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平方米的猪舍,50多头猪,5年的养猪生涯……,在独山县百泉镇摆罗村,35岁的何孝德算是个名人。认识他的人都说,一个残疾人能把猪舍打理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精神实在难得。
初见何孝德,他正在猪舍打扫卫生,年纪不大,虽腿有残疾,但俊朗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看到我们的到来,何孝德十分高兴,因为县残联和农村工作局的同志给他送来了养殖书籍,还打算向他传授一些技术和经验。
曾经的何孝德,也是个能跑能跳的小伙,残疾,是10年前刚刚新婚的他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打扫猪舍、注射疫苗、切饲料、喂猪,麻利的动作,让记者不难想象多年来何孝德的坚强和付出。2005年初,刚满25岁的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梦想南下打工,但一场噩梦悄然到来。“几个月后,我在工地工作出了工伤事故,双下肢被钢丝绳勒断”他回忆,因为安全绳的意外脱落,自己瞬间从几十米高空坠落,坠落时一条钢丝绳起到了缓冲作用,但也勒断了他的双腿。性命是保住了,但是双腿却没了。
对于一个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事故发生后,我觉得生活一下黑暗了,住了三个月院,心情跌到谷底。”但又正如他所说,双腿没有了,生活仍需继续,所幸的是在他最困难的时期,家人、朋友给了他最大的温暖和鼓励。
因为残疾,何孝德无法从事重体力活。正当他为未来生活感到彷徨之时,很多朋友建议他发展养殖。腿脚不便,养跑跑跳跳的鸡、狗不切实际,对象只能锁定行动较为固定的大畜,何孝德选择了养猪。
资金有限,在最初的2009年,何孝德的养猪“事业”规模很小,只有不到20头猪,而且养肥猪的周期在半年左右,喂养需要较大本钱,他只能培育2个月左右的仔猪出售,同时降低一些风险。这样一来,收入也就很有限了。还好,随着独山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多,让他的妻子除了打点田地外,还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找到活干,每月挣1000多元钱帮补家用。
对于农民,自家养个三两头猪不是难事,但想要将其发展成致富的事业,那就不算容易了,经验的匮乏和知识的不足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
“很多朋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何孝德说,虽然文化不高,但是自己深刻明白,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懂得更多,光实践没有理论知识做铺垫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每天不忘看书、看电视,学习如何进行疾病防治,看看养殖业的最新动态,了解人家是怎么搞养殖的,有参加培训的机会,他就更加不会放过了。
“只要坚持并用心做一件事,肯定能干好。”何孝德说。三年的坚持与用心,让这个彻底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土专家。现在,提及养猪的经验与心得,他说得有“一箩筐”,但他觉得还是得继续学习,因为必须与时俱进。在何孝德家,最新的《猪养殖疾病防治》、《畜牧养殖技术手册》、《新农村建设畜牧业科技培训资料》等,都是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过了摸索期,2012年以来,何孝德的猪发展到50多头,到今年,仍是50多头的规模。他说,是因为圈舍太窄,已经装不下更多的猪了。目前,何孝德的猪舍里,除了10多头肥猪,剩下的全是仔猪,以他现在的技术能力,可以喂养更多的肥猪。但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了他现阶段的头等难题。
尽管困难重重,何孝德对未来还是充满憧憬,妻子对他的不离不弃,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他对事业拼搏最大的动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如果可以,也希望能得到上级(国家)有关项目资金的支持,帮助我建一个更大更好的猪舍,养更多更多的猪。”说这话时,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被众多猪儿围绕的“猪司令”,用自信、坚强、勤劳、智慧,点亮创业路上的希望之光。

为仔猪打防疫针

用切菜机把青饲料切片

饲养的育肥猪
初见何孝德,他正在猪舍打扫卫生,年纪不大,虽腿有残疾,但俊朗的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看到我们的到来,何孝德十分高兴,因为县残联和农村工作局的同志给他送来了养殖书籍,还打算向他传授一些技术和经验。
曾经的何孝德,也是个能跑能跳的小伙,残疾,是10年前刚刚新婚的他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打扫猪舍、注射疫苗、切饲料、喂猪,麻利的动作,让记者不难想象多年来何孝德的坚强和付出。2005年初,刚满25岁的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梦想南下打工,但一场噩梦悄然到来。“几个月后,我在工地工作出了工伤事故,双下肢被钢丝绳勒断”他回忆,因为安全绳的意外脱落,自己瞬间从几十米高空坠落,坠落时一条钢丝绳起到了缓冲作用,但也勒断了他的双腿。性命是保住了,但是双腿却没了。
对于一个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事故发生后,我觉得生活一下黑暗了,住了三个月院,心情跌到谷底。”但又正如他所说,双腿没有了,生活仍需继续,所幸的是在他最困难的时期,家人、朋友给了他最大的温暖和鼓励。
因为残疾,何孝德无法从事重体力活。正当他为未来生活感到彷徨之时,很多朋友建议他发展养殖。腿脚不便,养跑跑跳跳的鸡、狗不切实际,对象只能锁定行动较为固定的大畜,何孝德选择了养猪。
资金有限,在最初的2009年,何孝德的养猪“事业”规模很小,只有不到20头猪,而且养肥猪的周期在半年左右,喂养需要较大本钱,他只能培育2个月左右的仔猪出售,同时降低一些风险。这样一来,收入也就很有限了。还好,随着独山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多,让他的妻子除了打点田地外,还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找到活干,每月挣1000多元钱帮补家用。
对于农民,自家养个三两头猪不是难事,但想要将其发展成致富的事业,那就不算容易了,经验的匮乏和知识的不足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
“很多朋友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何孝德说,虽然文化不高,但是自己深刻明白,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懂得更多,光实践没有理论知识做铺垫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每天不忘看书、看电视,学习如何进行疾病防治,看看养殖业的最新动态,了解人家是怎么搞养殖的,有参加培训的机会,他就更加不会放过了。
“只要坚持并用心做一件事,肯定能干好。”何孝德说。三年的坚持与用心,让这个彻底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土专家。现在,提及养猪的经验与心得,他说得有“一箩筐”,但他觉得还是得继续学习,因为必须与时俱进。在何孝德家,最新的《猪养殖疾病防治》、《畜牧养殖技术手册》、《新农村建设畜牧业科技培训资料》等,都是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过了摸索期,2012年以来,何孝德的猪发展到50多头,到今年,仍是50多头的规模。他说,是因为圈舍太窄,已经装不下更多的猪了。目前,何孝德的猪舍里,除了10多头肥猪,剩下的全是仔猪,以他现在的技术能力,可以喂养更多的肥猪。但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了他现阶段的头等难题。
尽管困难重重,何孝德对未来还是充满憧憬,妻子对他的不离不弃,两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他对事业拼搏最大的动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如果可以,也希望能得到上级(国家)有关项目资金的支持,帮助我建一个更大更好的猪舍,养更多更多的猪。”说这话时,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被众多猪儿围绕的“猪司令”,用自信、坚强、勤劳、智慧,点亮创业路上的希望之光。

为仔猪打防疫针

用切菜机把青饲料切片

饲养的育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