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计时仪器一般都有模仿的对象,如测量日影的圭表,观察水滴的漏壶,气流扰动的风标,穹隆星空的浑仪等,地动仪显然模仿了悬挂物对地震的反应。首先,悬挂物只针对地面的水平运动有反应而不怕垂直运动的干扰,具有“只有地震我才动,不是地震我不动”的天然属性。其次,悬挂物的灵敏度比人高。人能感觉到的地震烈度在4度一上,而悬挂物却在烈度低致3度,甚至2度时就会出现摇晃反应,而这正是张衡发明地动仪之前在京师洛阳已经多次遇到过的现象。第三,悬挂物具有普遍性和易观测特点。它们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一旦晃动起来,会像秋千般地晃个不停,远远超过地震的瞬间。如吊桶、吊篮、吊灯、吊绳、秋千、编钟、悬钟、编磬、悬垂、方胜、流苏、纺线锤等,举不胜举。于是,在“地震发生”与“悬挂物摇晃”二者之间反复、大量、稳定出现的对应关系,就会被千百万群众察觉,更因悬挂物一般会在高于人的位置上摇晃,从而造成印象深刻的心理恐惧,这就成为创制地动仪的经验基础。第四,在下文献的记载中,也请楚地反映出悬挂都柱的力学状态。现代地震学里,悬挂物就是“天然验震器”,这极可能是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也是国际上接受和宣传张衡科学贡献的关键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