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吧 关注:153,865贴子:832,936
  • 5回复贴,共1

天道无情、冷眼看尽人世迭起浮沈 - 评康熙 (结合一本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4-19 12:52回复
    好戏登场
    所以,当夺嫡斗争毫不容情的在康熙面前上演开来之时,睿智如康熙,已经看出当时为夺嫡争得你死我活的两个皇子,大阿哥和太子,其实都不是适当的储君人选;历史上的大阿哥胤禔在康熙面前说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这样的话,这位大阿哥显然是个愚蠢鲁直之辈,大约那时康熙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收拾大阿哥了,留著大阿哥,只会让本已浑浊的一滩水搅得更浑,而悲催的老八,却在此时让大阿哥一句「愿意将来辅助八阿哥」的话,拖下了水,再也撇不清了。
    可最终让康熙作出一废太子的决定,还是因为太子自己莽撞,窥视康熙大帐,让康熙看到这个自己费尽心思栽培的儿子,竟毫无帝王应俱备的沈著冷静,更无一丝忠君爱父之念,痛心之余,下诏废除太子之位。
    话说「九龙夺嫡」这场大戏,在康熙一废太子后,从幕后整个搬上前台,锣鼓喧天的一直唱到康熙驾崩,雍正登基后,还余韵未了欲罢不能。至此,姥姥可以说,这场戏虽然一开始不是康熙策划的,可是,打从一废太子之后,就完完全全在康熙的编导掌控之中。而他的掌控方式,仍是他一贯的「因势利导、将计就计」。
    看官要问,这怎麼说呢?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4-19 12:55
    收起回复
      千古一帝,康熙爷
      作为一个帝王,康熙是个传奇,用「空前绝后」来形容这个帝王也不为过。「千古一帝,康熙爷!」是若曦第一次见到康熙时的,自己在心里赞叹的话。作者桐华给康熙的判词只有短短两句:「步步惊心帝王路,寸寸皆伤父子情」;显然,桐华在《步步惊心》里希望呈现给读者的康熙是一个在帝王与父亲这两种角色中的挣扎的人物。可是,读完全书,作为读者,姥姥还是认为,相比作为帝王的康熙,这个作为父亲的康熙实在是太薄弱了。
      虽然,桐华也经由若曦的视角给读者看到一个因为丧子而伤心和最爱的儿子不争气而痛心的父亲,实际上,康熙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帝王,他虽有凡人的弱点,甚至盲点,但他没有凡人的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任何一种平凡人成长过程会经历过的情感,康熙都不曾经历过,因为,他自八岁登基以后,他就已经是帝王。这不是说康熙没有情感,而只是说康熙所经历过感受过的情感,全因著他是帝王而有所变质、不可能纯粹。康熙唯一一次表现出真正作为父亲的伤感,是十八皇子殁的时候,因为对於康熙,即使面对他的亲儿子,也只有在他们还是年幼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完全没有心防的倾注他的宠爱。姥姥第一、二次看剧/读书还不觉得,但当细细研究康熙心思的时候,姥姥每再看到康熙表现出的温情,都会不自禁的背脊发凉。帝王的温情啊~实在不怎麼靠谱。
      《步步》的康熙,因为是从若曦的视角呈现,因而,读者看到的描述,反映更多的是若曦自己因「后见之明」的定见。姥姥一直捉摸不到怎麼给康熙定位,到底康熙是「心里明镜一般的」,冷眼看周遭所有的人事物,还是,就是一个多疑多忌、晚年处处防备自己儿子「逼宫」的皇帝?因为,不管如何定位,姥姥都很难相信康熙会在病中、瘁死前的那日对老四说出属意十四的话;这与康熙的形像实在太不相符了。
      因为姥姥有这样的疑惑,於是,先有锦江空晚为姥姥解惑,然后接著问问也提出看法,大夥热烈讨论,姥姥这才明白,重点不是康熙是否明白若曦「茶泼老十」是为了帮哪个皇子,而是,若曦这样做是否合了康熙的心意。一旦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姥姥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容易揣测得多了。其实,桐华对康熙这个人物描写,很多都是隐晦不清的,但他的阴影处处都在,绝对是贯穿全书的。
      「人精中的人精」是姥姥送给康熙的,姥姥以为康熙当之无愧;姥姥也相信,康熙的观人於微的能力,绝对是宗师级的功力,但他真正「精」的不是在能够看透人心,而在擅长「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大臣皇子的意见或请愿,若是合了他心意的,他就装聋作哑,顺水推舟,不合他心意的,则或是不动声色、搁后再议,或是发雷霆大怒、严惩重责都有可能;康熙就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如此将一众皇子大臣们玩弄於股掌之间。
      在此借用罗大佑的「滚滚红尘」中的一句歌词来形容雅儿眼中的康熙--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4-20 00:21
      回复
        为了打破僵局,他开始询问於大臣李光地(玉檀一旁奉茶),单独接见太子(若曦被单独留在外间);从后文里,读者知道玉檀是老九的奸细,当晚就告诉了若曦「李大人推举了八爷」,而玉檀也必定在第一时间内把这消息传给了八党。对八党而言,这是大好消息,因为李光地是康熙信任的重臣;可是这个消息让若曦不再笃定,「站在殿中当值,心神却有些恍惚。李德全盯了我几眼。。。」,或许就是此时,李德全起了疑心,觉得有必要试探若曦。
        康熙对李光地的推举老八的反应是什麼呢?「今日从早上起,康熙就一直坐著默默沉思,我端进来的茶,总是热著端进来,又一滴不少的端出去重新换过,换了一盅又一盅,康熙却连坐著的姿势也没有变过。」是桐华的描写。康熙对老八这个储君人选显然不很中意,但在李光地面前,康熙必定不动声色,秣陵两可的既不采纳也不驳回,只是暗自决定再抛出另一个试探--单独接见太子。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04-20 0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