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我家搬离院子已经有十年之久了,搬家前我在太原读书,没来及看看自己从小长大的院子。爸爸倒是拍了不少的照片,从斑驳的房门到漆刷的桌椅板凳,但我仍觉得老院子的记忆少了些什么——直到最近看《葡萄月令》,我才想起来,那绿盈盈的瓜蒌,那爬满半个院子的瓜蒌,是老院子从冬到夏一年年重复的景致啊。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60e2db9530fd9f9a0175561152fd42b/ab07d9c8a786c91742c850fccb3d70cf39c7577c.jpg)
百度百科说,瓜蒌是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小时候我们那不少人家家中都栽着它,我家也在院子的两个小花池里栽了几株,大约算是一种经济作物。每年春末夏初,它们便会探头探脑的从花池黑色的泥土中爬出,沿着花墙一路攀升。刚破土的瓜蒌又细又弱,颜色是淡淡的鹅黄。但就是不一会儿的功夫——它们长了个儿了,矮矮的花墙被踩在了脚下,蔓藤也从鹅黄变成了成熟的绿色,像所有初夏的草木一样大声地向世界宣示:我长大了!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4ba66fadbf9d72a17641015e428282a/ef05af86c9177f3e59fffec872cf3bc79d3d567c.jpg)
该到秸秆大显身手了。老院子的上房和院墙中间有一条窄窄的巷子,堆满了各种杂物、木材,还有一捆捆的秸秆。秸秆的外皮光滑而坚硬,里面充满着轻而有孔的内瓤,把外皮一条条的撕下来,能编制一些小手工艺品。当然,我和妹妹更喜欢做的事情是从一捆捆的秸秆中偷偷抽出一根,折断了当做武器在院子里打架。然而秸秆是不能多拿的,否则,瓜蒌的架子就会缺材少料,不是这松了一点,就是那少了一截。
盛夏,瓜蒌上架了。瓜蒌架加起了两米多高,沿着花墙垂直上升,又分别在上房和东西房的上空延展开来。这时,花墙上的瓜蒌藤就会乖乖的伸展柔软的身躯,附着秸秆不停的登高。到了瓜蒌架的最高处,它们显然累了,于是又悄悄的躺下来休息会,然后慢条斯理的在院子上空平铺的架子上到处散步,从东往西,从南到北,直到最后爬上了屋檐——老院子一半的地方被它的荫凉完完全全地遮盖了。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ef9ee0cd52a60595210e1121836342d/994bc1177f3e6709f6cb473a39c79f3dfadc557c.jpg)
这时的瓜蒌,叶子长到了巴掌大,颜色是又浓又重的深绿。夏日的雨一般来得又急又大,打在叶子上叭叭作响。刚开始的时候,叶子还能勉强抵挡这些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但是雨渐渐的大了。雨水从叶子中间一股股的流下来,这时我们就好奇,为什么流下来的雨水不是绿色的呢?到了夜晚,雨势变缓,声音也变成了沙沙的细响,我就特别欢喜,总觉得这样的时候最适宜睡觉。 与外面被雨淋着的花花草草相比,裹着被子躺在床上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瓜蒌的花作鹅黄,似乎也有白色的品种,盛开的样子颇像梧桐花。不过与梧桐花不同的是,瓜蒌花的花瓣末端是一缕缕的细丝,有点近几年流行的波西米亚风格,像女子在展示自己缀有流苏的白裙。它的花期并不算长,没多久就从裙子变成了绿色的小球,两端尖尖的。这便是瓜蒌的果实了。
刚刚结果的瓜蒌,不过小拇指大小。盼望它们长大是件很漫长的事情,足足要期待过整个夏季。每天瞅着瞅着,那小拇指大的绿果实总不见大了多少,于是就腻了。但是有一天不经意抬头,发现它们居然变得有小孩儿拳头大了。再看几天,又是不见长。直到夏末,裙子该换下了,于是想起头顶的瓜蒌。这次,足足是有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了。
秋雨下起的时候,瓜蒌最美好的年华过去了。它们依然在瓜架上静静的匍匐着,但有几片早衰的叶子已经从深绿变作了香蕉黄。一片、两片,它们像在敷衍秋日,还在眷恋夏日的辉煌,总是背着人悄悄地掉落几片。但人们的注意力却不在它的绿叶上了,抬头看得总是它的果实。这个黄了一半,那个基本上黄了……看看果实的成色,琢磨什么时候可以收瓜蒌。
收瓜蒌一般都是在霜降前后。这时候的瓜蒌大部分叶子已经不在,仅有的几片枯叶孤零零地在萎缩了蔓藤上随风摇摆。全家老小一齐上阵,拆的拆,拽的拽。院子里堆满了瓜蒌藤。瓜蒌果实熟透了,表面会有一层白白的霜。我们把它从倒伏在地上的瓜蒌藤上剪下来,放在厨房等着阴干。到了最冷的时节,家中阴干的瓜蒌就会变得形容憔悴,伸出指头来稍稍一戳,瓜蒌皮就破了,从里面流出黄黄的瓤来。家里常常把它放在香皂盒旁边。据说用瓜蒌瓤洗手,皮肤会变得白嫩细滑,避免冻伤。当然,一架的瓜蒌一家人洗手是怎么都用不完的,大部分就被卖到了药材公司。
瓜蒌藤看似枯死了,但它的根其实还活着。等到来年,瓜蒌依然会准时从花池中探头出来,欣喜地迎接又一个的春天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d60e2db9530fd9f9a0175561152fd42b/ab07d9c8a786c91742c850fccb3d70cf39c7577c.jpg)
百度百科说,瓜蒌是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小时候我们那不少人家家中都栽着它,我家也在院子的两个小花池里栽了几株,大约算是一种经济作物。每年春末夏初,它们便会探头探脑的从花池黑色的泥土中爬出,沿着花墙一路攀升。刚破土的瓜蒌又细又弱,颜色是淡淡的鹅黄。但就是不一会儿的功夫——它们长了个儿了,矮矮的花墙被踩在了脚下,蔓藤也从鹅黄变成了成熟的绿色,像所有初夏的草木一样大声地向世界宣示:我长大了!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24ba66fadbf9d72a17641015e428282a/ef05af86c9177f3e59fffec872cf3bc79d3d567c.jpg)
该到秸秆大显身手了。老院子的上房和院墙中间有一条窄窄的巷子,堆满了各种杂物、木材,还有一捆捆的秸秆。秸秆的外皮光滑而坚硬,里面充满着轻而有孔的内瓤,把外皮一条条的撕下来,能编制一些小手工艺品。当然,我和妹妹更喜欢做的事情是从一捆捆的秸秆中偷偷抽出一根,折断了当做武器在院子里打架。然而秸秆是不能多拿的,否则,瓜蒌的架子就会缺材少料,不是这松了一点,就是那少了一截。
盛夏,瓜蒌上架了。瓜蒌架加起了两米多高,沿着花墙垂直上升,又分别在上房和东西房的上空延展开来。这时,花墙上的瓜蒌藤就会乖乖的伸展柔软的身躯,附着秸秆不停的登高。到了瓜蒌架的最高处,它们显然累了,于是又悄悄的躺下来休息会,然后慢条斯理的在院子上空平铺的架子上到处散步,从东往西,从南到北,直到最后爬上了屋檐——老院子一半的地方被它的荫凉完完全全地遮盖了。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6ef9ee0cd52a60595210e1121836342d/994bc1177f3e6709f6cb473a39c79f3dfadc557c.jpg)
这时的瓜蒌,叶子长到了巴掌大,颜色是又浓又重的深绿。夏日的雨一般来得又急又大,打在叶子上叭叭作响。刚开始的时候,叶子还能勉强抵挡这些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但是雨渐渐的大了。雨水从叶子中间一股股的流下来,这时我们就好奇,为什么流下来的雨水不是绿色的呢?到了夜晚,雨势变缓,声音也变成了沙沙的细响,我就特别欢喜,总觉得这样的时候最适宜睡觉。 与外面被雨淋着的花花草草相比,裹着被子躺在床上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瓜蒌的花作鹅黄,似乎也有白色的品种,盛开的样子颇像梧桐花。不过与梧桐花不同的是,瓜蒌花的花瓣末端是一缕缕的细丝,有点近几年流行的波西米亚风格,像女子在展示自己缀有流苏的白裙。它的花期并不算长,没多久就从裙子变成了绿色的小球,两端尖尖的。这便是瓜蒌的果实了。
刚刚结果的瓜蒌,不过小拇指大小。盼望它们长大是件很漫长的事情,足足要期待过整个夏季。每天瞅着瞅着,那小拇指大的绿果实总不见大了多少,于是就腻了。但是有一天不经意抬头,发现它们居然变得有小孩儿拳头大了。再看几天,又是不见长。直到夏末,裙子该换下了,于是想起头顶的瓜蒌。这次,足足是有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了。
秋雨下起的时候,瓜蒌最美好的年华过去了。它们依然在瓜架上静静的匍匐着,但有几片早衰的叶子已经从深绿变作了香蕉黄。一片、两片,它们像在敷衍秋日,还在眷恋夏日的辉煌,总是背着人悄悄地掉落几片。但人们的注意力却不在它的绿叶上了,抬头看得总是它的果实。这个黄了一半,那个基本上黄了……看看果实的成色,琢磨什么时候可以收瓜蒌。
收瓜蒌一般都是在霜降前后。这时候的瓜蒌大部分叶子已经不在,仅有的几片枯叶孤零零地在萎缩了蔓藤上随风摇摆。全家老小一齐上阵,拆的拆,拽的拽。院子里堆满了瓜蒌藤。瓜蒌果实熟透了,表面会有一层白白的霜。我们把它从倒伏在地上的瓜蒌藤上剪下来,放在厨房等着阴干。到了最冷的时节,家中阴干的瓜蒌就会变得形容憔悴,伸出指头来稍稍一戳,瓜蒌皮就破了,从里面流出黄黄的瓤来。家里常常把它放在香皂盒旁边。据说用瓜蒌瓤洗手,皮肤会变得白嫩细滑,避免冻伤。当然,一架的瓜蒌一家人洗手是怎么都用不完的,大部分就被卖到了药材公司。
瓜蒌藤看似枯死了,但它的根其实还活着。等到来年,瓜蒌依然会准时从花池中探头出来,欣喜地迎接又一个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