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物自珍吧 关注:240贴子:61
  • 6回复贴,共1

大清光绪广东陆军测绘学堂双龙毕业奖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清光绪广东陆军测绘学堂双龙毕业奖章,银质,罕见,三级。

奖章章文书体为隶篆,秀雅古朴,配宫廷专用双龙标志和大清新军五角星标记,彰显奖



章为官方所授,轮边采用齿轮造型,喻示示军校的严谨、坚韧、遵纪、不屈精神。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10-02 23:17回复
    广东陆军测绘学堂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廷传谕各省开办陆军测绘学堂,由督练公所参谋处主持其事。当时参谋处总办为鄂人王秉恩,王秉恩遂荐旧交罗照沧为总理,自兼总办。
      罗照沧在巡抚衙门附近“后楼房”找得校址,面积甚小,仅得课室两间,除礼堂、饭堂之外,楼上还有寝室6间。(后迁北横街,遗址曾办过军官讲习所)操场颇广阔,邻接巡抚衙门。
      于是出示招生,学额定60名,分道取录,广肇罗道占19名……。考生年龄在35岁以下20岁以上,中文通顺,曾习数学、格致和历史、地理者皆得应考。毕业期限为六个月。待遇分三等,一等月薪30两,二等月薪25两,三等月薪20两。是时科举刚废,秀才没有出路,加以同时广州还有3间学堂招生(似乎是方言、法政、师范),因是报名投考才五六千人。试场在九曜坊学台衙门,点名时按道分牌,每牌100人。(共五六十个牌)考生自己记清牌数,跟在牌后,鱼贯应点入场。单是点名,就耗去好几个钟头。初试考数学、格致、历史、地理。榜上有名,才能复试。复试复国文一篇,题为“读泰伯篇书后”。
      罗照沧仅仅搞过沙田清丈,对于军用地图应用某种测量,是一无所知的。甚至某种测量,应使用某种仪器,亦一无所知。在筹备时期,找到他的拜门学生陈振声、陶厚圻、潘越望、潘浚川连同从肇府中学带来的学生余棨谋,也拟不出什么办法。于是再找从前清丈沙田的老拍档林庆镐、叶树荣。林、叶两人是水陆师学堂毕业的,教学还有点经验。
      第一期(当时称甲班)是1906年初秋开课的:叶树荣教算术、代数;林庆镐教几何、英文;陈振声教使用罗针仪,陶厚圻教用器画;潘越望、潘浚川、余棨谋教绘图;李维颖、高群英教体操,还有文案邹其观,执事官李仲默、俞文华。
      不久,参谋处总办换了个新从日本士官毕业回来的姚鸿法(照例兼总办)。他立刻改组。电聘日本田浦安静来堂教三角测量。御厨健教地形测图,福岛鏸教制图。教练处总办吴晋来兼监督,兵备处帮办李辰身兼提调。废除总理称号,调罗照沧为管理员,既管杂务,又管学生。另设制图股,调新军营队官胡光国、邓克明,排长陈巨龙、黄廷光、赖鹏等来股,测量广州城四千分一街道图。调陈振声、陶厚圻、潘越望、潘浚川、余棨谋至该股制图,由罗照沧兼管股内一切事务。叶树荣、林庆镐、李维颖、高群英依旧留堂任教。其余邹其观、李仲默、俞文华一概调走。延长毕业期限为两年。又因堂址狭隘,马上迁去北横街陆军速成学堂隔邻,操场与速成学堂彼此同用。
      过得半年,续招第二期生(当时称乙班)。二期比一期名额,约少三分之一。各科教员没有增加,仅增加了一两个执事官(后来改称学长)。
      1908年9月,第一期学生毕业考试完毕,行毕业礼那天,两广总督张人骏亲临训话。这时总办,已由傅文通兼任,吴晋依旧兼监督,提调则由叶文萃专任。
      过得半年,第二期亦毕业出堂,一、二两期毕业后,督练公所具呈陆军部,请照章给奖:最优等奖拔贡出身,授职测绘上士;优等奖优贡出身,授职测绘中士;中等奖岁贡出身,授职测绘下士。奉部批照准。
      至1911年秋,广州革命风潮,已到顶点。总办吴晋、监督俞明铨、提调叶文萃相率去职。调讲武堂总办韦汝聪充我堂总办,升翻译李孔昭充监督,任武备毕业生郑亮南为提调。第三期因改革学制关系,入堂稍迟,至广州独立时,第三期始考完毕业试。
      1911 年末,“广东陆军测绘学堂”易为“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先后称总办的五人:王秉恩、姚鸿法、傅文通、吴晋、韦汝聪。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10-02 23:18
    回复
      广东陆军测绘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经两广总督岑春煊批准设立。位于广州大东门外北横街。隶属两广督练公所参谋处,总办罗照沧,有教员20人。设测绘简易科,分高等和寻常2班。寻常班半年毕业,高等班1年毕业。后学制改为2年。第1期招生60人,于同年9月开学。共办5期(其中第4、5期合并),学生300人。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军政府接管,改称广东陆军测量学校。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10-02 23:18
      回复
        广东开办陆军测绘学堂的回忆
        韩锋

        行毕业礼那天,两广总督张人骏亲临训话。这时我堂总办,已由傅文通兼任,吴晋依旧兼监督,提调则由叶文萃专任。他们将张迎入花厅,我见张所戴纬帽,没有红顶子,仅得一个线框框。原来他犯了错误,被清廷革职留任。所以我们领到的毕业证书,一开头就是“革职留任钦命头品顶戴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张人骏”。
          我们毕业后,派往督练公所新设的测绘处服务,测量广州附近一万分一军用地图。职名为测量生,最优等的派充五等,优等的充六等,中等的充七等。五等月薪12两,六等10两,七等8两。另外每人每月支夫马费10两,伙食三两。以后按成绩提升,可以升至一等,每等递加2两。顶头上司有测绘处提调罗照沧——监视官黄荣黻——委员曲得胜——班长邓克明。班长之下还有班员,不过班员要同我们一齐外出作业。我看见测量生三字就讨厌,而且冠上五等,顶头上司又有四层。不久,就考入北京军谘府陆军测绘学堂模范班,再求深造。当启程时,罗照沧一时高兴,把我提升为四等测量生,月支薪水14两,带原薪入京学习。
          过得半年,第二期亦毕业出堂,考第一的为郑炳奎(香山人),派往钦州测量。一、二两期毕业后,督练公所具呈陆军部,请照章给奖:最优等奖拔贡出身,授职测绘上士;优等奖优贡出身,授职测绘中士;中等奖岁贡出身,授职测绘下士。奉部批照准。于是同学们有送报条报喜的,更有回乡摆酒、演戏的。因此,罗照沧每逢训斥我辈时,必说:“你们虽不是官,已经是‘官之类’了”。
        三、三至六期的革新和停办(1909年至1914年底)
          当第一期毕业出堂之后,学堂当局即筹备招取第三期生。(因堂址过小,只能供两期学生学习的缘故)又因第一二期的学生,是三角、地形、制图混合讲授的。从三期起,改为分科讲授。规定两年毕业,第一年为普通科,第二年为专门科。普通科的课程为:算术、初等代数学、平面几何学、立体几何学、平面三角法、应用物理学、外国文、军事学、图画(水彩、用器)、体操。开课三个月,要举行一次甄别试。专门科分:三角、地形、制图三科,制图科又分绘图、印刷两班。三角科的课程为:高等代数学、球面三角法、解析几何学、简易微积分学、简易最小二乘法、大地测量学、天文学、简易地形测图学、简易绘图学。一年之内包括野外实习。实习时的科目为:选点、造标、小平角高度角观测、水准测量、定时、方位角观测、经纬度观测。地形科的课程为:高等代数学、解析几何学、简易微积分学、地形测图学、简易三角测量学、实用图绘学。实习时的科目为:测角图根、五千分一测图、一万分一测图、二万五千分一测图、五万分一测图。制图科绘图班的课程为:高等代数学、解析几何学、简易微积分学、绘图学、实用地形测图等、实用印刷术及各种投影法。印刷班(从略)。
          第三期只办三角、地形两科。当时教授算术、代数、三角为叶树荣。几何、外文初由林庆镐担任,林入京当陆军部编译局编译后,由林的同学陈冕荣接充。物理学教员初为蔡洵,蔡入北大本科后,由许肇衡接手。军事学和体操,由各学长分担。郑文煊教过图画。自从第二期学生毕业后,田浦安静、福岛鏸皆约满回国。另聘大田美久教三角测量,杉村信臣教地形测图。两日本教官除担任专门科学外,还分担高等数学。至第四期生入堂时,总办傅文通经已去职。由吴晋专任总办,俞明铨专任监督,叶文萃仍充提调。从这时起,学堂的总办、监督、提调已定为专职,无复如前由督练公所总办兼差。裁去管理员,令罗照沧专管制图股业务。
          至1911年秋,广州革命风潮,已到顶点。总办吴晋、监督俞明铨、提调叶文萃相率去职。调讲武堂总办韦汝聪充我堂总办,升翻译李孔昭充监督,任武备毕业生郑亮南为提调。第三期因改革学制关系,入堂稍迟,至广州独立时,第三期始考完毕业试。榜发,三角科考第一的为钟家骙(惠州人),地形科考第一的为江廷升(连州人)。
          第三期学生毕业出堂后,学堂着手招考第五期生,规定由中学毕业的学生,才有投考资格。此时民国已成立,日籍教官大田美久、杉村信臣回国。第四期学生普通科修业期满,转入专门科已有数月。第四期是三角、地形、制图一齐举办的;那时三角科的主任教官为林麓,刚从北京模范班毕业回来。地形科主任教官初为孙桂馨(云南人,任教的时间甚短,至四期同学已忘记此人),后由林麓介绍北京模范班同学胡希瑗承乏。制图科主任教官为黄荣黻,毕业于日本参谋本部测绘科,由测绘处监视官调充的。此时“两广陆军测绘学堂”的招牌已易为“广东陆军测量学校”。各科主任教官,亦属新设,没有设置助教。但四期毕业之后,检查各科成绩,皆较一、二、三期为优。原因是四期的各科主任教官,皆属中国人,能够直接听讲。中文根底好,讲义编得浅显明白。如三角科考取第一的张汝燊(中山人),地形科第一的叶秉中(梅县人),制图科绘图班第一的吴师仁(丰顺人),印刷班第一的黄云舫(文昌人),学问皆有独到之处。尤以叶秉中更为优异,后来为我界做了不少有益工作。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4-10-02 23:19
        回复
          辛亥政体改革,罗照沧主持的测绘处(该处成立时,制图股已并入处中),改组为测绘科,下设三角、地形、制图三股。罗照沧任制图股长代理测绘科长。我从粤东北伐军解职回来,入测绘科为三角股长。不久,测绘科复改组为测绘局,罗翼群任局长,我任三角课长,第一期毕业的杨基任地形课长,罗照沧任制图课长。三角、地形两课,下设五个班,制图课一个班。学校一、二、三期毕业的学生,皆送往测绘局任用(职级分为班员、审查员、班长)。
            学校第四期学生毕业之后,续招第六期生,测局派我前去监考(因我在学校兼任天文学教官)。我在讲堂巡视时,凡遇那些算式清楚简洁,交卷又快,而且年轻的学生,我在旁边如发现某条有错误时,必提一声,你对某条要详细核对,并将其姓名记入日记簿内,向阅卷人推荐。因此,这期所取,多数为优秀学生。
            本来测校的总办为少将级,监督为上校级,提调为中校级。1913年2月改制,学校隶属测局管辖,改总办为校长,与各课课长平行,同为中校级。裁监督、提调,另设监学、职视上尉。调韦汝聪入京为陆军部谘议,李孔昭、郑亮南去职。学校校长由罗翼群自兼,派第一期生彭道宗为监学。是年6月暑假,彭道宗随陈得平去梧州策反龙济光,替二次革命铺平道路,不料竟为龙济光所杀。8月龙济光率兵入粤。11月罗翼群离开广州。
            罗翼群离职后,龙济光方面,派云南人赵士清接任校长。同时,北京方面,亦派韦汝聪接任测量局长(测绘局改称测量局)。第五期学生毕业。是期仅办三角、地形两科,三角科毕业第一的为胡祖咸,地形科毕业第一的为陈兆祺。因时局动荡,无复再招学生。
            林麓久任三角科主任教官,当韦汝聪充学校总办时,与林为“麻雀”朋友,感情甚好。更得地形科主任教官胡希瑗的帮助(因胡希瑗是林麓介绍来的),鼓动第六期学生,居然将赵士清赶走。韦汝聪派林麓接充校长,仍兼三角科主任教官。林派第三期生周其镳充监学,第四期生游培充三角科助教,叶秉中充地形科助教。吴师仁充制图教官。赵士清本来是龙济光的人,复将林麓的校长搞垮。韦汝聪派第一期生刘甲森继林麓为校长。
            1914年年底,第六期生修业期满,举行毕业考试,出榜时三角科考第一的为陶厚圻,地形科考第一的为黄香蕃。是时龙济光统治广东,测量经费有减无增,故仅将陶厚圻,黄香蕃二人送测局任用,其余学生,无形遣散。测量学校亦暂时结束。
            统计从1906年秋起至1914年年底止,历时八年有半,养成学生六期,共十二班。假定每班平均为40人,得480人。
          四、七至九期上半的委曲求全(1923年至1926年)
            测量学校于1915年春停办后,监学周其镳、助教游培,叶秉中、吴师仁(还有班员陈甲球、冯次洪和在北京制图局供职的陈定中),考入北京陆军测量学校第一期高等科,带原薪学习。1918年毕业回到广州(陈甲球、冯次洪已在北京死去),测量学校仍无恢复希望。而且历经变乱,测量局已无形取消。正铺不存,工场当然停止。直至1923年秋,第四期生吴宗民(原名作新),当1921年北伐时,曾在许崇智部当测量员。不知用何手段,取得广东测量局长兼测量校长的任命状到手。因无经费,没法开办。找周其镳、叶秉中、游培、陈定中、吴师仁五人商量。磋商结果:先行恢复测量学校,行文各县选送中学毕业生。规定各生每学期收学费60元。毕业期限似乎缩为一年半(记不清楚)。当时各县正开始建设,缺乏测量人才,因是选送来省应考的学生非常踊跃,经复考后,尚有100多名合格,是为第七期。又因三角不适用于各县建设,绘图亦无须专业,只办地形一科,由陈定中充任主任教官。其他学科,由周其镳、叶秉中、游培、吴师仁分任。监学、助教,亦找失业的同学分担。第六期生黄思基在校教过代数,第一期生杨基当过学长,就在这个时期。
            又因北横街校址,连同原日陆军速成校址,由孙大元帅一并拨给林警魂抵债,一时未能取回。几经艰辛,始在文德东路找得工程学校旧址,以备学生上课,测局亦附设在内。不久,取得孙大元帅的亲笔批示:准将北横街的测校原址上盖连地拨回。外人每每询问,为什么将测量局校迁去文德东路?就是这个原故。不过测校从第七期起,军风纪已不如从前严肃认真了。


          5楼2014-10-02 23:20
          回复
            此时广东省财政厅长范其务正举办全省田亩陈报,拟委托测校训练短期毕业技术员300人,由该厅二科科长黄秉勋与黄香蕃接头。因校舍不敷,拟由财厅出资购地,测校向总部请款,建筑上盖。工竣后,立碑校门,以纪其事。黄思基反对立碑,与黄香蕃发生磨擦,黄香蕃辞校长,由黄思基兼理。监学李秩亦辞职,由曾宪尧继任。(后来纪事碑仍旧竖立,由周其镳接任校长时铲除。)
              当1930年招考第十二期学生时,所有备取各生,一律补入广东省财政厅清理田赋技术员养成所为学生。十二期亦只办三角、地形两科,由湖南人刘勉任三角科主任教官,地形科主任教官仍为陈定中。
              当1931年时,广东在陈济棠统治下,已形成独立局面,黄思基遂悄然离开广州,去南京任测量总局副局长。陈济棠派总部参谋处第五科长周其镳任测量局长兼校长。不久,曾宪尧辞职,由陈俊良继任监学。十二期生毕业后,黄才华,谭树标等皆为该期优秀分子。
              1932年3月第十三期新生入堂,这期三角、地形、制图同时举办。由游培任三角科主任教官;陈定中任地形科主任教官;吴师仁任制图科主任教官。学生来源:有本校十一期简易科第一班毕业生20人左右,第二班毕业生7人,另有测量局练习生10人有多,这三部分共得40人左右。这批学生,均系由测量局免试入校的,各人均带原薪四成,同时亦与招来的学生一样享受公费待遇。另外有20名学生,系公开招考入校的。
              这期学生是周其镳上场后第一次举办的,故各科助教,皆极一时的人选,如三角科助教为向丕格、麦彼得。地形科助教为黄禧骈、黄思齐。制图科助教为罗镜清、韩杰。还有,这期学生是1932年3月1日入堂,1933年8月31日毕业,没有放过寒、暑假,一口气读了18个月的书(学科学习12个月,术科实习6个月)。这期最优秀的毕业生有陈忠(现名陈忠恕),符冰淳等。
              第十四期还办过一班简易科学生,也是一年毕业,要服务五年,才能任其他工作的。但这批学生幸运得很,毕业不过三年,便全体免试,送入第十六期正班学习了。
              1933年招考第十四期新生,这期只办三角、地形两科,主任教官仍为游培和陈定中。学生来源:有20名左右是十一期简易科第二班的学生免试入学的。到1935年毕业,高才生有罗士可,黄玉新、黄懋胥、李汉卿等。
              1935年招第十五期生,这期仍旧三角、地形、制图同时举办。主任教官仍为游培、陈定中、吴师仁三人。1936年毕业,学生人数,共为67人。高才生为宋尚英、赖小豪、吴巨元等。是时陈济棠将还政中央,周其镳逆料自身必有调动,故无复再招第十六期生。
            六、十六期的大变革(1936年至1939年)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测量学制,分初中、高中、大学、研究院四级。即第一级为中央测校的测量研究班(同研究院),第二级为中央测校的正班(同大学),第三级为各省的测量专科(同高中),第四级为各处斟酌情况办的简易科(同初中)。陈济棠归政中央时,参谋本部总长为程潜,次长为杨杰和熊斌,其时黄思基已由测量总局副局长提升为总局长。亟思扩展广东的测量事业,和提高广东的测量学术,于是拉拢熊斌向程总长建议,在广东开办测量正班。得程批准后,并将校名改为“参谋本部广州陆地测量学校”。派北京高等测绘学堂模范班毕业的李原充少将级校长,北京高等测绘学堂毕业的刘心源充少将级教育长。带同副官赵煜华、范煊、队长刘镜秋,队副曾伯良、张华昌南来广州,开办第十六期正班和航空测量训练班各一班。正班毕业期限为三年,入学资格要高中毕业。训练班称学员,毕业期限为一年,入学资格要曾在各测量专校毕业的学生。
              当时除聘定游培为三角班主任教官,叶秉中为地形班主任教官,张镛彰为航测班主任教官,吴师仁为制图班主任教官外,还有专科教官15人,普通科教官18人。广东自有测校以来,人才以此时为极盛。


            7楼2014-10-02 23:21
            回复
              我还记得刘心源老师(刘是我北京测绘模范班的老师)作的校歌,是这样的:“测绘学术、文化先锋、整军经国、效用是崇、紧维吾校、斯学专攻、经天纬地、融会贯通、济济多士,勤慎精忠、学成致用、绩懋粤东”。
                一年后,第一期航测训练班学员毕业,计得72人。其中广东测校从十一期起至十五期占21人,广东地政工作员养成所占49人,其他测校仅占2人。没有续办下去。
                正班开学数月,“七·七”变故发生。学校由东皋大道迁嘉禾市,继迁广西平乐。曾在平乐招过第十七期正班一班,旋因时局动荡,捱到1939年十六期毕业,即将十七期生并入中测校,马上宣告结束。计测校先后称总办的五人:王秉恩、姚鸿法、傅文通、吴晋、韦汝聪。称校长的十人:罗翼群、赵士清、林麓、刘甲森、吴宗民、黄香蕃、谢毅、黄思基、周其镳、李原。
                统计广东测校从1906年9月开办至1939年中结束,历时33年,养成不少人才,分布全国各省市机关中工作。尤以在广东省比较占多数。即在广州地区各省市机关中当工程师的就有20多人。当选为广东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的有符冰淳、张士钊,理事有戴栋朝、黄才华、黄丰禄、吕士年、詹溢欢等共七人。
                七、各期的花絮
                第一期60名毕业学生中,有9名是广东省会警察厅送来附学的。学成后,送回警察厅服务。
                又60人中,有十七八人是秀才。还有两人是县试第一(俗称案首),到道试时,科举已废,人称此两人为半个秀才。
                第一、二期招考时,没有规定要交相片。一期的罗惠群,是他哥子鹗搏替他考取的。
                第二期毕业的张哲鋆,曾在日本读过书,当日文翻译缺乏时,他自告奋勇,权充翻译一个时期。
                第五期三角科毕业的胡祖威、冯景莺、关冕、罗成达四人,送入测局服务后,局方因阳江需要增加三角人员,便派他们四人,和一期的梁栋熙、三期的林椿一同前去。胡祖威是考第一的学生,非常聪明俊秀。刚结婚不久,本来是派去东江的。他与同期同班范汉杰交厚,遂彼此对调(据易剑泉说,是他与胡祖威对调的)。总之,无论初派的为范汉杰,抑或易剑泉,倘不对调,断不至发生这次惨剧。因为胡、冯、关、罗、梁、林这六个人都是书呆子。当其出发至中途遇着匪帮截劫时,大家已吓到不能出声。及至在各人身上搜出龙济光的护照,匪帮方面,误会为龙济光派来的间谍。六人又没有说明身份,加以辩白,至为匪帮一律枪杀。开追悼会时,我的挽联是:“天地竟遗刍狗恨”;“关河不尽兔狐悲”。
                五期三角科毕业的王兆佗(他加入同盟会时的名字叫王鹰),地形科毕业的萧拯汉、李秩,原是四期学生。因参加辛亥北伐,解甲归来,得不到嘉奖,反遭降班的。
                白崇禧曾奉派来测校第五期当学长,但未有到差。
                我在五期教授天文学时,于1913年8月被龙济光逮捕入狱。所犯罪名,先为:“乘乱军滋扰,率党持枪,逼发恩饷”。后为:“纠率乱军,希图焚局抢饷”,原告人是局长兼校长罗翼群。
                第六期三角科毕业第一的陶厚圻,在四期读了一年,因事离校。考入五期、再读一年,又因事离校。总共读了四年,才在六期毕业。对于测量事业的热心,真个坚如铁石。
                六期地形科毕业的叶富耀,父名叶三,在测校当跑差有年。年逾60,仅得此子,辛苦教养成才后,出测遭遇盗劫。于花尾渡上,将叶捆在桅杆旁边,持枪威胁,致叶受惊不治而死。
                黄思基在第七期教代数学时,值北京陆军测量学校高等科第二期行文来粤招生,黄报名投考,经已取录。因仅得一人,结果没有送京入学。
                1932年5月间,地形课出发饶平县大王坳测量五万分一军用地图,有课员罗鼎燊(第十一期毕业)、方声威(第十一期简易科毕业)二人,给土匪掳去杀害。同年夏,测局曾开会追悼。
              第十一期三角科毕业第一的向丕格,湖北人,他未考入广东测校前,已在北京测校地形科毕业。因为来广州谋事不就,盘缠用尽,流落广州。适广东测校第十一期招生,向报名投考入堂,于是食宿有着。因曾学地形,故改学三角。
                第十一期学生因赶走学长杨伟雄,曾闹过一次小小风潮,但未有革退学生。
                此篇自十期以后,多蒙陈廷表、罗镜清、罗宗苏、谭骋时、符冰淳、张志光诸同学分惠材料,特此致谢。又事隔多年,挂一漏万,自所难免,深盼各同学指正。


              8楼2014-10-02 2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