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深院吧 关注:116贴子:5,256
  • 67回复贴,共1

【摘录】【日本古典文艺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著吕元明,是一部比较早的日本文学史简介,所以较为粗略。
但我认为,这一部分是有阅读的价值的。
正好有点晦涩,我就一边发,一边理解吧,虽然可能很快就忘了。


1楼2014-08-12 18:24回复
    先是《文艺十论》。









    2楼2014-08-12 18:39
    收起回复
      接下来是构成史。
      把这个放在刚才文艺十论的前面,或许更容易记忆,不过这只是一个梗概而已。




      3楼2014-08-12 18:43
      回复
        顶呀,这个吧这种贴多些就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8-12 18:45
        收起回复
          第三个部分是分类与特征。
          的确,日本的小说,是没有多少批评政治的成分的,只有到近代才发展起来。



          5楼2014-08-12 18:46
          回复
            与中国的交流。
            作为领邦,这种文化交流是必定的,就算是到了近代,战后文学、第三新人等等,都有不少受到中国的影响,不过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见到中国的情景,然后发有感触罢了。



            6楼2014-08-12 18:50
            回复
              这个部分就到此为止了。
              可能不太适合没有读过日本文学史的人来读,不过作为一个小小的科普来说的话,也算是绰绰有余了吧。
              这本书其实我七月份就开始读了,现在才读完,中间偷懒的时间不少,如果再这样下去,那恐怕是不行的吧。


              7楼2014-08-12 18:52
              收起回复
                很好的资料呢。孤用通俗的话来理解,日本文学值得学习的,一个是真,即为人物的心口如一。日本文学里人物经常想什么就说什么,很少刻意让小说中的人物去做掩饰,即使是羞于启齿或者觉得会被人笑话的话,只要觉得有必要,就会说出来,这样一来人物的形象就很鲜明也很直达。
                另一点是物哀,人物和自然融为一体,不把人物与自然界割离开,人物与自然想比,只是自然界很小的一部分,在人类世界里再如何王侯将相也终究渺小,难逃天道一死,即使歌功颂德也不会狂妄到无视自然,源氏物语里即使如此,作者一再是美化光源氏的,但是即使如此,光源氏在面对身边之人的生老病死时也一样无奈哀伤,把人类短暂一生中的感情寄托于自然,无形中借自然界景物的力量,使人物想要表达的感情在读者心中得到了延伸。日本传统文学里把人在自然面前的内省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刻画出了人物溶于自然规律之中的美感。
                日本传统文学不太热衷政治,被诟病为缺乏大气,日本文学是一种精致的文学,精致却不大气,没有中国文学里“长河落日圆”的波澜壮阔,但是同时,这也无形中避免了读书秀才们空想政治的寂寞空虚冷,或许这也是塞翁失马,配合第一点说到的人物心口如一,再加上自然生活的气息,使日本传统文学常常不刻意修饰就达到了生动可赏的效果。
                第二点提到的“可笑”,孤记得枕草子里反复出现的好像是“有趣的”“可赏的”之类,也许是翻译的不同呢,清少纳言总是用充满趣味和敏感的思绪去感触生活,写出了枕草子,枕草子是一部洋溢着幸福感的散文集,孤觉得她不太可能真正觉得身边很多事物是可笑的,感觉处处都很有趣的倒是有可能。但到了后世,发展成为“可笑滑稽”也有可能,在古代可笑滑稽也是一种固定的艺术表现手法。


                IP属地:江苏8楼2014-08-12 20:45
                收起回复
                  关于日本文学中的“真”这个感觉,给孤印象最深的是小说中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比如渡边淳一的《泪壶》开场这一句。
                  “反正我是不行了,将我的骨灰,做上一把美丽的壶吧。”
                  这是小说开场,身患绝症即将去世的妻子对丈夫说的话,妻子希望丈夫在她去世后也不要很快忘记她,在其它文学里这样直白的说话方式不多见,但是在日本小说里这种感觉就很常见,几乎在很多日本小说的角角落落都能找到这样的感觉,这是日本文学的一个特别之处。
                  当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啦。


                  IP属地:江苏9楼2014-08-12 22:06
                  收起回复
                    在我看来,日本文艺有两个特征,一是小中见大,通过日常的琐事来表现人际关系。其实,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别人对我们的第一印象或者主要印象,基本上来源于与之交往时的一言一行的细节。别看都是小事,但只要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就影响着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14 08:49
                    回复
                      比如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吧,老夫妇进城看望儿女,孝顺不孝顺看什么?大儿子是医生工作忙,两个孙子贪玩嫌爷爷奶奶占地方。大女儿开理发店的,老父亲和朋友喝醉酒了,睡在她店里的理发椅上,她就骂骂咧咧的,好不情愿才腾出床铺给两位老人睡。只有守寡八年的二儿媳,尽管工作忙,还是坚持请假陪公婆逛逛东京,还给婆婆奉茶。老母亲回去后病逝,刚一咽气大女儿就要她的遗物,只有二儿媳最谦卑有礼。这就是春秋笔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8-14 08:56
                      收起回复
                        其二就是用具体的小物件来象征抽象的意味,比如定情信物之类的。有时给桌上的杂物或者书架上的书籍一个特写镜头,就能反映出主人的习惯癖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8-14 08:59
                        回复
                          至于说日本小说较少牵涉政治,我猜和日本自古的贵族政治传统有关。政治是极少数公卿和武士“肉食者谋”的事,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既不感兴趣,也不敢问津。还是日常的饮食男女这些生活琐事跟每个人有直接关联。而且中世纪日本实行庄园制,中央集权微弱,权力都分散在地方庄园领主手里,天皇朝廷和幕府除了分配庄园收益裁判土地纠纷,没有重大事务要管理。连人事任免都高度程式化了,公卿从生下来就决定了一生的官位升迁程序。所以贵族生活也去政治化了,整天除了吟诗玩乐就是谈情说爱,逢年过节办些典礼仪式什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14 09:11
                          收起回复
                            像这样讨论文学的贴子多多益善,孤也学到了很多知识"^_^"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8-14 10: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