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顺丰旗下新一代社区服务店嘿客便利店已运营三个月,随着其在各大城市不断铺设店面,业界对于这种新型模式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客流稀少,盈利堪忧”成为最多的评价语对于这样一个创新业态,业界固然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允许其试错。但经营数月下来,嘿客与其当初构想的打通线上线下,体现未来购物体验的社区服务店相去甚远。
盈利模式存疑
通过物流为核心,整合未来的生活需求,这是顺丰总裁王卫布下的“珍珑棋局”,而嘿客便是这盘棋的关键。嘿客便利店目前尚不成熟,而一旦将摊子铺开,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据搜物网测算,嘿客门店单店租金为每年15万~20万元,装修15万元,人员工资(2~3人)10万元/年,技术投入+日常运营每年5万~10万元,粗略估计单店第一年50万元投入,3000家门店就是15亿元左右的投入。

巨额投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没有清晰盈利模式下的盲目扩张。顺丰相关负责人表示,嘿客并不直接靠销售商品盈利。“盈利方面,一方面依靠合作供应商的交易佣金,另一方面店内的商品墙作为广告位,也能收取一定的费用。”
由此可以推断,嘿客的利润来源有以下几个部分:形成一个线下平台,通过向线上导流的方式获取交易佣金或者广告费用;向周边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收取相关费用;以及作为快递自提点向顺丰快递部门收取费用(虽然同属顺丰,但财务核算方面还是亲兄弟明算账,就如同与顺丰优选合作一样)。
但上述收益能够有多大,与其投入的店铺租金、人员公司以及水电费等成本相比能否有盈余,甚至连顺丰自己也没考虑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范围铺设网店将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便利店模式不“便利”
与传统便利店不同,顺丰嘿客门店几乎没有任何实物商品,所有的商品信息均是以打印的图像或者通过电脑浏览来获取。在商品品类上,门店虚拟陈列的商品多数是数码产品、手表、皮鞋以及一些礼品等,不超过300个SKU。而通过嘿客门店电脑浏览的商品信息以顺丰优选为主,并且联合了35家商户提供商品。
盈利模式存疑
通过物流为核心,整合未来的生活需求,这是顺丰总裁王卫布下的“珍珑棋局”,而嘿客便是这盘棋的关键。嘿客便利店目前尚不成熟,而一旦将摊子铺开,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据搜物网测算,嘿客门店单店租金为每年15万~20万元,装修15万元,人员工资(2~3人)10万元/年,技术投入+日常运营每年5万~10万元,粗略估计单店第一年50万元投入,3000家门店就是15亿元左右的投入。

巨额投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没有清晰盈利模式下的盲目扩张。顺丰相关负责人表示,嘿客并不直接靠销售商品盈利。“盈利方面,一方面依靠合作供应商的交易佣金,另一方面店内的商品墙作为广告位,也能收取一定的费用。”
由此可以推断,嘿客的利润来源有以下几个部分:形成一个线下平台,通过向线上导流的方式获取交易佣金或者广告费用;向周边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收取相关费用;以及作为快递自提点向顺丰快递部门收取费用(虽然同属顺丰,但财务核算方面还是亲兄弟明算账,就如同与顺丰优选合作一样)。
但上述收益能够有多大,与其投入的店铺租金、人员公司以及水电费等成本相比能否有盈余,甚至连顺丰自己也没考虑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范围铺设网店将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便利店模式不“便利”
与传统便利店不同,顺丰嘿客门店几乎没有任何实物商品,所有的商品信息均是以打印的图像或者通过电脑浏览来获取。在商品品类上,门店虚拟陈列的商品多数是数码产品、手表、皮鞋以及一些礼品等,不超过300个SKU。而通过嘿客门店电脑浏览的商品信息以顺丰优选为主,并且联合了35家商户提供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