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诉说着,突然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有感而发,我随即写下了这首短文..请诸位评点..
特此声明,本文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unnysky7
心情很乱,刚刚把复杂的情绪理清了,可又有谁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呢?这感觉,哪怕连手足也难以知晓吧
根据S。H。E。《再别康桥》改编
雨,悄然停了。风,还在挂着。脸上是挂着泪,还是那未干的雨花……
街上,我孤单的穿过一条条路,来往的人们都急忙的回家,马蹄踏过石板铺成的街道,那合拍的旋律,伴随着蹄子渐起的水花。狭窄的深巷里,溢满了古典的气息,我路过那里,总能看到那古老的教堂,一串串水珠,沿着屋檐滑下,雨滴落下的地方,注定是那常年的水洼。听到教堂的钟声,那是人们在祷告,祈祷着今后的幸福生活,而我,只得孤孤单单的,在这异国他乡,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校园里,失去了忘记的喧闹,我独自前往图书馆,又看见立着的半坐石雕。那花,那树,那座雕像,和我这个孤单的人儿,早已伴随着孤单,融为一体了。
寂寥的时候,我常常会来这儿,纵然充满的现代的气息,可那笔墨的熏香,壁炉终日的独火,让这图书馆,充满着安逸和静谧。望着那吐出的火苗,火红的,温暖的,热烈的。我的眼睛红了,红的是火,可是心,终然是凉的。
湖边,那些人们穿着黑色学袍,在树下,依靠在长椅上,用诗句来歌唱,押注美丽的韵脚。那树,那长椅,那旋律,和高歌的人们,随着湖水的波躺,融为一体了。
湖上,总有一两只舟船,如星星灯火,在碧波上互相辉映。船上,是那些恩爱的恋人,让一切都来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他们不顾一切地,专注地,神情地拥抱。
我又想起了你,还记得当初,我们曾荡漾在湖上,那片水藻曾缠住了你的长篙。可如今,那水藻还在,而你呢?
我回忆起,你曾在这古老的剑桥大学里穿的那身中国长袍,你的婀娜,你的飘逸,让这回忆,又多了份味道。我回忆起,你离别前的诗句,那是沉痛的告别,悲楚地押注绝望的韵脚,我知道你会就此诀别,而我却还在痴痴地等待你衣袖带走的云彩,随风来到。
倏然,不知从何方传来的凄凉的笙箫,我想,这也许是你我曾经的凭吊……
我还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校园里游荡,恍惚的眼神无目的地东张西望,教舍的红砖墙壁上紫藤缠绕,又是湖边的垂柳,飘拂摇醒两岸的孤单昏晓。回忆里,满载着我弹奏的手风琴,和你伴舞伴唱的民谣。
我来到广场上,惊起了群鸽飞翔。我抬头仰望飞翔的白鸽,不由地重复着思考。我的视线,随着白鸽,看到歌特尖塔勾勒出的末世线条,和那故事流过落日的叹息桥。这曾经如此美好,诗人的爱,如今也只能唱咏叹调。
我又绕回了原点,一切还是那么孤单的……
自评自赏:
作者大胆的尝试,竟将歌词改编成散文,诚然有着独特的韵味。文中多次提到“孤单”二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此刻作者孤单而又复杂的心情,仿佛月上梢头,有些悲凉,又有些寂寞。这种感觉,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正因如此,作者巧妙地设置情景,将自己置身于古典唯美的剑桥大学之中,那黑色的学袍,那笙箫的凭吊,都为着一切渲染了一种凄美和悲凉。
另外,文章中又多次提及“我们的故事”。在旁人看来,这注定是男女主人公的浪漫故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作者此时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情,而一般人看来,也必然会随随便便地把它错误地理解了。
阅读一片文章,尤其是抒情性的散文,最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作者的感觉,体会,就很难读懂作者的想法,从而以自己的感悟去读,这必然会读出自己的想法。而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只是按照他的想法在写。这就会造成很多人读不懂。
因此,我们就需要“自评自赏”这个栏目来对文章加以整理,批注,真正的做到,从作者的心里走进去,再从作者的心里走出来。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unnysky7)
另附S。H。E。《再别康桥》歌词,有意者可以与作者所改写的加以比较。
马蹄踏过石板街道
窄巷深处有人祷告
雨后水洼教堂倾倒
意识流的四十度角
图书馆前站着半座石雕
六个便士带走一副素描
壁炉终日孤独吐着火苗
煤油灯下岁月不被惊扰
你在剑桥一身寂寞穿黑色学袍
你用诗句歌唱爱情押美丽韵脚
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
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蒿
你在剑桥半生寂寞穿中国长袍
你用诗句告别爱情押绝望韵脚
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
离别笙萧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
红砖墙壁紫藤缠绕
垂柳摇醒两岸拂晓
怀旧风琴失传民谣
中世纪就开始苍老
广场鸽子仰望天空思考
歌特尖塔勾勒末世线条
故事流过落日的叹息桥
诗人的爱还在唱咏叹调
特此声明,本文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unnysky7
心情很乱,刚刚把复杂的情绪理清了,可又有谁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呢?这感觉,哪怕连手足也难以知晓吧
根据S。H。E。《再别康桥》改编
雨,悄然停了。风,还在挂着。脸上是挂着泪,还是那未干的雨花……
街上,我孤单的穿过一条条路,来往的人们都急忙的回家,马蹄踏过石板铺成的街道,那合拍的旋律,伴随着蹄子渐起的水花。狭窄的深巷里,溢满了古典的气息,我路过那里,总能看到那古老的教堂,一串串水珠,沿着屋檐滑下,雨滴落下的地方,注定是那常年的水洼。听到教堂的钟声,那是人们在祷告,祈祷着今后的幸福生活,而我,只得孤孤单单的,在这异国他乡,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校园里,失去了忘记的喧闹,我独自前往图书馆,又看见立着的半坐石雕。那花,那树,那座雕像,和我这个孤单的人儿,早已伴随着孤单,融为一体了。
寂寥的时候,我常常会来这儿,纵然充满的现代的气息,可那笔墨的熏香,壁炉终日的独火,让这图书馆,充满着安逸和静谧。望着那吐出的火苗,火红的,温暖的,热烈的。我的眼睛红了,红的是火,可是心,终然是凉的。
湖边,那些人们穿着黑色学袍,在树下,依靠在长椅上,用诗句来歌唱,押注美丽的韵脚。那树,那长椅,那旋律,和高歌的人们,随着湖水的波躺,融为一体了。
湖上,总有一两只舟船,如星星灯火,在碧波上互相辉映。船上,是那些恩爱的恋人,让一切都来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他们不顾一切地,专注地,神情地拥抱。
我又想起了你,还记得当初,我们曾荡漾在湖上,那片水藻曾缠住了你的长篙。可如今,那水藻还在,而你呢?
我回忆起,你曾在这古老的剑桥大学里穿的那身中国长袍,你的婀娜,你的飘逸,让这回忆,又多了份味道。我回忆起,你离别前的诗句,那是沉痛的告别,悲楚地押注绝望的韵脚,我知道你会就此诀别,而我却还在痴痴地等待你衣袖带走的云彩,随风来到。
倏然,不知从何方传来的凄凉的笙箫,我想,这也许是你我曾经的凭吊……
我还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校园里游荡,恍惚的眼神无目的地东张西望,教舍的红砖墙壁上紫藤缠绕,又是湖边的垂柳,飘拂摇醒两岸的孤单昏晓。回忆里,满载着我弹奏的手风琴,和你伴舞伴唱的民谣。
我来到广场上,惊起了群鸽飞翔。我抬头仰望飞翔的白鸽,不由地重复着思考。我的视线,随着白鸽,看到歌特尖塔勾勒出的末世线条,和那故事流过落日的叹息桥。这曾经如此美好,诗人的爱,如今也只能唱咏叹调。
我又绕回了原点,一切还是那么孤单的……
自评自赏:
作者大胆的尝试,竟将歌词改编成散文,诚然有着独特的韵味。文中多次提到“孤单”二字,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此刻作者孤单而又复杂的心情,仿佛月上梢头,有些悲凉,又有些寂寞。这种感觉,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正因如此,作者巧妙地设置情景,将自己置身于古典唯美的剑桥大学之中,那黑色的学袍,那笙箫的凭吊,都为着一切渲染了一种凄美和悲凉。
另外,文章中又多次提及“我们的故事”。在旁人看来,这注定是男女主人公的浪漫故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作者此时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情,而一般人看来,也必然会随随便便地把它错误地理解了。
阅读一片文章,尤其是抒情性的散文,最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作者的感觉,体会,就很难读懂作者的想法,从而以自己的感悟去读,这必然会读出自己的想法。而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只是按照他的想法在写。这就会造成很多人读不懂。
因此,我们就需要“自评自赏”这个栏目来对文章加以整理,批注,真正的做到,从作者的心里走进去,再从作者的心里走出来。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unnysky7)
另附S。H。E。《再别康桥》歌词,有意者可以与作者所改写的加以比较。
马蹄踏过石板街道
窄巷深处有人祷告
雨后水洼教堂倾倒
意识流的四十度角
图书馆前站着半座石雕
六个便士带走一副素描
壁炉终日孤独吐着火苗
煤油灯下岁月不被惊扰
你在剑桥一身寂寞穿黑色学袍
你用诗句歌唱爱情押美丽韵脚
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
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蒿
你在剑桥半生寂寞穿中国长袍
你用诗句告别爱情押绝望韵脚
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
离别笙萧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
红砖墙壁紫藤缠绕
垂柳摇醒两岸拂晓
怀旧风琴失传民谣
中世纪就开始苍老
广场鸽子仰望天空思考
歌特尖塔勾勒末世线条
故事流过落日的叹息桥
诗人的爱还在唱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