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言行规范,“礼”最早源于氏族时代的祭祀风俗。在氏族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祭祀是关乎公众共同利益的大事,正如《左传》所说“国制大事,在祀在戎”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祭祀活动很自然的成为先民们生活的中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天地万物、神灵怪异等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可能成为崇拜、祭祀的目标。因此,有关祭祀的种种内容之中,如目的、仪式、程序、以及参加祭祀的人员等,就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在这些祭祀的背后,也反映着当时的各种社会关系和观念。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洗礼,一些祭祀礼仪以及相关的观念流传下来,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逐渐注入了反映血缘亲疏、等级尊卑的内容。在阶段明显分化,国家形成以后,一部分反映等级差别和专制要求的精神原则逐渐从具体的礼仪形式中被抽象、概括出来,形成了一系列指导阶级社会生活的原则和规范。特别是西周初年,经过“周公制礼”以后,周礼成了一个庞大的“礼治”体系,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广泛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