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简介
上泸镇有耕地9407亩,宜林宜果山地68000亩,水面3000亩,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誉。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成为南乡著名农贸集市,商业中心;加之人文迭起,而跻身名镇之列,素有“千年古镇”之称。
上泸唐代已形成集镇,《上饶县志》载。1986年12月23日,来自上饶地区文物馆、上饶县文物馆的6位考古专家前往上泸考察,并在徐石岩山麓发现古代陶片一堆,说明两千年前上泸已有人类居住,形成村落。《上饶县乡镇大事记》361页载。
发源于武夷山北麓,由石溪汇入信江的泸溪环镇而过,可通舟楫,古为通闽要道,是周边地区通往闽、浙、皖的水上交通枢纽,自宋代至明清,上泸就是闽、浙、皖、赣交界的货物集散地,徽商在上泸设立徽州会馆,方便徽商往来居住,徽商在古街开设店铺老字号有同泰生、老仁和、程氏老钻号(经营茶叶、姜黄、土纸),樟树人开设春生堂、寿芝堂、元泰生(经营药店),上泸人则开设了同仁堂(药店)、恒泰盛、德生祥、张正大、龚生和、黄宝祥(经营布匹、日杂品、茶叶、姜黄、土纸、银店)、新泰坊(酒坊)等老字号。沿河店面林立,商品交易十分活跃。
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沿河两里长的明清古街,层楼绵延,鳞次栉比,古老而典雅,青石板路上的道道车辙,印记着小镇当年的繁华。
上泸镇集镇老街古朴典雅,新街道路宽畅,建筑美观大方,新居住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治安良好,集镇内基础设施完备,餐馆酒店、歌厅网吧、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市场车站、金融通讯一应俱全。以溪北大桥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中心镇区核心板块,形成“一轴一街一河四区”的集镇建设新格局。目前,整个镇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城镇化率46.13%。同时,高标准打造并完善的占地25亩的商业步行街精品小区,使集镇格局和品味发生了新变化。
上泸有二千余年人类文明历史,一千多年集镇演变发展,一百单八姓氏和睦相处共建家园,六十五平方公里土地养育了十九位历代名人,三大名特优土产享誉国内外,十七公里泸溪河舟载货来往闽、浙、皖,三大古建筑华美而典雅,十二景观秀丽而旖旎,大坳枫泽湖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上泸镇有耕地9407亩,宜林宜果山地68000亩,水面3000亩,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誉。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成为南乡著名农贸集市,商业中心;加之人文迭起,而跻身名镇之列,素有“千年古镇”之称。
上泸唐代已形成集镇,《上饶县志》载。1986年12月23日,来自上饶地区文物馆、上饶县文物馆的6位考古专家前往上泸考察,并在徐石岩山麓发现古代陶片一堆,说明两千年前上泸已有人类居住,形成村落。《上饶县乡镇大事记》361页载。
发源于武夷山北麓,由石溪汇入信江的泸溪环镇而过,可通舟楫,古为通闽要道,是周边地区通往闽、浙、皖的水上交通枢纽,自宋代至明清,上泸就是闽、浙、皖、赣交界的货物集散地,徽商在上泸设立徽州会馆,方便徽商往来居住,徽商在古街开设店铺老字号有同泰生、老仁和、程氏老钻号(经营茶叶、姜黄、土纸),樟树人开设春生堂、寿芝堂、元泰生(经营药店),上泸人则开设了同仁堂(药店)、恒泰盛、德生祥、张正大、龚生和、黄宝祥(经营布匹、日杂品、茶叶、姜黄、土纸、银店)、新泰坊(酒坊)等老字号。沿河店面林立,商品交易十分活跃。
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沿河两里长的明清古街,层楼绵延,鳞次栉比,古老而典雅,青石板路上的道道车辙,印记着小镇当年的繁华。
上泸镇集镇老街古朴典雅,新街道路宽畅,建筑美观大方,新居住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治安良好,集镇内基础设施完备,餐馆酒店、歌厅网吧、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市场车站、金融通讯一应俱全。以溪北大桥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中心镇区核心板块,形成“一轴一街一河四区”的集镇建设新格局。目前,整个镇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城镇化率46.13%。同时,高标准打造并完善的占地25亩的商业步行街精品小区,使集镇格局和品味发生了新变化。
上泸有二千余年人类文明历史,一千多年集镇演变发展,一百单八姓氏和睦相处共建家园,六十五平方公里土地养育了十九位历代名人,三大名特优土产享誉国内外,十七公里泸溪河舟载货来往闽、浙、皖,三大古建筑华美而典雅,十二景观秀丽而旖旎,大坳枫泽湖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