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惯例与陈腔滥调
动画的音效:
《相聚一刻》公寓外观与镜头经常伴随著诡异的气笛声当背景,日本观众知道意味什麼,汽笛是豆腐店打烊的通知,也知道故事当时的时间和地点(日本的中野区)。但比较敏感的外国观众,顶多知道时间带约是在下午。
效果线:
在角色快速动作或情绪高昂时,背景画面经常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的线条扫过画面,以表示其速度或力量。这种技法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角色身上,也告诉我们此时角色正在努力奋斗;其实有看漫画习惯的人应该都会懂。
怪嘴型:
角色说话时的动作都很不自然。相较於迪士尼动画的合拍。原因在於:
1.日本人的工作流程不一样。《天地无用》的导演林宏树也曾担任过美国动画《霹雳猫》的画师,有过两国工作经验的他说:**美国动画的对白是先写好剧本、录好音,然后绘图配合它。在日本不是如此作业,而是先画好图,然后请人来配音......人物讲话时,我们通常只用三种(嘴巴动作的)画片,反过来在美国作品中,我们必须做八种。**
2.早期媒体的影响。日本传统「纸芝居」、传统文乐(魁儡剧)、能剧的角色也不开口。
3.东方人的偏好。声优林原惠在自传中说:**声优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拼命地让声音与画面嘴部动作配合,而是尽力去揣摩剧中角色的感受。**
金发比较有趣?
设定为日本人的角色,看起来像是金发白种人,因为来自西方的东西代表现代比较**in**,二次世界后出生的新生代画家才开始把亚洲人画得像亚洲人。
力求写实
60年代后漫画中的艺术风格蓬勃发展,新风格甚至有自己的名称**剧画**,用来与漫画做区隔。近年来有反向而行的趋势,将写实的角色刻画成可爱搞笑风格的「儿童版」、SD、Q版、CB。
肢体语言
1.困窘时会伸手搔后脑
2.紧张或生气时,脸上会出现大滴汗水,或是太阳穴出现x形的青筋暴露
3.性兴奋时会猛喷鼻血
4.从人物鼻孔吹出大泡泡,表示他正在睡觉
社交网络与独行侠
日本人的家常生活是由家族关系、社会角色与语言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动画在内的大众文化,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连高贵的独行侠也不例外。日本人的「隐私权」概念跟西方人大不相同,习惯与他人紧密相处生活,屋内隔间的传统建材是轻薄的木头与纸张,因此几乎不可能有完全独处的机会。在日本文化中,个人的身分来自於扮演团队中的一员,而不是独立自由的个体。
《福音战士》碇真嗣是NERV基地的司令碇源堂的儿子,他的两位同侪驾驶员都是年龄相仿的女子,对他的讲话的方式却很不同,这可以用国籍差异解释。神秘的绫波零叫他「碇君」,如此就绝对不会把父子两人混淆,因为父亲的称谓是—「碇司令」。但是拥有一半德国血统、在美国长大的明日香就没那麼客气,心情好的时候,他通常直呼主角「真嗣君」,要是不爽,他就改说「白痴真嗣」……对日本人而言,光直呼名字就很没礼貌,如果从小认识的人或许可以直呼其名,但在日本讲究礼貌的社会,如果用名字称呼一个只认识十年左右的人,还是略显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