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袍学院吧 关注:292贴子:3,751
  • 14回复贴,共1

〔转〕地动仪的发明及历史继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衡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一个杰出代表,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震仪器,对现代地震仪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02 17:07回复
    在美国学生的斯坦福中文课本里,有两课讲张衡的故事,其一便是地动仪。美国大学的地震学教科书,把“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作为第一道思考题。在俄勒冈洲Portland的地铁站里,大理石的墙壁上镌刻着一系列世界重大发明,其中便有“地动仪,132年”。法国Strasbourg地球物理所,墙上长期挂着张衡地动仪的图片和对垂悬摆测震原理的介绍。可见,张衡是中国第一位具有全球影响的杰出科学家,至今被各国广泛的关注和介绍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02 17:16
    回复
      相比之下,国内对地动仪的介绍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和提高,科普宣传中的某些偏颇亦需尽早纠正。如对地动仪的介绍,笼统空泛的赞誉较多,具体的科学内容,地震和地震波的知识偏少;科学原理上,不正确的解释成直立细竿的倾倒,还冠以莫名的“无定向倒立摆”和“一切倒立摆之祖”的光环,遭国内外学术界诟病;功能上,不恰当的夸大成“能测定震中,预报地震”,违背了地动仪的实际科学水平。地动仪作为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代表,有必要正确地,科学地,恰当地评价它的历史地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02 17:29
      回复
        首先,地动仪的科学价值在于当人类面对地震时只能被动挨打,期盼众神庇佑之时,张衡发明了仪器,实施了观测和研究,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地震和日月食一样都是可以研究的自然现象。第二,张衡开创了一个测量地震的科学途径――利用惯性,以及实现这种测量所需的触发机构。张衡对陇西地震的成功测震,实现了对波动过程的动力学观测,其科学水平远远超过了同期所有的以静态测量为基准的仪器,领先世界约1600年。第三,地动仪的原件失传了,但他的科学思想和实践经验没有失传,通过文字流传于后世,在19世纪末期现代地震学的起步阶段发挥了思想启迪和借鉴作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02 17:50
        回复
          这个不错,加精,帮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02 23:06
          回复
            地动仪问世的历史背景
            张衡(78―139)生活在东汉中期,主要为汉和帝、安帝到顺帝阶段,是东汉文化发展的最繁荣昌盛时期,涌现了大批思想家、历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如杰出的史学家班固、刘珍,著名思想哲学家王充和王符,造纸术发明人蔡伦、汉文字体系奠基人许慎。这样的历史环境对张衡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09 11:17
            回复
              地动仪问世之前的百年间,地震活动频繁。强地震事件有4次(震级大于等于6.5),即公元119年3月荆州南阳地震,121年10月冀南―鲁西地震、123年5月和128年2月的凉州汉阳地震,震后都有持续1~2年的余震活动,震级多在了5.5的水平,震中至京师的距离多数在200~600公里。洛阳不是震区,也没有遭受过地震烈度6度以上的严重震灾,但是多次出现的烈度3~4度的震感水平会导致悬挂物普遍摇晃。当时位于中原的京师人们有种被四面八方地震包围的恐惧感,尽快的得知灾异来自何方自然成为一种朴实愿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09 11:29
              回复
                地动仪的创制
                古代判断灾异位置的传统方法是占卜,即天文分野――列宿配州国的“分野”观念。认为天之中在璇玑区位,星空二十八宿再分八个区位,于是天上的九个列宿便分别对应着地下的九州――豫州(位居中央)和荆、梁、雍、冀、兖、青、徐、扬州,天象在某区的变异现象就可用来预卜所相配的州郡列国的凶吉祸福。地域九州是一种华夏文化,远古的中国在行政上一直划成九州。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13 12:32
                回复
                  东汉疆域发展到13个州,仍然是在古代九州的基础上调整的:以京师的司隶校尉部为中心区,它与放射状排列的7个州,继而外围5个州接壤,中央高度集中权,驿道关卡统一,对各州的联系最多只跨过一个州。这种奇特的行政区划,世界独有。地动仪的设计上也相应的把地平方位化成8个等分,以八个龙头为中心指向控制着8个展角45度的扇形条带区,铜球掉下即表明这个州有地震,复杂的定位问题转化成扇形区域的分野。同样,浑天仪的地平环上也要作8个区位划分,二者的刻度划分有着严格的统一性。


                  IP属地:辽宁10楼2014-11-16 12:07
                  回复
                    张衡的睿智在于他已经能够把地震和地裂区分为两个现象,而且是同时代中唯一认识到这点的人,他在几篇文章中独特的使用了“震裂”一词。对于公园128年的强震,他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京师地震土裂。裂者,威分;震者,民忧也。”抹去神学的面纱,这里的“土(地)裂”系指古文等同使用的“山崩、地坼、地陷”等为严重的灾害,人员感觉也截然不同:前者以地面的上下颠动为主,后者以水平摇晃为主。地动仪问世前,张衡已经能将二者清醒的分开 ,意识到了地震运动的独特性,使地动仪的研制有了明确的技术追求和模仿对象。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自动区分这两种运动差异的天然结构唯有悬挂物和水面。


                    IP属地:辽宁11楼2014-11-16 12:22
                    回复
                      古代天文计时仪器一般都有模仿的对象,如测量日影的圭表,观察水滴的漏壶,气流扰动的风标,穹隆星空的浑仪等,地动仪显然模仿了悬挂物对地震的反应。首先,悬挂物只针对地面的水平运动有反应而不怕垂直运动的干扰,具有“只有地震我才动,不是地震我不动”的天然属性。其次,悬挂物的灵敏度比人高。人能感觉到的地震烈度在4度一上,而悬挂物却在烈度低致3度,甚至2度时就会出现摇晃反应,而这正是张衡发明地动仪之前在京师洛阳已经多次遇到过的现象。第三,悬挂物具有普遍性和易观测特点。它们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一旦晃动起来,会像秋千般地晃个不停,远远超过地震的瞬间。如吊桶、吊篮、吊灯、吊绳、秋千、编钟、悬钟、编磬、悬垂、方胜、流苏、纺线锤等,举不胜举。于是,在“地震发生”与“悬挂物摇晃”二者之间反复、大量、稳定出现的对应关系,就会被千百万群众察觉,更因悬挂物一般会在高于人的位置上摇晃,从而造成印象深刻的心理恐惧,这就成为创制地动仪的经验基础。第四,在下文献的记载中,也请楚地反映出悬挂都柱的力学状态。现代地震学里,悬挂物就是“天然验震器”,这极可能是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也是国际上接受和宣传张衡科学贡献的关键内容之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8-21 00:05
                      回复
                        前后隔了好久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21 18:22
                        回复
                          张衡在地动仪的设计上还有两个重要贡献:通过“龙首吐丸”的巧妙机构,保留下来地震发生过的物质证据;设计了触发机构“关”,解决了对微弱信号进行检测和放大的技术途径。这样,地动仪才实现了对陇西地震的监测。它的成功自然包含着灵台学者和工匠们集体的创造力量,反映着那个时代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22 22:30
                          回复
                            岂料公元134年12月13日陇西再次地震,而且在京师人员毫震感的情况下地动仪还出现了反应。说明公元133年地震后对位高权重的两个官员的查撤仍不够彻底,顺帝再不用下诏自遣了,也不关注地动仪的分野方位,转而直接询问已被提拔为侍中的张衡:“诡对而出”未肯作答。不过,担任总管和内政的二公又同时“以地震免”。地动仪的反应状态已无人关注,重要的是只要发生地震便可惩处高管,这种荒唐在东汉共有过12次,都是在地动仪问世之后才出现的。李固和张衡遂成为朝廷上下的众矢之的,对前者“权臣皆耻于固,将加之罪”,李固被迫辞去议郎一度退回汉中隐居;对后者“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后汉纪》《后汉书》),张衡的人生开始逆转。


                            IP属地:辽宁17楼2015-08-28 18:08
                            回复
                              汉朝末年,朝廷颓败和诸侯反叛,直到184年发生几十万人的黄巾军等农民起义,遍及全国。京师在190-196年不停地漂泊于洛阳-长安-洛阳-许昌,导致地动仪、指南车、记里鼓车和浑仪等许多仪器和宝物尽失。


                              IP属地:辽宁20楼2015-08-28 2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