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文苑吧 关注:123贴子:1,143
  • 1回复贴,共1

乐陵文艺人物系列报道之五:李玉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德州晚报 2014年7月16日 第14版半版
http://www.dezhoudaily.com/news/dezhou/folder135/2014/07/2014-07-16675269.html


农民收藏家办起"大院博物馆"
德州晚报记者 王怀贵 摄影 周建新 通讯员 刘文峰
“我们家里跟别人家不一样,老多旧东西,别人扔的,他却当了宝贝。”梁桂兰至今对丈夫李玉香的收藏爱好耿耿于怀。
  李玉香,一个普通的农民,从十年前开始,挣的钱大部分都花到了收藏上,至今仍在坚持。他说,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这些都是历史,不能忘。他还说要办一个农民博物馆,让村里村外的百姓们都来看看。
本想搞“特色旅游”
  李玉香今年55岁,是乐陵市云红街道办事处薛家楼村的一位普通农民。在薛家楼村,提起李玉香村民可能大多不熟悉,但提起“李三”,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知道这位“奇人”。原来李玉香在家中排行老三,村民一直称呼他为李三,以至于连他的真名都快忘了,加上这十几年的收藏爱好,早已经让他名声在外。
  上世纪90年代,农民出身的李玉香当起了包工头,带领几个人干起了修筑路面之类的工程,生活越来越好。一天,李玉香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南方人利用老式的马车、轿子等搞起农家旅游,每天都能接待很多游客,城市里的人都纷纷到农村旅游。李玉香想到,乐陵枣林早已名声在外,何不把自己家也打造成古色古香的农村景点?“参观者可以做过去的马车,体验石磨磨面,纺线织布等。”李玉香说,到城市挣钱不如让城市人来这里参观送钱。
  “这辆马拉轿车是十年前买的,花了我8000多元,是清代的古董。”李玉香有了利用古董搞旅游的想法后,四处打听并购买“古董”,农村古董院落渐渐有了规模,可实际效果并不是太好。为了将这些古董更好地利用起来,李玉香想到了收藏,让后辈了解历史和文化。
却意外爱上了收藏
  “出影了,出影了!”几个孩子簇拥在李玉香的周围,兴奋地叫了起来。几天前,李玉香在滨州阳信花了4000元买了台“长江”牌电影放映机,一番摸索,终于放出了影像。
2004年5月,李玉香得知滨州市阳信县有户人家里有套古代大木车,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花了3000块钱把木车运回了家,这是他收集的第一件“土玩意儿”。木车运到村里时,全村老百姓都来看,很多人没见过木头轮子的马车,感到很好奇。
  “从清代的马车,到石磨的磨盘,再到轧棉花的纺车……”李玉香的院子里摆满了各种“古董”。“这不是电视上演的古代马车吗?李三,你要拍电视剧吗。”2007年夏天,李玉香又从河南花1.5万元买了辆马拉轿车,进村时,村民们都在调侃他。
  按说身为包工头的李玉香生活还不错,但他把挣的钱大部分用在了收藏上,十几年来,不曾间断。“一些干他这一行的都住上了楼房,我们还住在平房里,每天与这些‘宝贝’打交道。”李玉香的收藏爱好,妻子和儿子都不赞成。
  家人的反对并影像李玉香,他还是会随时打听哪里有感兴趣的“古董”,第一时间收入囊中。
办起“大院博物馆”
  院子里放不下,李玉香买了一些过去的青砖,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博物馆”。几百件藏品,摆满了李玉香的13间房子。“我的藏品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是跟百姓生活相关的,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以后我的这些藏品也展示给农民的后代们看,让他们了解祖先们是怎么生活的。”李玉香说。
  如今,李玉香的收藏也遇到了瓶颈,依靠自己的实力终归难以成大的气候。他虽有十三间的平房,但距离真正的展厅还是差一大截。但他没有放弃,他在朝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迈进。
  因为他觉得,能留住历史和文化,比什么都重要。



IP属地:山东1楼2014-07-25 00:58回复


    IP属地:山东2楼2014-07-25 08: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