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次文化研究者东浩纪写了一本书来探究御宅族的消费模式,叫做《动物化的后现代》,其中提出了很有趣的“数据库消费论”,并且指出以前由大冢英志提出的“故事消费论”已经过时。
“御宅族们首先消费这些作品,有时会对作品产生感动。但他们会发现实际上这些作品是拟像,真实的只有角色。接着他们会消费角色,有时会对这些角色产生“萌”的情愫。”
“我们的世界观原本是被故事化且电影化的世界视线所支撑,转为被数据库式的、介面式的搜索引擎所读取,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御宅族们,在七〇年代失去了大叙事,在八〇年代迎向了对失去的大叙事进行捏造的阶段(故事消费),紧接着在九〇年代连捏造的必要性都放弃了,迎接单纯渴望数据库的阶段(数据库消费)。”单纯消费作品(小故事),也非其背后的世界观(大叙事),更不是故事设定或是人物(大型非叙事),而是更深层的部分,也就是消费广大御宅族系文化的数据库。“
“在后现代时代,人们会动物化。实际上,这十年来御宅族正急速的动物化。举证来说,他们的文化消费没有大叙事背后的涵义,并且以资料库抽出的组合要素为中心展开活动。他们不再为渴望他人的欲望这种麻烦的人际关系而烦躁,只单纯追求自己喜爱的萌要素,出现在自己喜爱的故事里而成的作品。”
“御宅族对于虚构比现实的感受更实际,大多数的沟通都是在交换资讯。换句话说,他们的社交性并不是被亲人或社区那种理所当然的现实所支撑,而是针对某种特定资讯的兴趣而被串连。因此他们只有在可得到对自己有利的资讯的状况下才善于社交,并且同时保留着随时都可以从交流中离开的自由。无论是手机里的对话、网络上的闲聊、不上学关在家里等等,这种可以“不玩了”的自由···”
-----------------------------------------------------
“御宅族们首先消费这些作品,有时会对作品产生感动。但他们会发现实际上这些作品是拟像,真实的只有角色。接着他们会消费角色,有时会对这些角色产生“萌”的情愫。”
“我们的世界观原本是被故事化且电影化的世界视线所支撑,转为被数据库式的、介面式的搜索引擎所读取,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御宅族们,在七〇年代失去了大叙事,在八〇年代迎向了对失去的大叙事进行捏造的阶段(故事消费),紧接着在九〇年代连捏造的必要性都放弃了,迎接单纯渴望数据库的阶段(数据库消费)。”单纯消费作品(小故事),也非其背后的世界观(大叙事),更不是故事设定或是人物(大型非叙事),而是更深层的部分,也就是消费广大御宅族系文化的数据库。“
“在后现代时代,人们会动物化。实际上,这十年来御宅族正急速的动物化。举证来说,他们的文化消费没有大叙事背后的涵义,并且以资料库抽出的组合要素为中心展开活动。他们不再为渴望他人的欲望这种麻烦的人际关系而烦躁,只单纯追求自己喜爱的萌要素,出现在自己喜爱的故事里而成的作品。”
“御宅族对于虚构比现实的感受更实际,大多数的沟通都是在交换资讯。换句话说,他们的社交性并不是被亲人或社区那种理所当然的现实所支撑,而是针对某种特定资讯的兴趣而被串连。因此他们只有在可得到对自己有利的资讯的状况下才善于社交,并且同时保留着随时都可以从交流中离开的自由。无论是手机里的对话、网络上的闲聊、不上学关在家里等等,这种可以“不玩了”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