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瓶晴天吧 关注:200贴子:25,060
  • 6回复贴,共1

研究性学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5-02 11:59回复
    研究时间:2014年5月2日
    地点:家中
    人员:汪轶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成就极高的一部作品,其中吸引人的不仅仅有奢华的大观园,更有一群美丽聪慧的女孩,而这些水一般的女孩之中,有两朵特殊的奇葩——林黛玉、薛宝钗。那么她们二人的性格又有着怎样的差异呢?


    2楼2014-05-02 12: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二、薛宝钗
        【问题】薛宝钗是《红楼梦》人物中最大的“受害者”。自上世纪50年代起,由于《红楼梦》研究的泛政治化,在人们心目中,她成为年青一代中城府最深、封建道德意识最浓的主要代表人物。可真实的宝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分析】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应该遵循文本至上的原则,即一切从文本提供的全部信息出发,而不是从由于意识形态而形成的先入之见出发。薛宝钗的一些优点也往往由于先入之见而被认为是心机,是圆滑世故。不错,宝钗是对黛玉、湘云说过“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之类的话,但她毕竟是个少女,用宝玉的话来说,仍然是一颗闪烁着光彩的宝珠。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宝钗少女天性的活泼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藏愚守拙”的性格也有一些改变,还主动做了一些违背封建道德规范的事情。如五十六回“去小就大”,不怕“众人嫌”参与大观园的管理工作,七十回充当“枪手”帮宝玉“搪塞”、欺骗贾政等等。宝钗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个丰满的、复杂的艺术形象。《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它塑造的人物形象经得起反复品味,作者完全避免了浮浅的夸张和概念化的涂饰,而以深入的体察和天赋的灵感为凭借,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含蕴及其在不同生活状态中的复杂情形。《红楼梦》之所以充满恒久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拒绝一切标签式和脸谱化的人物解读。
        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丰富,《红楼梦》就有多丰富,至今从没见过比《红楼梦》更富生活质感的小说。一部《红楼梦》何以二百年来拥有如此广大的读者群,何以有如此辉煌的百年文学,原因在于读者们在小说中品到了生活的真味,每个《红楼梦》读者都好似小说中的那块幻形入世的顽石,亲身经历了一场悲喜交集的无奈人生。林黛玉尽管有才华、美丽、纯真,却又多愁善感、孤高自诩、目无尘下,她是儒家理想的典范化身。宝钗含蓄,而黛玉之慧凤姐之黠探春之敏等等无不包罗之中,若立于朝廷之上,必为良臣贤相,岂单争胜于闺阁,最终成为大观园中的佼佼者。读罢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我也只能为这两位美丽的女子洒上一纸悲伤的泪水,写下一丝浅稚的同情。


      4楼2014-05-02 12:09
      回复
        高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会了我很多。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论是在发放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还是最后的阶梯报告,都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制定研究题目时,我们组犹豫了很久,但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顺利地完成准备工作。在这里要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完成这次的活动。
        下面我就将联系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
        目标明确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读完一本文言文名著,
        又不能粗略地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张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耐心
        地为我们解读书中的相关句子,还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
        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
        这些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我们恍然大悟,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过了近一个月,我们组员都读完了这本名著,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多,但我们坚持不懈,最终完成了任务。
        二、团队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
        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
        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
        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
        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
        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这个组员负责找关于贾宝玉的,另一个找林黛玉的,还有一个又找薛宝钗的,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结果及其贡献:宝钗与黛玉是既对立又合一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艳与素是她们身上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的源头并不在于一个艳一个素,而在于宝钗的艳可以对应黛玉的素,黛玉的艳可以对应宝钗的素。
        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清清爽爽,不曾沾染男子们的泥土气息,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比喻,只是须知,水也是分种类的,红楼女儿千姿百态,虽为同样的结果——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却各自沿着自己独特的轨迹走到了终点,让人感叹唏嘘。
        鄙人无能,只先冒昧谈一下两位最为光彩夺目的女孩儿,宝钗和黛玉。
        宝钗是像古井的,无波无澜,平时一声不响,寡言藏拙,只是你真正试着去品尝一下,才知其味,甘美清甜;才知其深,深不见底。
        甜在她的善心,对周围人如春风化雨般的细心关照,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像古井一样毫不吝啬地献出自己所能献出的,对香菱的照顾,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再有对湘云思虑不周时的提醒与帮助,也正因此,宝钗才得到湘云的信赖与钦佩,得到贾府上下人的尊敬与喜爱的吧。
        深在她的学识,你永远不知道她下一个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惊喜,宝玉所不知的寄生草与参禅,黛玉所痴迷的西厢记,还有惜春所不知的画画技巧,更别说其他大观园女儿所有而书中作者没有提及的
        古井甘甜也深不可测,这是优点,但同时也是缺点,你似乎永远也不知道她的真心在哪里,如她的蘅芜苑,“忽迎面突出插天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她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真心保护起来,不叫人看见,某种意义上说,她是有城府的,这也是宝钗颇有争议的一点,我们谁也不是曹公,无法断言宝钗是真善还是伪善,但我们可以选择相信她的善究竟那方面的成分更多,而鄙人,愿意相信她是个真正高士,她当得起晶莹雪这个词,宝钗她也不苛求别人的理解,或许对她来说,这样才更轻松些。
        黛玉则像沁芳亭的那一脉碧溪,孱弱纤细,却也自由流淌,带着自己独特的清雅与韵味,惹人怜爱。
        虽说黛玉是绛珠仙子,可她在人间的真性情却比人还要更有人情味儿,她对宝玉全心的爱情自不必说,对大观园其他的女儿一样是掏出自己那人间少有的真心的,她行事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心,只是世间的污浊那能容许这样一颗纯洁无暇的心呢,但即便是撞到头破血流,黛玉也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全心投入吧,看似柔弱的身体,却内藏着坚强不屈的自尊与灵魂,黛玉身体上虽多有病痛,她的灵魂却是健康而使人震撼的。
        因此,她被人所诟病的“小性”,其实只是对自己爱情与自尊的维护,与宝玉的别扭,在被指出小戏子的扮相与她一样时的生气,无不出自这两点,这是黛玉的底线,也是为了她自己的心,试问有谁会忍心指责这样一个千好万好的女孩儿小性呢?
        对林黛玉与薛宝钗的评析为我们对宝黛爱情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5楼2014-05-02 12:23
        回复
          不会吧 你们真的搞研究性学习


          6楼2014-05-02 12:46
          回复
            你 上 网 了 可 怕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03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