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公元前二百多年,汉高祖率部到塞北抗击匈奴,在平城(今大同)被围,几经奋战,好不容易才脱出重围。而后自北而南,退至忻口。此地形势:两山夹峙,一涧中流.,实为兵家战守的理想之地。因而六军欣然,“忻口”便因此得名(欣同忻);忻州又由忻口而得名——这是先有“忻口”后又“忻州”之说。沙河又名忻水,发源于崞,经流于忻,忻州便因忻水而得名;位于忻境北部得重要隘口,即称为忻口一一这是先有“忻州”,后有“忻口”之说。但是,以上两说,又与“听州”这一名称的起始年代不尽吻合。忻州之始称“忻州”,是在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 与传说中的汉高祖自平城脱围至忻,相距700多年。究竟隋朝始称“忻州”,是因汉高祖的“六军欣然”?还是因“发源于崞,经流于忻之忻水呢?.隋、唐、宋、金、元各朝均无据可考。直至明朝天顺五年 (公元1461年)完成的《大明一统志》中,才有这样的简单记载:“忻州,取境内忻水为名,是忻州之名因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