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看到 @子日的着不睡 在一个贴子里对 @飞天子燕的建议,想跟贴说说想法,写了一些打算单独发成帖子。下文中”楼主”指的是 飞天子燕 。
今晚熬夜赶东西,看到楼上的朋友一番话,促使我也出来澄清一下我的说法并发表一下我的想法。
1.楼主第一次质疑我是在“年华流沙”吧,在“铁骨铮铮郭沫若”这个帖里,我否认郭老人品,而楼主认为这种谄媚并非伤天害理,反而是我们过于苛求。我并不否认争论本身,但楼主在贴中发言接二连三,私以为是一种混淆,并无逻辑可言。这点暂且不谈。郭沫若也算是我高中校友,我的高中设有校史陈列室且其中大半内容有关于他,官方上台面的东西尚且不避讳他的错误作为,那么对他的批评又谈何政治打压呢?
2.楼主说“天天和他们争吵”,但纵观几次讨论并无争吵可言,毫不隐晦地说只是楼主臆造的假想敌而已。楼主提及“有个人一直看不惯我”,这个人不论是指楼上还是我,或是其他什么人,我也持和楼上一样的观点,是楼主太看重自己了。此外,澄清一点,年华流沙这个贴吧根本没有什么“达成一件一致的集体”,它只是一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普通贴吧,故而楼主的假想敌判断实则全为臆想,并非事实。
3.之前“白色皮带宇宙”吧友提到这种“敌我心态”容易使人迷惑于自己精巧的言辞。这一点我十分同意。其实我发现,楼主在一些帖子里的挑衅式的骂法并不粗俗,言辞仔细看倒自有一种精巧在里面,这一点我猜想,应该是和木心学的。接下。
4.最能体现作家功力的作品就是小说和诗。连陈丹青也说,“因为漂亮话太好说了!”,随笔式的短句如果填上一些机趣的东西,很容易为大众接受。然而,要承认,文学家木心的分量一在诗歌,二在小说,谈及文学,不可不把视角多多放在这二者上,而木心的诗、或者说现代诗恰恰就是不好读的东西。一首诗、一部小说有其语言的打磨、结构的交错、节奏的变幻,这些并不会直呈纸面的东西,往往却是文学好与不好最直接的因素。而短句比起来显然太过轻巧。
5.私以为,楼主对木心所接收多源于漂亮话,这恰恰不是把木心看作一个文学家而更像是一个说书匠。在文学回忆录开篇处,梁文道指出其中不少观点须看作”artist truth”,其本意是指艺术家着重于辞采、声势等等而所发的观点。事实上artist这个词还有“骗子”的意思,梁文道此处很可能玩了个文字游戏,意思显然是,艺术家的真理多半都是歪理。我很不理解有的人把木心看作正儿八经发哲学观点的作家。其实,一些高明的读者阐发对木心看法时避述其中哲学成分,这是一种成熟的眼光。至于木心的经历之特殊,此处不再赘言。
6.纵观楼主的发言,在某种妄语的程度上,我揣测除了来源于木心式的平视世界的视角(事实上一到读者手中就变成了俯视),还源于对某种对世事无知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所反应出楼主性格中比较幼稚与脆弱的一面(没有贬义,实事求是),也就是楼主某次所讲“把自己脆弱的一面都暴露出来了”。这种言谈中所折射出的二重性,事实上算是一种妄想症。而据我再度揣测,妄想症往往是和现世受挫相伴相生的。巧的是楼主说在中国只有无路可走才倾心于艺术哲学(这一点,我认为是错的,是顾影自怜,眼界太窄看不到真正敏求之人)。这也印证了此说法。
7.楼上朋友批评楼主的文章,我对哲学没兴趣,也就没细看文章,至于是否糟糕,我觉得当下并非什么问题。只是楼主所思的宏大主题,乃是一种民哲爱犯的大而无当的错。乃至帖子下有建议要站在”了解古今哲学的立场上才好批评哲学”,其实意在讽刺。而楼主在下方提及一系列科学,哲学范围的事物,却是更加地加大了大而无当的范畴。如今理科大学生凡深入学习都会知道,任何一个领域细节都无穷凡多,分野也十分精细,根本不可能学完,也更无必要与哲学有何瓜葛。况且自然学科其实以实用为导向,”终极的真理”虚无缥缈,如今也仅民间科学家们作此毫无意义的夸夸其谈。
8.我想说的东西其实很直白,楼主的性格里存在着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的缘起作用到了日常生活,导致楼主的理想与现实有了巨大脱节,而现实的挫折也加大了这一脱节,致使楼主其实在用一种“逃避”的形式做出某种自我证明,只不过你把这其实是功利的东西赋予了自我欺骗的理想色彩——也就是所追求的文学、艺术等等。我还想说,此路多半不通,甚至可以说就是条死路。以我门外汉的愚见,当今不论文史哲抑或其余门类,没有科班教养确实难出什么名堂。学院派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高效方案让有兴趣之人能在体制之内自如发展。
9.我本人当过不到一个月的木心吧吧主,狷狂、痴心之人对文学的热爱都曾看在眼里,同时也思索过“木心原教旨”,所谓“内心自以为自己是个愁苦的人”,这一点很切中要害。如今网络发达,虚拟平台唾手可得,其中往往容易臆造出一些”虚假的世界”,令愁苦者以为世界好像就是这个样子了,而缺少走出来看一看的视角,或者说还是缺乏一种科班式的引导。网络辩论极易变为立场和意气之争,交流就不复存在。这一点文学类的论坛,尤其交流言语中文辞性较强,就会滑入这种趋势里。
9.最后,再说一次,我对任何人亦没有偏见。最后的最后,祝楼主好运,虽然我对这些选择并不抱有任何乐观看法。
(手机码字,足见诚意了吧)
今晚熬夜赶东西,看到楼上的朋友一番话,促使我也出来澄清一下我的说法并发表一下我的想法。
1.楼主第一次质疑我是在“年华流沙”吧,在“铁骨铮铮郭沫若”这个帖里,我否认郭老人品,而楼主认为这种谄媚并非伤天害理,反而是我们过于苛求。我并不否认争论本身,但楼主在贴中发言接二连三,私以为是一种混淆,并无逻辑可言。这点暂且不谈。郭沫若也算是我高中校友,我的高中设有校史陈列室且其中大半内容有关于他,官方上台面的东西尚且不避讳他的错误作为,那么对他的批评又谈何政治打压呢?
2.楼主说“天天和他们争吵”,但纵观几次讨论并无争吵可言,毫不隐晦地说只是楼主臆造的假想敌而已。楼主提及“有个人一直看不惯我”,这个人不论是指楼上还是我,或是其他什么人,我也持和楼上一样的观点,是楼主太看重自己了。此外,澄清一点,年华流沙这个贴吧根本没有什么“达成一件一致的集体”,它只是一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普通贴吧,故而楼主的假想敌判断实则全为臆想,并非事实。
3.之前“白色皮带宇宙”吧友提到这种“敌我心态”容易使人迷惑于自己精巧的言辞。这一点我十分同意。其实我发现,楼主在一些帖子里的挑衅式的骂法并不粗俗,言辞仔细看倒自有一种精巧在里面,这一点我猜想,应该是和木心学的。接下。
4.最能体现作家功力的作品就是小说和诗。连陈丹青也说,“因为漂亮话太好说了!”,随笔式的短句如果填上一些机趣的东西,很容易为大众接受。然而,要承认,文学家木心的分量一在诗歌,二在小说,谈及文学,不可不把视角多多放在这二者上,而木心的诗、或者说现代诗恰恰就是不好读的东西。一首诗、一部小说有其语言的打磨、结构的交错、节奏的变幻,这些并不会直呈纸面的东西,往往却是文学好与不好最直接的因素。而短句比起来显然太过轻巧。
5.私以为,楼主对木心所接收多源于漂亮话,这恰恰不是把木心看作一个文学家而更像是一个说书匠。在文学回忆录开篇处,梁文道指出其中不少观点须看作”artist truth”,其本意是指艺术家着重于辞采、声势等等而所发的观点。事实上artist这个词还有“骗子”的意思,梁文道此处很可能玩了个文字游戏,意思显然是,艺术家的真理多半都是歪理。我很不理解有的人把木心看作正儿八经发哲学观点的作家。其实,一些高明的读者阐发对木心看法时避述其中哲学成分,这是一种成熟的眼光。至于木心的经历之特殊,此处不再赘言。
6.纵观楼主的发言,在某种妄语的程度上,我揣测除了来源于木心式的平视世界的视角(事实上一到读者手中就变成了俯视),还源于对某种对世事无知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所反应出楼主性格中比较幼稚与脆弱的一面(没有贬义,实事求是),也就是楼主某次所讲“把自己脆弱的一面都暴露出来了”。这种言谈中所折射出的二重性,事实上算是一种妄想症。而据我再度揣测,妄想症往往是和现世受挫相伴相生的。巧的是楼主说在中国只有无路可走才倾心于艺术哲学(这一点,我认为是错的,是顾影自怜,眼界太窄看不到真正敏求之人)。这也印证了此说法。
7.楼上朋友批评楼主的文章,我对哲学没兴趣,也就没细看文章,至于是否糟糕,我觉得当下并非什么问题。只是楼主所思的宏大主题,乃是一种民哲爱犯的大而无当的错。乃至帖子下有建议要站在”了解古今哲学的立场上才好批评哲学”,其实意在讽刺。而楼主在下方提及一系列科学,哲学范围的事物,却是更加地加大了大而无当的范畴。如今理科大学生凡深入学习都会知道,任何一个领域细节都无穷凡多,分野也十分精细,根本不可能学完,也更无必要与哲学有何瓜葛。况且自然学科其实以实用为导向,”终极的真理”虚无缥缈,如今也仅民间科学家们作此毫无意义的夸夸其谈。
8.我想说的东西其实很直白,楼主的性格里存在着一种矛盾,这种矛盾的缘起作用到了日常生活,导致楼主的理想与现实有了巨大脱节,而现实的挫折也加大了这一脱节,致使楼主其实在用一种“逃避”的形式做出某种自我证明,只不过你把这其实是功利的东西赋予了自我欺骗的理想色彩——也就是所追求的文学、艺术等等。我还想说,此路多半不通,甚至可以说就是条死路。以我门外汉的愚见,当今不论文史哲抑或其余门类,没有科班教养确实难出什么名堂。学院派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高效方案让有兴趣之人能在体制之内自如发展。
9.我本人当过不到一个月的木心吧吧主,狷狂、痴心之人对文学的热爱都曾看在眼里,同时也思索过“木心原教旨”,所谓“内心自以为自己是个愁苦的人”,这一点很切中要害。如今网络发达,虚拟平台唾手可得,其中往往容易臆造出一些”虚假的世界”,令愁苦者以为世界好像就是这个样子了,而缺少走出来看一看的视角,或者说还是缺乏一种科班式的引导。网络辩论极易变为立场和意气之争,交流就不复存在。这一点文学类的论坛,尤其交流言语中文辞性较强,就会滑入这种趋势里。
9.最后,再说一次,我对任何人亦没有偏见。最后的最后,祝楼主好运,虽然我对这些选择并不抱有任何乐观看法。
(手机码字,足见诚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