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明吧 关注:751贴子:1,057
  • 9回复贴,共1

“十一黄金周”存废争议再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已经结束,不少人体验了车票难买、高速堵塞、景区爆满的难处。在如此窘境之下,黄金周的存废问题再次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行业态度
  一旦取消黄金周 旅行产品受影响
  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副会长、环境国旅总裁钟晖:国内带薪休假制度还不完善,不像国外休假随意性很强,所以旅行社都会把重点放在黄金周和几个小长假,集中采购资源。另外,在中国,家庭是出游主要形式,而孩子是没有带薪休假的,因此家长要带孩子出游只能选择黄金周,旅行社也会采取包机等形式降低黄金周出游的成本,以满足大多数游客的“刚需”。十一黄金周如果取消,是和当前的出游趋势不符的。
  蔡继明:解决假日难题 必须靠带薪休假
  今年十一黄金周,很多人反映出行舒适度低,“人在囧途”频频上演。对于如何解决黄金周窘境的问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接受了记者采访。
  现状:带薪休假落实率仅50%
  记者:对于现行假日安排及运行情况,民众总是众口难调,您认为造成老百姓如此纠结的根源是什么?
  蔡继明:去年十一黄金周过后,超过八成投票网民对目前挪用双休日拼凑十一黄金周和其他小长假的放假方式不满意,但涉及是否取消黄金周和小长假时,只有近六成网民赞成取消。
  之所以出现这种投票悖论,主要原因是带薪休假没得到很好的落实。带薪休假天数少、落实差,是现行节假日制度安排引起公众不满的主要根源。
  阻力:带薪年假受困资强劳弱
  记者:去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提到“2020年基本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为何过程如此漫长?
  蔡继明:首先,从劳动者一方看,没有休带薪年假,主要是出于工作和就业的压力。资强劳弱的现实,让带薪休假难以顺利实施,让劳动者有权利而不能行使。
  其次,尚未形成科学理智的工作观和休息观。一些劳动者认为带薪休假少了奖金,因此更愿意领取假期工作的现金补贴;还有一些劳动者担心休假影响自己的升迁。
  难点:落实与否缺乏监督机制
  记者:除个体因素以外,制度层面是否也存在问题?
  蔡继明:带薪休假制度虽以法律形式确立,但仍缺乏实施细则。目前《条例》规定了对企业单位的监管和惩罚方法,但还比较笼统,公众对其执行力度也表示担忧,这些规定能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值得商榷。
  建言:中央领导应带头休年假
  记者:未来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带薪休假真正落地?
  蔡继明:《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国务院本身应该率先垂范,由国家统计局年内对我国带薪休假落实现状做全面调查。同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要做依法休假表率,带头休带薪假。
  据《京华时报》


IP属地:辽宁1楼2014-10-10 16:04回复
    随着全国假日办的撤销,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前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对假日制度再次发声,他建议随着带薪休假逐渐普及,黄金周应淡出历史舞台,未来可将国庆假期由3天减为1天,而春节假期则由3天延至5天,并从除夕开始放假。
    蔡继明的建议引起网友热议,近日,南都中山读本联合大粤网就此推出一份问卷调查,共计12280名受访者参与本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将国庆假期减为1天,近5成的受访者赞成,同时反对的也有近4成。而对于将春节假期延长至5天,则有超过9成的受访者表示赞成。而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55 .19%受访者选择宅在家休息,还有近2成受访者去探亲访友,选择外出旅游的不足1成。
    数据简析:逾6成受访者称带薪休假未真正落实
    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不少人又一次在集体出游中感受了车票难买、道路拥堵和景区爆棚等问题。就在这个黄金周前夕,全国假日办撤销,同时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推进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针对法定假期的改革,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近日表示,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渐普及,黄金周应淡出历史的舞台。他建议,未来可将国庆假期由3天缩减为1天,多出的两天分给元宵节和重阳节。同时,春节假期则由3天延长到5天,并从除夕开始放假。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将国庆假期缩减为1天,近5成受访者表示赞成,而表示反对的也占了近4成,还有1成多受访者表示无所谓。而对于将春节假期延长到5天,则普遍得到人们认可,逾9成的受访者表示赞成。
    蔡继明建议黄金周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其前提条件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普及。不过从调查来看,带薪休假制度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逾6成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带薪休假制度执行得很差,没有真正落实。仅有1成的受访者认为执行得不错,还有2成多认为执行得一般。
    逾9成受访者觉得法定假期11天不够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法定假期共计有11天,对于这样的假日数量,逾9成的受访者觉得不够。
    目前,包括“十一”黄金周等多个假期都是挪用双休日拼凑而成的,对此3成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因为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出游。不过逾6成的受访者对此却是持“不支持”的态度,主要原因是“黄金周”集中出游问题多。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人们都是怎样度过的呢?调查显示,人们在黄金周期间选择外出旅游的意愿并不强烈,仅占不足1成。同时,有55.19%的受访者选择宅在家休息,17.33%的受访者选择探亲访友,还有1成左右的受访者则要加班工作。
    黄金周选择不外出旅游,首要的原因是怕假期游客扎堆,导致拥堵,占比近4成。其次,则是因为假期间各种消费都要涨价和担心开支花销大。在过往的“十一”黄金周出游,人们也遭遇过各种烦心事。从调查来看,人们遭遇过的问题首要是交通拥堵,其次则是价格上涨厉害以及景区爆棚。


    IP属地:辽宁2楼2014-10-10 16:05
    回复
      景区超载亮“红灯” 交通堵车排长龙
        北京八达岭长城在国庆假期多次出现人海场面。据旅游部门消息,仅3日下午3时,就有2万多人同时在八达岭景区游览。“本想上长城做一回好汉,但是挤得走不动,气都喘不过来。”一位来自福州的林姓游客说。
        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景区、千佛山景区、动物园、植物园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在国庆长假第一天,这4个免费景区入园游客总人数就达45万余人次。三峡大坝景区在2日共计接待游客4万人,当日下午景区就启动红色预警并停止售票。
        由于出行量大,节假日期间交通异常拥堵。交通运输部重点监测的10条重要运输通道国庆期间客流都呈现大幅上升的状态。
        1日,记者从北京城区乘车到怀柔区,高速路上车辆排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平常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用了将近三个小时。在南京六合段高速,由于拥堵时间过久,有的游客甚至干脆找地方练起了羽毛球。
        “买门票、坐车、上厕所……到哪儿都要排队,人太多,没心情好好看景放松身心,各种添堵的事,实在劳心劳神。”从湖北来北京旅游的张斌说。
        “我们要给每个人休假的权利,又要避免集中在同一个时间休假,带薪休假的落实就是良方。”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说。


      IP属地:辽宁3楼2014-10-13 05:47
      回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建议随着带薪休假逐渐普及,未来可将国庆假期由3天减为1天,而春节假期则由3天延至5天,并从除夕开始放假。南都中山读本联合大粤网就此推出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5成的受访者赞成国庆假期减为1天,超过9成的受访者赞成春节假期延长至5天。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55.19%受访者选择宅在家休息,还有近2成受访者去探亲访友,选择外出旅游的不足1成。(10月9日南都中山读本)
        不可否认,随着私家车如潮水涌来时,黄金周已演变成为让不少人纠结的“三高”:一是高物价。外出游玩除了上高速可以免费外,景区的吃住和购物价格比平时要高出两三倍。五台山蘑炖山鸡一盘400元,物价局还泼冷水说嫌贵就别点,你说窝不窝火?二是高消费。同样的景点、旅程和内容,平时只要两千元,到了节日没有五六千元就下不来。三是高密度人群。到处是人山人海,说是休闲看风景,其实就是看人挤人。看看各地的高速、国道、省道,有哪一条没有大塞车的?本地的商场同样是拥挤不堪,购物环境远没有平时舒适。
        放长假本来就是用来享受人生的。集中休假引发人群大量出动,大家都拥向相同的地方,不但垃圾满地,还可能相互碰撞发生纠纷,与黄金周的本意背道而驰,可以说不再值得留恋。始于1999年的国庆黄金周,到现在已是弊大于利,也应来一次重新考量了。
        当然取消黄金周并不意味着就剥夺了群众的休息权利。通过强制推行带薪休假,既保留了天数不变也让群众得到真正舒心的休闲,其意义非同小可。有人担心目前只有50%的人能享受到带薪休假,很难再落实到其他人群。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领导。只要从上到下的领导带头做出榜样,就不应成为问题。至于企业员工的休假权,可以参考监管企业落实高温补贴一样,加强监管确保到位。


        IP属地:辽宁4楼2014-10-13 05:49
        回复
          十一人多是因为没有五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13 08:01
          收起回复

            2014年“十一”黄金周已然结束,但由黄金周引发的话题却远没有结束。长假期间出行之路到底有多堵?景区爆满到底有多挤?“十一”长假期间,记者走访多个景区,调查采访了51位市民及游客,从他们的口中来了解节日路上的那些烦心事。
            车堵、人堵、心堵,“十一”黄金周,“堵”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年年长假年年拥堵,年年堵完年年吐槽,但不论怎么抱怨,人们依然愿意选择在这个七天长假出行,套用时下的流行语“无残酷、不青春”,“十一”就是“无拥堵、不长假”。
            那么,出行之路到底有多堵?景区爆满到底有多挤?为此,记者在十一假期,走访多个景区,调查采访了51位市民及游客,从他们的口中也许可以一窥节日究竟有多堵。
            1 途中之堵,堵路又堵心
            “本来3个多小时的路,结果开车走了6个多小时,太堵了!”家在山西、在西安工作的王瑞,为了避开“十一”长假拥挤的人群,决定9月30日下午下班后就出发回家。“我们想着那会儿高速又不免费,人应该不多。结果实在是没想到啊,下午6点出发,光出城就花了1个多小时,然后在西临高速修路的那一段,又堵了2个多小时,等到家的时候都晚上12点多了。”
            其实,像王瑞一样被堵在路途中的人不在少数。今年国庆,西安市民李成和石立都选择了自驾游,只不过一方选择了去成都,一方选择去河南,然而殊途同归,二人也都体验了“堵车之痛”。
            10月2日下午2点,李成与家人一起从西安开车出发,从灞桥出发走京昆高速,刚上高速的时候一路畅通,结果到了秦岭服务区就开始堵车。“主要是这一段隧道太多,发生了好几起交通事故,有追尾的、侧翻的,还有个拉猪的大卡车直接撞上了一辆奔驰车,奔驰的左侧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头也撞上了旁边的道栏。一发生交通事故就堵车,最后我们在秦岭服务区就堵了2个多小时。”
            石立也向记者回忆了他在途中堵车的情形。10月3日,他和朋友开车到达了位于河南登封的少林寺。由于景区停车站已经满员,很多社会车辆都停靠在道路两边,晚上8点游客们集中离开的时候,发生了大面积的拥堵。“很多车都在抢道,现场也没有管理人员,再加上后来发生追尾事故,我们在这里堵了大约1个半小时。”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所有人均表示国庆期间遭遇拥堵问题,29人表示在途中额外花费的时间超过了1小时,其中21人花费的时间在1-5小时左右,8人表示花费时间达5小时以上。
            尽管此前长假期间,已经有过多次拥堵的考验,各地交通部门也采取多项应急分流措施。但随着公众出游人数的增多、自驾游比例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依然难以改变“人在堵途”的闹心体验。
            除此之外,虽然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没有高速路那么严重,但是节日出行巨大的人流量也增加了出行时间成本。“挤不上公交,挤不上地铁,还打不上车,‘十一’期间连出门逛街都要选好时间。”在小寨购物的王女士和朋友告诉记者。
            2 景区之堵,百米道路寸步难行
            “难得一个长假,不出门有些可惜,人多也要去。”国庆前,在西安工作的张伟和女友就已经制定好旅游计划,决定前往太原和平遥古城。可令他没想到的是,10月4日,一到平遥古城,就领略到了拥堵的“盛况”。
            “景区里的人,就一个字可以形容,多!连停下来拍照的时间都没有,后面的人不断推着你往前走。景区的游览车还在人群之中穿行,一直按喇叭催促让开,但根本让不开啊!就差没扒到墙上了。”
            回忆起这段旅行,张伟很无语,最后只待了两天就匆匆赶回了西安。回家后,看到微信上好友转发的段子:“1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堵车,2号在家看各地景区排队,3号在家看全国酒店涨价,4号在家看游客到处被宰,5号在家看买不到火车票,6号在家看全国高速又堵,7号在家看东南西北进不了城。8号上班泡好茶,听你们诉苦讲故事!”他默默地点了好几个赞。
            在记者的采访调查中,有36位游客表示景区过于拥挤,从而导致游览质量下降。
            石立说:“在龙门石窟的时候,为了看大佛,排队就要半个多小时,而且拍照的时候全是人,难以找到好的角度。”张伟也表示,在平遥古城的时候,由于游客数量众多,垃圾桶不够,到处都是游客丢弃的垃圾。
            国庆期间,西安兵马俑景区一度因为游人众多而失去通信信号,据来自湖北的游客小周介绍,“广播里找人的消息就没断过。”兵马俑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证实,由于信号出现问题,服务台一度被寻找亲友的游客所包围。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西安小伙小丁为了给女朋友惊喜,准备登顶华山后现场求婚。不想100多米的路走了两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到了东峰的观日台,“想找个下跪求婚的地方都没有。”
            除了传统景点外,乡村游也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根据陕西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袁家村七天接待游客78.1万人次,成为全陕西人气最旺的地方。在记者的调查中,分别有25人和12人表示愿意选择省内近郊游和乡村游。
            3 节日之堵,是否是盘死棋
            1999年,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国家设立黄金周。如今15年已经过去,回头来看,它在为我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所暴露的弊端也令人诟病:集中式的休假,除了景点承受重压,外来人流激增还带来行路难、住宿难、用餐难、购票难等社会性问题。
            9月15日,多次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全国假日办”在运行14年后,被宣布取消。之后的9月25日,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对假日制度再次发声,建议取消黄金周,这一观点的提出引发众多讨论,难道节日拥堵问题,真的已经无药可治?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思锋认为,落实带薪休假,使之成为常态化的举措,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这一观点也普遍得到被访者的认可,在记者的采访调查中,一半以上的人赞同落实带薪休假,希望能够拥有自由选择休假的权利,同时有30位被访者表示,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够落实,将不会选择在黄金周出行。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信息公布力度。”张思锋说道,“特别是在长假期间,通过对道路流量的实时监控,及时发布交通流量信息,疏导交通流量,景区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外公布游客人数,引导人群。”
            其次,景区开发多元化,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其实除了那些5A级的景区游客爆棚,很多小景区却无人问津。比如我这次去了函谷关,如果不了解历史的人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个景点,但是六国围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石立在游览中发现,有的小景区的景点保护较好,没有太多人工建造的痕迹,反倒呈现出自然的景观。
            而在媒体从业者李兴丽看来,节日拥堵主要还是与人们的生活观念有关。“假如平时就能有阶段性的旅游时间,建立适合自己的旅游周期,也许就不会一窝蜂地赶在黄金周出游了。”不过,在51位受访者中,有34人认为平时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外出旅游,而希望和亲友共同出行也是大家选择黄金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在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完全落实之前,节日的拥堵现象依旧会持续。


            IP属地:辽宁6楼2014-10-13 1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