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作用范围大EMP弹的特点一是作用范围大。一枚100万吨当量的EMP在距地面400千米高空爆炸时,破坏半径可达到2 200千米,尤其是它“无孔不入”:可通过管道、铁轨、孔隙、电缆、接线柱、天线等进入设备内部。1962年6月9日,美国在太平洋约翰斯顿岛上空500千米爆炸了一颗140万吨当量核弹头,使1 28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瓦胡岛上大面积停电、电话中断、收音机不响、各种电子仪器故障……后经专家研究才发现罪魁祸首是核电磁脉冲。电场强度高二是电场强度高,可在大范围内产生强电场。据美国专家估算,如果在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上空402~483千米处爆炸一枚400万吨当量核弹,将在全美国大陆及北美大陆主要部分(殃及加拿大)上空产生每米5万伏场强,将使未经采取“加固”措施的通信、交通、国防、金融、公用设施的设备严重受损,其破坏方式主要是烧毁损坏电子设备和线路。影响频谱宽三是影响频谱宽。核电磁脉冲覆盖了目前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大部分频谱,并很容易通过各种输入端进入电子系统。编辑本段诞生1961年10月31日,苏联在新地岛上空35千米处进行空爆核试验,不料氢弹不仅毁灭爆心附近的一切,还对数千千米范围内的电子系统产生冲击,苏军地面的防空雷达被烧坏,无法探测空中的飞行目标;数千千米长的通讯中断,部队1个多小时处于无法指挥状态。无独有偶,1963年7月9日,美国在太平洋的约翰斯顿岛上空40千米处进行空爆核试验后,距约翰斯顿岛1400千米之遥的檀香山却陷入一片混乱。防盗报警器响个不停,街灯熄灭,动力设备上的继电器一个个被烧毁……当时人们并不能解开这个谜。后来经过几年的研究,才发现这是氢弹爆炸所产生的电磁脉冲造成的恶果。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污染四种效应,而氢弹爆炸又增加了另一种效应,即电磁脉冲。氢弹爆炸时,早期核辐射中的γ射线会与周围介质中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激发并产生高速运动的电子(康普顿效应),大量高速运动的电子形成很强的电场。在爆心几千米范围内电场强度可达到每米几千伏到几万伏,并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它的作用范围随着爆高的增加而扩大。当量1000吨的氢弹如在40千米高空爆炸,可影响整个欧洲。美国军事专家看到了这种由核爆炸产生的瞬时电磁脉冲的军事价值,开始不遗余力地研究如何增强核爆炸时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而抑制其他几种效应,他们把这种能产生强大电磁脉冲的武器称为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