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会了我很多。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论是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还是最后的阶梯报告,都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制定研究题目时,我们组犹豫了很久,但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顺利地完成准备工作。在这里要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次的活动。
下面我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
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张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
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
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
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我们恍然大悟,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读完了这本名著,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多,但我们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任务。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
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
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
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
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
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结果及其贡献:宝钗与黛玉是既对立又合一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艳与素是她们身上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的源头并不在于一个艳一个素,而在于宝钗的艳可以对应黛玉的素,黛玉的艳可以对应宝钗的素。
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清清爽爽,不曾沾染男子们的泥土气息,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比喻,只是须知,水也是分种类的,红楼女儿千姿百态,虽为同样的结果——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却各自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走到了终点,让人感叹唏嘘。
鄙人无能,只先冒昧谈一下两位最为光彩夺目的女孩儿,宝钗和黛玉。
宝钗是像古井的,无波无澜,平时一声不响,寡言藏拙,只是你真正试着去品尝一下,才知其味,甘美清甜;才知其深,深不见底。
甜在她的善心,对周围人如春风化雨般的细心关照,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像古井一样毫不吝啬地献出自己所能献出的,对香菱的照顾,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再有对湘云思虑不周时的提醒与帮助,也正因此,宝钗才得到湘云的信赖与钦佩,得到贾府上下人的尊敬与喜爱的吧。
深在她的学识,你永远不知道她下一个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惊喜,宝玉所不知的寄生草与参禅,黛玉所痴迷的西厢记,还有惜春所不知的画画技巧,更别说其他大观园女儿所有而书中作者没有提及的
古井甘甜也深不可测,这是优点,但同时也是缺点,你似乎永远也不知道她的真心在哪里,如她的蘅芜苑,“忽迎面突出插天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她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真心保护起来,不叫人看见,某种意义上说,她是有城府的,这也是宝钗颇有争议的一点,我们谁也不是曹公,无法断言宝钗是真善还是伪善,但我们可以选择相信她的善究竟那方面的成分更多,而鄙人,愿意相信她是个真正高士,她当得起晶莹雪这个词,宝钗她也不苛求别人的理解,或许对她来说,这样才更轻松些。
黛玉则像沁芳亭的那一脉碧溪,孱弱纤细,却也自由流淌,带着自己独特的清雅与韵味,惹人怜爱。
虽说黛玉是绛珠仙子,可她在人间的真性情却比人还要更有人情味儿,她对宝玉全心的爱情自不必说,对大观园其他的女儿一样是掏出自己那人间少有的真心的,她行事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心,只是世间的污浊那能容许这样一颗纯洁无暇的心呢,但即便是撞到头破血流,黛玉也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全心投入吧,看似柔弱的身体,却内藏着坚强不屈的自尊与灵魂,黛玉身体上虽多有病痛,她的灵魂却是健康而使人震撼的。
因此,她被人所诟病的“小性”,其实只是对自己爱情与自尊的维护,与宝玉的别扭,在被指出小戏子的扮相与她一样时的生气,无不出自这两点,这是黛玉的底线,也是为了她自己的心,试问有谁会忍心指责这样一个千好万好的女孩儿小性呢?
对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评析为我们对宝黛爱情的探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