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末北洋海军时期
军服,是一支军队外在的形象特征,也是一支军队自身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精心设计的军服,在增强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提升军队士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军服设计、制度的演变,不仅对于制服制度本身具有借鉴参考的现实价值,而且一套套样式各异的军服背后,还蕴涵着军队发展的历史脉络。军队建设的更迭演进,军事思想的变迁进步,往往会一定程度具体体现到服装的变化上。因而,研究一支军队的服装演变史,也是从一个侧面研究这支军队历史变迁的途径。
人类历史进入19世纪后,随着各种火器武备的大范围使用和战争样式不断向近代化方向发展,最初在冷兵器时代,主要起着防护作用的笨重铠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轻便、设计独特,以识别为重要功能的近代化军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支完全采用近代化军事制度、训练样式,装备近代化武器的军种,海军在服装制度上也是最早引入近代化设计思想的军种。一个千年古国,在面临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叩门时,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尝试与努力。中国海军也就在这门户洞开、列强环伺之际,肩负着国家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呱呱坠地了。这支当时最古老国家的最新式武装力量,充满着西洋文化与民族传统的矛盾与融合,这支中国的海军,历经过亚洲第一的辉煌荣耀,流下过甲午僭师的血泪,又成为辛亥**炮火中,为民族争取自新的马前卒。曾经在军阀混战中一度彷徨失落,最终又融入了全民族浴血抗战的洪流中。回首中国海军走过的百年历程,一代代各具特色的军服恰好是各个发展阶段的天然缩影,在中国海军即将再一次向大洋进军的今天,回顾这支以“洋气”著称的军种的一段发展之旅,希望能带来更多关于这支海军未来的启迪。
1882年样式
作为一个拥有长达两万余千米漫长海岸线的濒海大国,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霸争强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史籍中就开始有了关于水战、海战的记载。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和战争实际需要的局限,当时一般被称为舟师、水师、水军的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大都活动在内水和近海,武器装备的进化也很缓慢,主要用于国内的平叛、内战,一直到清朝末年,仍然只是作为陆军的附庸而存在。
1840、1860年,新兴的欧洲强国接连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从海上而来的战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思想,都停留在古代状态的中国旧式水师,面对历经工业**成长起来的欧洲近代化海军,显得弱势和不堪一击。本着惩前毖后,巩固海防的目的,清政府逐渐开始了建设近代化海军的计划,中国的海军史也从此时由古代向近代跨越。从1866年在福州创建福建船政局,到1875年设立南北洋大臣,加速近代化舰队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造船购舰,以及开设学堂培训海军专业军官的活动,至19世纪80年代,西方的报纸让就已经开始关注远东这支新兴的海上力量,将中国列入新兴的海军强国之列。
此时的中国的近代化海上力量主要有广东水师、福建船政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4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成效最为突出也最受各方关注的,则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手创建,后来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支国家海军的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在正式成军之前,称为北洋水师,包括军服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其他的3支近代化舰队略同,大都采用勇营的号衣。但是随着与西方海军的交流渐多,以及实际作业训练中的感受体会,这支师法英国海军,以蒸汽化舰船作为主要装备的舰队,在服装制度上,也一改中国上千年以来延续的“号衣”样式,开始向近代化方向过渡。
1882年夏,为了辨等级、壮观瞻,与列强海军接轨,由时任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组织人员,在参考英国海军军服的基础上拟定起草,并经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颁行了中国第一部海军服装规范《北洋水师号衣图说》,而这可能也是中国第一部近代化的军服规范。
军服,是一支军队外在的形象特征,也是一支军队自身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精心设计的军服,在增强军人的荣誉感、自豪感,以及提升军队士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军服设计、制度的演变,不仅对于制服制度本身具有借鉴参考的现实价值,而且一套套样式各异的军服背后,还蕴涵着军队发展的历史脉络。军队建设的更迭演进,军事思想的变迁进步,往往会一定程度具体体现到服装的变化上。因而,研究一支军队的服装演变史,也是从一个侧面研究这支军队历史变迁的途径。
人类历史进入19世纪后,随着各种火器武备的大范围使用和战争样式不断向近代化方向发展,最初在冷兵器时代,主要起着防护作用的笨重铠甲,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轻便、设计独特,以识别为重要功能的近代化军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支完全采用近代化军事制度、训练样式,装备近代化武器的军种,海军在服装制度上也是最早引入近代化设计思想的军种。一个千年古国,在面临西方列强咄咄逼人的叩门时,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尝试与努力。中国海军也就在这门户洞开、列强环伺之际,肩负着国家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呱呱坠地了。这支当时最古老国家的最新式武装力量,充满着西洋文化与民族传统的矛盾与融合,这支中国的海军,历经过亚洲第一的辉煌荣耀,流下过甲午僭师的血泪,又成为辛亥**炮火中,为民族争取自新的马前卒。曾经在军阀混战中一度彷徨失落,最终又融入了全民族浴血抗战的洪流中。回首中国海军走过的百年历程,一代代各具特色的军服恰好是各个发展阶段的天然缩影,在中国海军即将再一次向大洋进军的今天,回顾这支以“洋气”著称的军种的一段发展之旅,希望能带来更多关于这支海军未来的启迪。
1882年样式
作为一个拥有长达两万余千米漫长海岸线的濒海大国,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霸争强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史籍中就开始有了关于水战、海战的记载。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和战争实际需要的局限,当时一般被称为舟师、水师、水军的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大都活动在内水和近海,武器装备的进化也很缓慢,主要用于国内的平叛、内战,一直到清朝末年,仍然只是作为陆军的附庸而存在。
1840、1860年,新兴的欧洲强国接连对中国发动了两次从海上而来的战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思想,都停留在古代状态的中国旧式水师,面对历经工业**成长起来的欧洲近代化海军,显得弱势和不堪一击。本着惩前毖后,巩固海防的目的,清政府逐渐开始了建设近代化海军的计划,中国的海军史也从此时由古代向近代跨越。从1866年在福州创建福建船政局,到1875年设立南北洋大臣,加速近代化舰队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造船购舰,以及开设学堂培训海军专业军官的活动,至19世纪80年代,西方的报纸让就已经开始关注远东这支新兴的海上力量,将中国列入新兴的海军强国之列。
此时的中国的近代化海上力量主要有广东水师、福建船政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4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成效最为突出也最受各方关注的,则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手创建,后来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支国家海军的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在正式成军之前,称为北洋水师,包括军服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其他的3支近代化舰队略同,大都采用勇营的号衣。但是随着与西方海军的交流渐多,以及实际作业训练中的感受体会,这支师法英国海军,以蒸汽化舰船作为主要装备的舰队,在服装制度上,也一改中国上千年以来延续的“号衣”样式,开始向近代化方向过渡。
1882年夏,为了辨等级、壮观瞻,与列强海军接轨,由时任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组织人员,在参考英国海军军服的基础上拟定起草,并经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颁行了中国第一部海军服装规范《北洋水师号衣图说》,而这可能也是中国第一部近代化的军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