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韵吧 关注:429贴子:39,504

【古韵原创】在碎语沧桑后——阎良庄记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平遥古城东行约五里,就来到了阎良庄村。
阎良庄因何得名?在这个拥有三千余口人的村子里,阎姓绝对是一个小姓,历史上似乎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响当当的人物,按说不应该因姓得名。不过,据村里的老人讲,古时候一个叫阎良的人,最早在这里开垦土地、修建庄园,于是就取名阎良庄。


1楼2014-07-15 13:34回复
    阎良庄,是一个特殊的村庄,因为它建立在一座古老城市的上面。而这座古城,就是现在平遥古城的祖先——京陵城!据历史记载:汉代,平遥境内曾有两座城,一是中都,一是京陵。后来两座古城都的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知影踪。没想到,京陵城就一直静静地躺在阎良庄村的地底下。这里的村民们在修房、掘井、挖菜窖的时候,地底下的秦砖汉瓦、炉灶火炕、陶瓷钱币等被大量的挖掘出来。京陵城遗址早已经被平遥县人民政府确认并立碑纪念。


    2楼2014-07-15 13:35
    收起回复
      阎良庄村和古代北方的很多村庄一样,都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古堡联合起来的,构成阎良庄村的堡有南堡、阎家堡、小南头堡、西头堡、后背堡、“饮马村”等古堡以及相对封闭的窑街等街道构成,一条中心街纵贯南北,把各个零散的古堡连接起来。随着岁月的侵袭、时代的变迁、人口的增长,黄土夯成的高大的堡门、堡墙被侵蚀了、倾倒了,新的房屋、院落建起来了,整个村庄连在了一起,旧村庄的痕迹快要消逝了。


      3楼2014-07-15 13:36
      回复
        曾经,阎良庄是一个文物大村。据老人们讲,解放前,村里有很多庙宇、道观:村东有华佗庙,村西有狐神庙、娘娘庙,村中“四和社”有十八罗汉庙,窑街有关帝庙、随云观,村北“饮马村”有三家庙等等。这些庙宇建筑宏伟,塑像精美,历史悠久,可惜在“破四旧”和“文革”中都毁坏殆尽了。“我们村的庙宇,比起桥头村的双林寺来说,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呢!”村里的老人们这样说。他们说的时候,有自豪,更多的是惋惜。现在,关帝庙虽然被村委会修缮好了,但是规模只是原来庙宇的一部分。


        4楼2014-07-15 13:36
        回复
          如果不采访一下村里的老人,不了解一下这个村庄的人文历史,总觉得我的任务没有完成,心里会有缺憾。于是,跟着一位90岁的大爷,我走进了他的家。他家的院子是两进院落,进了大门,是他家的菜园子,种着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一丛月季花开得正旺。二街门的门楼高大,砖雕精美,虽然历经风吹雨淋,岁月侵蚀,但依旧看出这里曾经是有钱人家的住宅;里院正房是三间厚实的窑洞,东西厢房各两间,紧凑而整齐,是北方风格的砖瓦房。像这样的院子,在阎良庄并不少见。平遥有古民谣说:“穷庞庄,富阴庄(现在称金庄),有钱的出在阎良庄。”说的是明清年间,阎良庄的有钱人很多。看来此话不谬。


          6楼2014-07-15 13:37
          回复
            坐在炕头,我问:“大爷,你这么大年纪,肯定见过日本人吧?”他说:“肯定的呀。日本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日本人来平遥的时候我已经十四岁了,当时已经成家了。我岳父当过抗日村长,不幸被日本宪兵队抓走,他被日本人用烙铁烙,用洋狗咬,用辣椒水灌。严刑拷打了一个月后,在一个下雪天他和其他七十多个抗日分子被日本人捆着手,蒙着眼,在平遥城西门外被日本兵用刺刀捅死,踹进井里。我岳父的兄弟们雇人从井里打捞尸体,井里满满的都是尸体啊!捞尸人都吓得不敢捞了。一直捞到第五十七个的时候才捞出我岳父。捞人的时候,他们还捞出一个有气的,顺便把他救活了。说起来日本人真是丧尽天良啊!因为有一个抗日的岳父,日本人在的时候我们一天好日子也没有过过。”


            7楼2014-07-15 13:38
            回复
              我问大爷:“现在有人说阎锡山好,给他翻案,说他以前对山西有功劳,爱民如子,是吗?”他说:“好什么好?没一个好的,老百姓的粮食都被他们抢光了!我们收割回庄稼还在打场的时候,二战区的兵们就把口袋放在你跟前了,你打下多少粮食,他就装走多少。百姓跟他们讲理,说该交的公粮都我们都交够了,他们却说交够了还不行,剩下的粮食都是要借走的……纯粹不讲理啊!抢了新粮,他们又打旧粮的主意。人们只好把粮食埋在地下,吃一顿,就拿出一顿的粮来磨面。他们还随意的抓壮丁充当炮灰,叫做什么‘国民兵’、‘常备兵’,把男人六人编成一组。如果说当兵年龄不够,你说十七,一个耳光就把你打成十八!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光了!我那年23岁,是家里的独子。藏来藏去,还是被他们抓住了,给了我个掷弹筒,就成了一个炮兵,把我送到平遥城内文庙集中,还没有训练就准备送上战场。我爷爷年纪大了,找到文庙,兵们不让进去。他就假装给我送吃的,进去后给训话的团长侯守谦鞠躬、下跪求情,说我是家里独子,给了他一些大洋,才把我赎回来。要不,我哪里能活到今天?”


              9楼2014-07-15 13:39
              回复
                我问大爷:“你家解放前是地主家庭吗?”大爷说:“其实也不算是地主家庭。当年我爹有文化,在平遥票号的外省分号当会计,挣了些钱。民国年间军阀混战,票号倒闭,他就回家了,买了现在这个院子,置了70多亩地。比起村里其他有钱人家,只能算是中等人家。家里也没有雇用过长工、佃户。有一头骡子,还是和别人共养的。平常都是我们自己干活。七十多亩地的庄稼,是我用独轮车一车一车的推回来的,就连地里的高粱、玉米的茬子,我都要刨回来当柴禾,堆在院子里,房一样的高。有钱人家,会这样累死累活的受苦吗?”


                10楼2014-07-15 13:39
                回复
                  我问:“那你家又是什么成分?”他说:“平遥刚解放,第一任村长是个坏心眼的人。我爹有文化,是村里的闾长,他开始是利用我爹。他看上了一家闺女,想讨来做老婆,但是人家父亲不同意,他就指示我爹写举报材料,他要根据‘黑材料’打击报复人家。我爹不想写,又不敢得罪他,就乱写一气。写好后他让我爹念一下。他听了之后不满意,一拍桌子:‘你就是这么糊弄我的?’我爹说:‘反正我就是这水平,不行的话你让其他人写去,反正我不坏这良心。’他怀恨在心,伺机报复。解放太原,部队要军粮,他指示从我家舀;部队要担架,就把我家的门板全卸走;搞土改,他一个人拍板定案,把我家定为‘地主’成分,把我们全家赶出院子,把财产分光,把我老婆的嫁妆都给没收了,把我家的院子分给了五户人家。三年后,工作组来了,要纠正土改过程中的错误。村干部赵文元建议把我家改为‘富农’成分。村长不允许,又拍桌子又瞪眼,说他当初给我家定的成分没有问题,如果错了,宁愿政府枪毙了他!土改工作组的人最终还是相信了赵文元的话,把我家纠正为‘富农’,但是,分出去的财产和房子是要不回来了。再后来,那个村长又被评为‘坏分子’,被游斗,我们还是害怕他,不敢和其他人一样批斗他!即使纠正为‘富农’,我家成分还是高,我们一家人还得夹着尾巴做人,人们不干的脏活、累活让我干,给我的工分却是最低,我每天天不亮就得给村里打扫街道,一有‘阶级斗争新动向’,我就是嫌疑对象,就要拉我住‘学习班’……唉,难啊。”大爷说不下去了……


                  11楼2014-07-15 13:40
                  回复
                    “那这院子是怎么回到你们手里的?”我问。他说:“这么窄小的院子里住了五户人家,其中两家是光棍。他们老了、病了,村里就让我伺候他们到死。他们死了之后村里让我把房子赎买回来。我怕极了阶级斗争,害怕再次把我评为地主,说啥也不敢要!后来村里出证明,保证以后也不会有问题,我才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赎买回来。另外两家的也是这样赎买回来的。”


                    12楼2014-07-15 13:40
                    回复
                      听了大爷的话,我也很感慨:“改革开放以后,你就过上好日子了吧?”他说:“好是好了点,吃穿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家里人口多,我要不停的干活、挣钱。老岳父当抗日村长让日本人害死,解放后也没有评为个烈士,政府没一分钱的补助。老岳母老了没人伺候,她又偏偏高寿,我硬是伺候了她十五年,前些年她才去世。现在我儿子在外面打工,日子也不松动;孙子上学,一要就是万儿八千的。家里的六亩六分地就我一个人耕种。我年纪大了,活不长了,能帮儿子多少忙就帮多少忙吧。好在现在种地不交公粮了,国家还给种粮补助款,县里给我办了最低生活保障,村里还给我们长寿老人发放补助……看来还是现在的政府好啊。”


                      13楼2014-07-15 13:40
                      回复
                        天色已晚,我向大爷道别。大爷和他的家人坚持送我出来。
                        回家路上,我想,大爷家的一部历史,也就是阎良庄的历史,充满了悲欢离合、起起落落。这部历史实际上就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大爷一家也代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农民,他们勤劳俭朴,忠厚善良,用他们的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写成了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孟子说:“苛政猛于虎!”衷心希望我们的人民政府越来越民主、文明,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不在愧对这些善良的百姓,不再愧对共产党的光荣称号!


                        14楼2014-07-15 13:41
                        回复
                          @梅花宝妆 @绿梦老师 @江湖游医不知道 @万柳四季青 @我在三十里铺
                          进来修改稿子。这是底稿。


                          15楼2014-07-15 13:43
                          收起回复
                            @老西儿 @白羊山下 @悠云忧月 @平遥张三 @花椰菜WJ
                            修改一下稿子。


                            16楼2014-07-15 13:48
                            收起回复
                              我是第一个看的吧?


                              IP属地:山西17楼2014-07-15 14: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