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吧 关注:3,440贴子:44,567

晋绥人总说自己牛B,我现在来打打他们的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次说明从东条兵团进入晋省,兵锋直指大同开始。


IP属地:四川1楼2014-08-17 09:53回复
    第一节:什么都得算
    东条兵团进攻晋省,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着急了。
    阎锡山,民间俗称“阎老西”,字百川,山西五台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
    民国年间,地方诸侯和封疆大吏很多,但没有一个能记得上老西儿。他执掌山西权柄三十八年,真正把这里治理成了国中之国,不仅经济搞得好,有全国“经济建设模范省”之誉,而且他本人也成为政治上的不倒翁——中原大战之前差点跟蒋介石争夺天下,中原大战之后,老蒋亦拿他无可奈何。
    阎锡山当年的陆士同学在回忆时,都想不出这位大佬在学生时代有何过人之举,都说他其实表现平平,成绩也极其一般,于是阎锡山的成功秘密便成了众说纷纭的话题。
    若看老阎早年的相片,矮胖子,大头颅,身子像个肉轱辘,活脱脱就是个大老板或账房先生的标准模子。
    内战时期,阎锡山对上海一家小报的漫画津津乐道。画上一共三个人,蒋介石一手握手枪,一手托现洋;冯玉祥一手举大刀,一手抓窝窝头;他阎锡山则是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盘。
    别人认为这幅漫画有丑化之嫌,老阎却不介意,他还很得意这个,认为画得形象,画出了自己比蒋介石,冯玉祥高出一筹的地方。
    归纳起来一个字,叫做算,两个字,叫做会算!
    会算好啊,因为算盘之中有财富,有军队,有政权,能算这赢,不会算着输。


    IP属地:四川2楼2014-08-17 10:08
    回复
      老阎的算计,非同常人,那真是要算的连骨头都疼的。别人算年,他就算月;别人算月,他就算日;别人算日,他就算时;别人算时,他就算分;别人算分,他就算秒,能算出来的要算,不能算出来的也要拼命算,知道算到昏天黑地,累到在地两腿抽筋为止。
      老阎在经济上算,在军事上算,在政治上也算,可以说无一不算。山西人形容他说,只要老西儿睡觉打个滚,便可以想出许多新点子。早在平津沦陷之后,他就开始算计,要是日军也打到山西地界上来该怎么办。
      老臣赵戴文进言,说的却是早年的九一八。
      想当年,张学良就是棋差一招,那沈阳“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东北军“兵甲也非不坚也”,结果这位老兄犹犹豫豫,迟迟舍不得拿主力出去拼,最后家底都弄光了。
      大家都看到了,不用说无枝可栖的东北军,就说那些流亡到关内的东北学生吧,多可怜!
      赵戴文的话弦外有音,山西城也高,池也深,还有自己的兵工厂,可不能走错一步。
      阎锡山听的频频点头,山西一定要起而抗战,不能再犹豫。
      按照民国历史学者黎东方先生的分析,加过理念既是中国人的缺点,也是优点所在,只看如何发挥。
      我们很早就知道百善孝为先,先有对家的孝,然后又日后对国的忠,但自古及今,这个东方国度又实在太大,很多人对国家没有什么完整的概念,他到老到死,知道和关心的还是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到了民国,所谓的国家统一,至多也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实际上扔是四分五裂,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
      汪精卫说过,中国实际上没有严格意义的“国防”,只有“省防”,或者“数省联防”。不过话说回来,“省防”也罢,“数省联防”也好。只要真正肯"防",有时爆发出的防卫力量也是惊人的。
      蒋百里因此认为,地方抗战,亦是阻击日军入侵的一道重要屏障。
      到了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囤师上海,重兵来不了北方,阎锡山被认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真成了地方抗战的一座桥头堡。


      IP属地:四川3楼2014-08-17 10:26
      收起回复
        第二节:口袋阵
        对阎锡山来说,山西抗战,当务之急就是死守大同,所以准备组织大同会战。算盘拿出来,又要算了。
        结果算出来一个口袋阵。具体设想,就是要在大同这里做一个大口袋,由李服膺担当“诱饵”,吧蒙疆兵团引入口袋之后,再由傅作义从外把袋子扎起来,大家随后拎着棍子一齐上,准保能把东条的几根骨头都打个零碎。
        倘若大同会战组织成功,不仅山西可以保住,阎锡山着急也必将继绥远抗战的傅作义之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然而,你就是把七七事变后的会战全部翻个底朝天,还是找不到“大同会战”在那里。
        不奇怪,因为这个传说的会战根本没能搞起来,袋子还没扎,袋底就先告破了。
        袋底在大同东北的天阵,由李服膺据守,可是仅仅六天之后,他就不支撤军了。时人评论,在晋军将领中,李服膺长于“外交”,喜欢拉关系,走门路,缺“短于军事”练兵重表面,作战讲私情,别说什么指挥艺术,就他自己的第六十一军里面,中级以下的官兵打托不认识,这点与中央军的汤恩伯,胡宗南相比,几有天壤之别。
        前面的南口战役不提也罢,单就天镇之战而言,站前,李服膺连军事会议都没召开过,既不研究敌情,又无妥善方略,到战役打响时,他也始终坐镇后方,从没有到前线去了解过战斗实况,当然更不用说鼓舞士气了。(@太史公没有jj 你晋绥军的高级将官就这货色,你有啥值得骄傲的? )
        长官不动脑,当兵的只有白牺牲。对天镇,东条都没发动步兵的正面冲锋,光机炮轰击,一个团就去了大半,这仗如何打法。
        一线官兵焦急万分,前后十八份紧急战况报告送到指挥部,可是李服膺始终拿不出任何良策,只是和一群参谋整天在防空洞躲飞机,到最后,就索性在一片惊恐和混乱中传令撤兵。
        撤令一下,前线杀红眼的僵尸无不顿足捶胸,甚至痛苦失声,迟迟不愿奉令撤离,因为连最基层的士兵都知道,这意味着前面的牺牲都付诸东流了,大家白干了。(@太史公没有JJ 你晋绥军空有精良的晋造武器,甚至还有全中国的最大口径的晋造150MM的大口径火炮,比日军的92步兵炮威力还大,射程还远,大同一役就大成这个熊样,你还好意思把晋绥军吹的那么牛B,你那张脸是比牛皮还厚哦)


        IP属地:四川4楼2014-08-17 10:49
        收起回复
          李服膺不管不顾的撤军,还连累了其他人。汤恩伯的十三军在南口之战损失惨重,奉令撤入平汉线休整,但是阎锡山觉得汤恩伯比较能打,硬把他个人给截留下来,邀其参与指挥“大同会战”
          汤恩伯本不欲留,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绝,毕竟,在南口最危急的时候,人家老阎也很仗义地派陈长捷去帮过忙,欠的人情总是要还的。那就留下来吧。
          然而,还没等他进入状态,李服膺一撤,东条兵团轰的一声掩杀过来,从天镇方向冒出来的日军到处都是,汤恩伯顾此失彼,当头吃了一闷棍。
          南口失守,但好歹是打到不能打了,这才几天工夫,便落得这个惨样,汤恩伯着实经受不起,捡到阎锡山后抱头痛哭,说我对不起我的官兵,一天之后,即辞别离开。
          由于天镇失守,“大同会战”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局。9月13日,大同失陷,之后没几天,整个晋北丢的一干二净。闻此消息,全国哗然(@太史公没有jj 你晋绥军的表现就和东北军在东北那会没啥区别,你吹嘘个毛啊,跑跑军不止东北军当了一回,你晋绥军也当了一回)
          李服膺和晋军的无能,让东条捡了个大便宜。10月14日,他又趁傅作义参加太原会战,绥远的防备空虚而一举占领了归绥(呼和浩特)和包头,从而控制了整个内蒙古。因为这一系列战功,他受到了参谋本部的嘉许,并被授予二级勋章,成为他后来晋升陆相,并亲自组阁的重要资本。
          刘峙打了败仗,蒋介石可以让他下课,对阎锡山他却不能。山西不归南京政府直辖,那是人家的地盘,蒋介石想来想去不放心,决定找个能说会道的去给阎老西敲敲边鼓。找到的这个是黄绍竑,时任军委会作战部部长。


          IP属地:四川5楼2014-08-17 11:03
          收起回复
            9月20日,黄绍竑到达太原。这时候他才知道阎锡山不在太原,已经上前线了。前线者,雁门关是也。雁门关离日军占领的大同不到三百里,算时最前沿的阵地了,可知军情之紧迫。
            黄绍竑又急忙赶到雁门关,并见到了阎锡山。阎锡山很清楚,倘若大同不丢,黄绍竑就不会以“作战部部长”之尊,这么风风火火地赶来山西前线。
            果然,黄部长就是来传达老蒋的旨意的。
            蒋委员长说了,山西山多,不比华北平原,此处易守难攻,而且晋绥军又一向以善守著称,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山西守住,不让日军轻易南下。老阎竖着耳朵听得仔细。山西可守,晋军善守,我自己难道不知道,能守会不守?到现在还要扯这些,所有症结不过还是一个大同。
            听完旨意,老阎当着身边一干谋臣,脸不变色心不跳的来了一句:大同的撤守,不是给日军打退的,那是战略需要,我自动放弃的(@太史公没有jj 晋绥军可真不要脸啊,人家东北军当了跑跑军至少还有勇气承认并且人家化耻辱为动力后面的抗战都打的有声有色,再看看晋绥军当了跑跑军还不敢承认,简直是抓屎敷脸)
            对这一说法,黄绍竑倒是早有所料,但老阎下面的表态多少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老阎说他要挥泪斩马谡,枪毙李服膺,这叫“非大赏不能奖有功,非大罚不能惩有罪”。锣鼓听声,说话听音,黄绍竑在这方面能力很强,阎锡山能奖自己的信服大将斩首示众,也让他确定,山西抗战决心暂时还很大。


            IP属地:四川6楼2014-08-17 11:18
            收起回复
              李家山、罗家山、盘山一线战况
                六十一军将士进入阵地的第二天,日军就发动了攻势。起初,日军的主攻方向并不在盘山阵地,而在李家山、罗家山阵地。日军先用步兵冲到阵地前猛烈射击,试探火力,诱惑四二五团防守火力全部暴露后,即用飞机低空轮番轰炸,继而再用火炮猛烈轰山。每天如此轮番轰炸4、5次,持续4天4夜。最多时,一天竟有32架次敌机在阵地上空狂扫滥炸。在双方士兵还未照面之前,四二五团的1300余名官兵已有70多人阵亡,全团9个连长,阵亡3个,受伤5个。日军在李家山、罗家山屡攻不下,将矛头指向盘山。
                在对盘山阵地还未发起正式攻击前,日军已派飞机在此连续扫射、轰炸数日。9月6日,正式发动攻势。第一天,日军以绝对优势的步兵、炮兵猛攻四零零团三连防地。第二天,全面展开攻击:天山是轮番轰炸的飞机,地上是呼啸齐发的排炮,还有在坦克掩护下冲杀的步兵。低人的攻击力是很凶悍的。但四零零团官兵同仇敌忾,以拼死精神顽强拼搏,杀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六十一军进入天镇布防时,阎锡山曾电令李服膺“坚守3天,拒敌西进”。转眼3天已过,李又接阎电令“续守3天,掩护大同会战”。一闪,3天又过去了。此时,六十一军前沿阵地设置的地雷、鹿砦等障碍已被日军全部轰毁,官兵们只能利用弹坑、禾束为掩体,用手榴弹拼杀,连日来,李服膺接连不断地得到的战况是——
                “日寇用密集炮火猛击盘山阵地制高点,四零零团1个营和一个山炮连大都官兵被压死在石洞内……”
                “敌军步兵冲上盘山阵地,展开肉搏,四零零团2营营长高保庸阵亡,1营营长席宝山受伤,全团伤亡500余人……”
                一零一师各团共伤亡官兵1000余人……”
                盘山位处天镇县城东南约8华里处,高峻险要,既可俯瞰平绥铁路,又是天镇县城的天然屏障。盘山得失,系一发而动全身。该团官兵依靠简单的野战工事与强敌鏖战到9月8日深夜,日军调集的约3个联队,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兵分两路,开始包剿盘山阵地。在此之前,该团曾多次向军部告急,可是,李服膺已无多余兵力可调,只能令该团与阵地共存亡。日军开始包剿盘山阵地时,该阵地工事已全被摧毁,电话线全部炸断,指挥失灵,弹尽粮绝。9日该团官兵所剩无几,盘山失守


              9楼2014-08-17 13:46
              回复
                天镇孤城奋战7昼夜
                  9月6日,瓦窑口至盘山一线吃紧之际,李服膺命驻守天镇县城的三九九团务必固守城池7天,以配合阎锡山所说的“大同会战”得以从容布防。三九九团团长张敬俊是位山东大汉,生就一股不怕死的虎劲。他虽然知道自己兵力和装备未必能与敌军相持7天,但仍断然从命,毫不怯阵。接令后,他在全团官兵面前发誓:“就是和鬼子拼到最后一人,也要保证固守7天!”
                  就在9月8日深夜日军调集3个联队包剿盘山主阵地的前3天,即9月5日,日军已用飞机、坦克及步兵对盘山主阵地以北各阵地发动了攻势。他们的目的在于:其一,切断盘山主阵地与其它各阵地守军的联络,孤立盘山主阵地,最后夺取盘山主阵地;其二,从盘山主阵地以外的其它阵地上有所突破,将战争向纵深发展,迅速控制天镇——阳高大道。战争事态正如日军所料,正当四零零团奋守盘山主阵地的9月6日傍晚,日军突破了盘山以北阵地的一角,并趋势向西追杀败退的守军。9月7日凌晨,败退的守军分两路绕天镇县城南、北两侧,朝城池以西方向后退。尾随的日军误以为天镇是座空城,也分兵两路从城池南、北两侧而过。日军后续部队则以为天镇城池已被攻陷,领头者趾高气扬地高举着太阳旗,后续者亦列队挺大步紧随。待这队日军高进城根时,三九九团城外埋伏的士兵突然排枪齐发,闪电般将其全歼。
                  日军遭此意外打击,大为恼火,立即调动飞机、装甲车攻城,均未得逞。接着,又开来坦克,近距离用炮轰击城墙东北角,并接连发起冲锋,但每次均被守军打得死伤一片。日军攻城的第三天,三九九团炮兵从观察镜里发现距城8华里的火车站上开进一列日军专车。就在日军下车整队之际,守军炮兵用两门平射炮连续高速猛击,使其死伤惨重。恼羞成怒的日军,即于翌日用轰炸机向城内猛投炸弹、燃烧弹、瓦斯弹。顿时,天镇城内砖瓦飞进、烟火四起、毒气弥漫,百姓陷入一片混乱。天镇县长和县**局局长以到三九九团慰问为名,私下向张敬俊恳求说:“为让全城百姓免遭苦难,你们不要再守了!”事后,张敬俊召集诸营长说:“我是军人,要尽军人天职。为使百姓免遭苦难,边普禾团副可把部队带走。我定要与城共存亡!”与会者闻言,齐喊:“团长,要死,咱们就死在一起!不管鬼子怎样疯狂,我们要坚决执行军令,守够李军长下达的7天任务。守够7天,咱们一起撤走。”会后,日军又用云梯强攻数次,均被守军击退。他们还将活捉的日军砍首,把头颅高悬城上,以壮军威。攻守战的第7天深夜,三九九团借着夜幕,成功地撤出天镇城池


                10楼2014-08-17 13:48
                回复

                  被冤杀的抗日将领李服膺
                  如果有人问,抗日殉国的第一将是谁?毫无疑问,是佟麟阁。如果有人问抗日之中,最早因为逃跑被枪毙的将领是谁?十有八九都会往[url]http://韩复榘[/url]身上想。但事实是最早被杀的却是阎锡山属下61军军长李服膺。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揭开后的半年里,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以“放弃阵地,擅自撤逃”罪名被[url]http://军事法庭[/url]判处死刑的先有[url]http://晋绥军[/url]系统的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后有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兼山东省主席的[url]http://韩复渠[/url]。
                    这两桩公案,表面山,颇为类似。其实,各自真情并不相同。解放以后,从60年代起,当年的一些知情人,特别是原[url]http://晋绥军[/url]六十一军将士,渐渐透出一些历史真相。天镇李服膺一事兵力抵抗第五师团长达10天之久,所部官兵阵亡7643人,怎么会是不战而退那,事后61军官兵一直耿耿于怀。


                  13楼2014-08-17 14:00
                  收起回复
                    请说明那本书,那个出版社,作者是谁。这些东西都没得随便抄几句就是资料了那你的资料太也“广泛”了。连举证都不会语文都没学好,更不要说历史了,李服膺这种渣渣都是力战而退,作者为阎老西的心腹,阎老西会舍得杀他?先不说你提供的资料正确与否,首先你提供的资料逻辑都有问题。
                    你要翻供要推翻关河五十州对于及其他抗战老兵,各地方地志、台湾方面的记录及各地老百姓的回忆等等请提供相关著作,相关地方日志,大量抗战老兵所在地老百姓的回忆;不要以为随便抄几句网文,翻翻日伪的作假资料就可以忽悠人。如果有请联系关河五十州并请联系武汉出版社。修正其“不正确”观点,并终止“不正确”著作。
                    另你《一寸山河一寸血》得到抗战老兵汪吉佑写后记。关爱抗战老兵网http://www.ilaobing.com的认可和支持。从你提供的回复看一眼就能看出是网文复制的。你始终无法提供真实文档资料或者其他有利的证据,奉劝你不要杜撰历史,乱发信息转发500次要判刑的。


                    IP属地:四川14楼2014-08-17 16:37
                    收起回复
                      看到了你的资料全部来自百度百科,我只能说呵呵!


                      IP属地:四川15楼2014-08-17 16:52
                      收起回复
                        跟你聊抗战镇费劲,不要扯那没有用的,我问你川军抗战八年成功防守住那个阵地,抗战八年全歼过那个日本联队,那怕是个中队也行,歼敌最多的是那个战役,客观点我要日本部队番号


                        16楼2014-08-17 20: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