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文学吧 关注:19贴子:752
  • 5回复贴,共1

08开年大戏---《闯关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新年好!


1楼2008-02-11 21:16回复
    李幼斌推介央视08开年大戏《闯关东》
    2007年11月18日,一年一度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又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拉开“战幕”。2008中国有我,有你,有大家。在黄金档电视剧招标之前,《亮剑》主演李幼斌向竞标者推介08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并透露其“大儿媳”牛莉怀孕8个月正在家待产……


    2楼2008-02-11 21:16
    回复
      转贴一篇网友对闯关东的看法:


      正在看《闯关东》
       

      其实这个剧已经播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拿它当回事儿。过年回家看了几眼,觉得还行,于是回来后下载来看。虽然剧情仍有些幼稚的东西在里面,但比起目前大多数国产影视作品,已经好得很。

       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来,国产电视剧一直没看得进去。有段时间看美剧,《越狱》第1、2季、《英雄》第1季等等,开始时挺过瘾,也是越看越没意思,后来到怕看——因为越往后编的痕迹越重,为了编故事而编故事,也就淡了,不再看。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电视剧于我是空白的,只有一些电影能引起兴趣,再就是看看书。

       《闯关东》总的来说质量还过得去——只要能让人觉得可以看,看着有意思——起码编剧不拿观众当白痴。

       但续集似乎就要更主旋律些了,因此也少了些许期盼。一个影视作品,如果被赋予了太多教化的意义,看多了就会觉得反胃。《闯关东》里虽然也有,但不造作不明显。

       回老家那几天,躺在热炕头上听娘讲来龙去脉,感觉特别有意思。我家里就有闯关东的,而且一直就留在那儿了。回来后说起来,老婆老家那边也有闯关东的,还有一个什么亲戚也说他老家也有。山东人闯关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管是49前还是49后。

       当然电视剧拍得某些人过于传奇与浪漫。电视剧嘛,犹如各式各样的快餐,虽然当时吃着味道好,但不一定真得有营养。有时,或口耳相传或眼见为实的东西,比任何艺术作品来得都好——那才叫一个“真”。所以人生里有许多东西得自己经历和体会,故事,终归是故事。

       有时间,再继续看——倒有些怀念看《越狱》时一天十几集的日子了。这52集,怕是得一个月才能看完。不过现在没着急忙慌看电视的躁劲儿了——慢慢来,更有滋味儿。
       
      作者:愿做天使的双翼


      4楼2008-02-14 20:08
      回复
        再来一篇写得更深刻点的:


        从《红旗谱》到《闯关东》:中国史正在被改写


        5楼2008-02-14 20:09
        回复
          哇 才看到 上一篇居然被删除了啊
          再贴一篇 我看百度再删啊:


          感悟《闯关东》里的“生意经


          7楼2008-02-21 15:12
          回复
            《闯关东》凭借其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观众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许多人在为剧情叫绝,或者为各个人物所倾倒,感慨之余少不了品评。其实,这部电视剧里有许多关于做生意的理念,对今天的人们有巨大警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该剧里不止一次提到,“诚实是做生意的根本。”的确,如今信誉是商家的无形资产,而市场交易的根本原则是“等价”和“诚信”——它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玉书的父亲曾经在酒席上提出,做生意要在原则上坚持诚实,这句话深深扎根于年幼的传杰的心里。朱家的生意能够在异乡获得成功,绝对不仅仅因为生意手段,而是因为老掌柜的内心的诚实吧。看他在“马肉事件”发生后,没有纠缠客观原因,而是训斥了老大传文,教他做生意和做人的道理,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与之相对的潘某等人,在生意场上输掉的不仅是买卖,还有人格。

            有人说经商这件事情,一本万利,只要狠准稳,没有办不到的。可是,这貌似只见利益流动的事情,如果缺少了仁义,绝对会把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老祖宗说的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任何领域都适用!

            其次,投资应当理性,不能盲目。吴胖子囤货,栽了个大跟头,最后折价卖给对手,那是因为他跟风于对手,其中也不乏较劲的因素。他不明白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一味买进,最终水尽搁浅。当然,我们不能奢望他那样的人明白“价值规律”,但是现代人投资应当绝对慎重,不能听风就是雨,做到心里有数才行。同时,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投资要有一定弹性,这样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夏老板最后失败于?茸(一种药膳?外行了,见笑!)生意,就是没有了解内情,孤注一掷,最终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教训未免惨痛。如果他听取传杰的建议,先少量进货,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损失。归根结底,他是只图利益,在高额收益的诱饵下,丧失了判断能力,令人叹息啊。

            另外,做生意一旦有了规模,上了轨道,就要时刻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山东菜馆总能打出几道“招牌菜”,就是传文等人不断创新的结果。正是这些招牌菜,使得菜馆人气火爆节节高。

            最后是对于管理者们的。对于自己的下属要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为什么长工伙计们不听传文的话,敢和他叫板,却绝对不敢和老东家叫板?那是因为老东家能服人,他给予伙计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好处,还有那种平等、尊重,使伙计们真正踏踏实实地为他效劳。想来这也使朱老爷子巨大人格魅力的体现吧。下属虽然级别在那摆着,但上级也绝对不能用头衔压制他们,毕竟做大事还要大家一起合计着,分工出力,同心同德,对不?


            8楼2008-02-21 1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