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
创新澄泥砚
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不同、烧制时间不同,具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等不同颜色。澄泥砚一般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
绛州汾河湾的泥质干强度偏高、手感滑腻、无砂、可塑性高、韧性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绛州澄泥砚能以唯一的非石质砚跻身中国四大名砚之中。砚,它的实用功能是磨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而无杂质。在同样的硬度下,由于澄泥砚是用泥土烧制,研磨后砚面的光滑度肯定会逊于石砚,同时却增加了澄泥砚的滑动摩擦系数,也就是说,澄泥砚比同等硬度的石砚发墨程度要好。陶的烧成温度在900℃-1000℃左右,瓷的烧成温度在1300℃以上,而绛州澄泥砚的烧成温度正是介乎于两者之间。制陶工艺是澄泥工艺的先导,它的发展孕育创造了澄泥工艺,制陶工艺升华的结果,是瓷器的出现。澄泥工艺是独立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澄泥砚、紫砂器的问世证明了它的存在,直至今日仍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显示了它的价值,它是介于陶与瓷中间的另一路产品,归类于炻器。但澄泥砚又具有研磨工具这一特殊性,烧制时的技术要求就高了许多;控制温度是把握质量的关键之一:烧制时的温度过高就会瓷化,墨在砚上打滑,发墨功力差,不可取;若烧制时火候不够,就会烧成陶质,硬度差,磨墨时泥磨俱下,更不可取。所以,煅烧工艺是制作澄泥砚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澄泥砚的颜色、硬度、莹润程度等都与此密切相关。蔺氏父子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烧制出了色彩绚丽、造型生动的鳝鱼黄、绿豆砂、玫瑰紫、朱砂红等各种品相的澄泥砚。
黄河澄泥砚的制作需经过几十道工序。首先,将采掘来的河泥放置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古法制砚,是将一种特制的双层绢袋吊挂于汾河中,河水中裹带的泥沙流入绢袋中,经第一层绢袋过滤后,沉入第二层绢袋的细泥即是澄泥。随着时代的变迁,汾河的水流量和流速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滤出的极为细致的泥土就是制砚的原料——澄泥。澄泥砚之名也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