉李修府中,任郎中。当时羌胡攻破并、凉二州,朝廷商议要放弃凉州,他建议李修反对,凉州终于得保。 

        虞诩因反对了邓骘的意见,邓骘兄弟就用吏法诬陷他,让他做了朝歌县长。当时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控制不住,一些老友都不无担心地对虞诩说:“当朝歌县长真倒霉!”虞诩笑着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是我的本分。不遇盘曲的根、错乱的节,哪能识别利器呢?”到任后去见河内太守马棱,马棱勉励他说:“你是有学问的人,应当在朝廷谋划国家大事,为什么来朝歌呢?”虞诩说:“受命的那天,不少士大夫都来慰问勉励我。我想,贼是不能有所作为的……现在,贼众正盛,不好与之争锋。兵不厌诈,希望多给兵马,不要使我有为难而已。”一上任,就募求壮士,令自掾史以下各自举报所知道的,抢劫的为上,伤人偷盗的次之,有丧服而不事家业的为下。共募得百余人,虞诩设宴招待他们,都免罪过,使他们跑入贼中,引诱贼众劫掠,并设伏兵,只等他们到来,于是杀贼数百人。又派遣会缝纫的贫民,为贼作衣,用绛缕缝在衣襟上作标记,贼出入市里的,官兵便加以捕捉。贼众因此惊骇走散,都称道虞诩神明。 

        后来羌人侵武都,邓太后因虞诩有将帅的谋略,升他为武都太守。赴任途中受阻,他以增灶方式迷惑羌人,终于到任。羌人率众数千,于陈仓、崤谷间截击虞诩。虞诩马上停兵不前,扬言上书请兵,等援兵到了再前进。羌人知道了,分兵抢劫他县,虞诩趁羌兵分散,日夜进发,加倍前行百余里,使吏士每人各做两灶,一天增加一倍,羌兵不敢追逼。有人问:“孙膑减灶你增灶,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防不测,你现在日行二百里,为什么呢?”虞诩说:“虏兵多,我兵少。走慢了,就容易被追上,快走,虏兵就料不到了。虏兵看见我灶天天增加,定说是郡兵来接我了,人多行速,虏兵不敢追我。孙膑装自己弱,我今装着自己强,是情势不同的缘故。”到达郡里,兵不满三千,而羌兵一万多,围攻赤亭数十天。虞诩命令军中强弩不发,只悄悄发射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达到,于是集中兵力急攻。虞诩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射无不中,羌兵大为震惊,撤退。虞诩趁势出城追击,杀伤很多敌人。第二天,率全军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更换衣服,回转几周。羌人不知虞诩有多少兵力,更加恐惧。虞诩算准了羌兵会退,于是暗中派五百人于浅水处埋伏,等候羌兵逃走。羌兵真的大奔逃,虞诩趁机袭击,大破之,斩获很多,羌兵因此败散。南入益州,虞诩就观察地势,筑营壁一百八十所,招还流亡百姓,赈济贫民,郡里很安宁。 

        顺帝时历官司隶校尉、尚书仆射,纠举违法,不避权贵。为人刚直,虽三遭刑罚,终生不改。其墓在鹿邑县高集乡前楼村东北,墓冢面积4500平方米,封土堆高5米,墓室呈“中”字型,出土有陶磨、陶盆、罐、壶、五铢钱等。墓前原立有清光绪三十年(1691)“汉尚书讳诩字升卿虞公墓”碑,现存鹿邑县博物馆。其故里在鹿邑武平故城,献帝时曾封曹操为武平侯,该城位于邱集乡武平城村,现仅存东北隅一段夯筑城墙。(


      IP属地:陕西3楼2007-12-11 15:28
      回复
        4陈景良
         教授,男,1958年12月生,汉族,河南鹿邑人,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现任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法学院党委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教材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儒家法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 
          先后出版各种专著、教材、工具书8部,发表论文40余篇。特别是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家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讼师与律师:中西司法传统的差异及其意义》、《讼学、讼师与士大夫》、《新中国法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借鉴》等学术论文,在法史学界及法理学界影响较大。《中国法制通史·宋卷》(副主编)一书获2000年度中国图书奖。《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获河南省政府社科奖


        IP属地:陕西4楼2007-12-11 15:30
        回复
          5 朱秀海,
          一级作家,满族,河南鹿邑人,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长篇纪实文学《黑的土红的雪》、《赤土狂飙》、《东北抗联苦斗记》、《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中篇小说《空山》、《深夜十一点钟的火车》;短篇小说集《在密的森林中》;长篇电视连续剧《百姓》第一部(十八集)、第二部(二十集)、《波涛汹涌》(十五集)等,有作品翻译到国外。曾获第二届全国报告文学奖,一、五、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军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冯牧文学奖等。


          IP属地:陕西5楼2007-12-11 15:30
          回复
            6 王明义 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63、09——1968、07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焦作矿业学校采掘机械化专业学生 

            1968、07——1979、12 先后在观音堂矿务局曹窑煤矿劳动锻炼、任观音堂煤矿政工组、办事组组长 

            1979、12——1983、11 河南省鹿邑县委组织部干事,驻队四年 

            1983、11——1986、09 河南省周口地委组织部青年干部科科长;河南省太康县委副书记、县长;河南省扶沟县委书记,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 

            1986、09——1990、09 河南省周口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河南省周口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90、09——1994、10 河南省周口地委书记、地区行署专员、军分区党委书记 

            1994、10——1998、01 河南省公安厅厅长、党组书记、武警河南总队第一政委、党组第一书记 

            1998、01——2000、07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兼任省公安厅厅长、党委书记,武警河南总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2001、10—— 河南省省委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现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IP属地:陕西6楼2007-12-11 15:31
            回复
              毕 启 亮
               
               毕启亮系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桑园村人,现任总政歌舞团中国剧院主任兼总政小红星幼儿艺术园团长。身为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演出家协会理事、功成名就的毕启亮没有忘记家乡建设,他热心桑梓,为家乡捐资助学。经他资助,鹿邑县贾滩乡桑园村于1999年建起“启亮中学”,并设立启亮艺术中心,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突出艺术特色教育。毕启亮还将自己多年积蓄的稿酬作为基金,设立中国鹿邑老子故里毕启亮书画艺术基金会,受到家乡人民的赞许。
               他曾设计过全国七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大型庆典晚会、澳门回归大型庆典晚会、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等多次国内大型活动的我国著名舞美设计师。北京市青联七届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中国剧院主任、一级舞美设计师。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全国大型活动的美术设计。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开、闭幕式舞美、灯光总设计。


              8楼2007-12-11 17:09
              回复
                轩輗 
                廉吏轩輗 
                 

                 轩輗,字惟行或惟衡,河南鹿邑人.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其父轩贵,乃一布衣,家贫甚寒. 

                 明正统五(1440),轩輗超擢浙江按察史,浙江历任官员奢侈浪费,.轩輗到决心力戒矫之.他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儿老小亲操井臼.他与属僚约定:三日出奉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即便故友来,轩輗也食惟一豆,只不过多一鸡黍罢了.让众官员惊以为异.在轩輗的带动下浙江官场风气大变,.当时镇守内臣阮随,布政史孙原贞,杭州知府陈复,仁和知县许璞居官皆廉,一方大治. 

                 轩輗孤峭,遇见没有操守贤能的官员不与往来.在任按察史期间,到同僚家饮酒,回来后抚其腹曰:"此中有脏物也".在京城,都御使张纯置酒请客,轩輗 对他的奢侈很厌恶,拒而不往。张纯将酒馔送上门来,轩輗也不纳。到了年底,皇帝下旨礼部拜表庆祝,而轩輗独居一室,撤烛端坐.拜表庆贺尚未结束,他竟然回去了,未尝与僚友告别.僚友闻讯赶来,他竟避而不见.轩輗不愿意与僚友们大吃大喝,与之同乐,认为吃喝乃官场之大忌.从此,众官员不感直视轩輗.可见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史必日轩.耿! 

                 天顺元年(1457)二月,轩輗奉旨回京都任刑部尚书.数月后,因病上书请求告病还乡.英宗召之问道:"昔浙江廉吏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轩輗顿首谢.皇帝赐与白银嘉奖,准予所请.因轩輗居官廉政,不治家业,全部家当只有一竹筐."一簏廉吏"留传至今! 

                 天顺二年(1458)南京督理粮储缺官,英宗朱祁镇问大臣李贤,朝中谁能胜任此职。李贤力荐轩輗,此人清廉,唯他最适.。皇帝将告病还乡的轩輗召回朝中,任命他为左都御史前往淮上督粮.轩輗在途中坐船不慎落入水中,浑身湿透.正直霜降,而行李中竟无一件替换衣物.地方官员来见.他竟披被接见.当地府衙要做衣服与他,轩輗予以否决,只能等旧青布袍烤干之后才穿上,可见其勤俭廉政. 

                . 天顺八年夏(1464)轩輗老乞骸骨,自知大限已到.抵家欠伸而卒.他的寿衣还是那件补缀殆遍的旧青布袍,内衫亦无一件是新的.他临终前告戒儿子轩维名:吾食吾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等日后从仕,切记洁身自好,要清廉自律!".黄帝闻轩輗卒,痛心疾首,特封谥号"廉兢公"! 

                 轩輗的一生历经了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五朝为官.惩 <<明史>>修订者是这样评价轩輗的:"得百轩輗,而天下不足以治,况三百年而仅一轩輗乎 " 惩吏道贪墨,矫厉绝俗,物不能干.后世评曰:"得百轩輗,而天下不足以为治,况三百年仅一轩輗乎!"


                9楼2007-12-12 10:47
                回复


                  10楼2007-12-14 10:04
                  回复
                    人才


                    IP属地:陕西12楼2008-07-16 15:10
                    回复
                      肿么 没有我啊???????????


                      14楼2012-04-20 22:41
                      回复
                        没几个有名的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4-02-12 03: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