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倾城吧 关注:153贴子:7,738
  • 4回复贴,共1

·|凤舞倾城——「资料」晚清北京暴利当铺:每年缴税仅五两银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年在北京的街头,不时有十分醒目的当铺广告映入眼帘。从网上的新闻看,现今北京的典当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清末北京的当铺。
  清末北京的当铺很是热闹。本文以《那桐日记》为线索,结合多年以前所抄清人函札、档案等史料,勾画晚清北京当铺的若干特色。


1楼2014-11-05 07:28回复
      一座当铺每年缴税仅五两银子
      清代当铺的利润之高,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据夏仁虎记载:
      质铺九城凡百余家,取息率在二分以上。钜值者亦得议减。业此有名者,曰白某、娄某。一人恒管多处,曰总管。(《旧京琐记》卷九,市肆)
      夏仁虎(1873-1963),江苏江宁人,字蔚如,号啸庵等,光绪举人,长期在北京生活,清未曾任邮传部郎中。民国时期任张作霖北京政府秘书长。解放后,受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故对北京的当铺了若指掌。
      对于当铺获利情况,《那桐日记》亦有记载。那桐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记述曰:
    天佑斋田二送来翠搬(扳)指一个,押京松银一千两,每月六厘行息,四个月归还取赎。如到期不还,银物两冲(后于二月间原价赎回)。(上册,P332)
      晚清的当铺像以往朝代一样,有活当与死当之分。如上所记,这个翡翠扳指,就是活当,又称小押,当存仅仅两月,即可收银十二两之多。当铺的收益于此可见一斑。
      京城当铺,均持有官府所颁发之“当贴”。所谓当贴者,即今之执照也。各当铺每年需向官府交税,尔后获得当贴。京师当铺获利丰厚,按理说应该多缴纳税银。但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当铺主人与官府有牵连,或者他们本人就是高官。正因为当铺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政府所制定的税收政策,对当铺十分有利。
    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录副奏折档中,发现一份重要的档案,即兼管顺天府府尹孙家鼐所呈递的“京城当典加税请核减折”。孙家鼐奏称:
      ……中外典当,获利较厚,税额独轻,拟自本年起,无论何省,每座按年纳税银五十两。去后兹据大兴、宛平两县,详据京师各当商禀称,京师地面,典当共有一百九十余座,家数林立,资本无多,势分力薄,各典货架,均难充满,利息又无定章,遇物典质,往往争揽买卖,暗中让息,获利愈难。近年京城市面,日见清淡,生意更觉减色,……若再每年当税加增至五十两,合计岁增十倍,实在力不能支。今又奉谕,认借昭信股票,商民食毛践土,具有天良,敢不竭力图维。现已认领股票十万两,以应公家之急,恳请将加税核减一半等情,具详请奏前来。
      定例,顺天当商与江苏等省同征税额五两,已属向隅,今骤增至十倍之多,商力艰难,亦属实情,奉饬劝借昭信股票,该商等已共同认领十万两之钜,诚属不遗余力,拟请将税额加至五倍,每年纳银二十五两,臣等亦恐事关大局,未敢贸然上陈。惟念辇毂之下,无事不仰沐皇恩,格外体恤,即使将该商等加税,略示区别,各省亦不能借口。合无仰恳天恩俯准,敕部查照,将京城典当加税,核减一半,以恤商艰而纾无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二十一年录副奏折,财政类,《京城当典加税请核减折》)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获利丰厚的行业,所征税银数额非常之少,实在太不合理。因此,孙家鼐之折递上后,很快遭到户部否决。光绪皇帝四月二十三日的谕旨称:
      中外典当各商,每年每座令纳税银五十两,系属通行之案,京城未便独异,且首善之区,万方辐辏,典质货物,既较外省为多,利息盈余,亦视外省稍厚,每年加增当税五十两,尚不及架本百分之三,亟宜踊跃输将,为各省之倡,碍难先行核减,令外省当商得以纷纷借口。请旨饬下顺天府仍遵臣部前奏,晓谕京城典当各商,赶紧按年按座纳税五十两,不得稍有迟延。(光绪二十一年录副奏折,财政类)
      孙家鼐的此件奏章,准确提供了京城当铺的数字是一百九十余座,记载了每座当铺所缴纳的税银是五两,戊戌四月之后,增加至五十两。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4-11-05 07:37
    回复
        附:
        每年正月,北京当铺的开张仪式很有风趣。据时人记述谓:
        当铺春节开市,也是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正月初二凌晨,铺堂众人按等级职位以次排列,相互团拜礼毕。总导演大缺(当铺内较为高级职称)传令开当铺门。四门大开,算盘摇动三通,这时从大门外跑进三位童子(实质安排好当伙计),第一个手拿银锭元宝,第二个怀抱一大瓷瓶,第三个手执一柄如意,进来贺年。三件吉祥物都有个讲究,一为“立市之宝”(银元宝);二为“平安如意”,取其“瓶”音;三为“吉祥如意”。取其“如意”。将这些吉祥物都放在柜台之后。又从外面走进一位当客(实质已安排好的),身着紫锦衣,手拿土黄色白裤腰长裤一条,前来典当。业务人员焉敢怠慢,来人张口要价白银二两。管账先生立即开票、付钱,编入第一号当物。当然此裤不用赎,早已够本有余,主管伙计立即将此裤入库,做为镇库之宝物。(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京华风物》,上海书店,1992年,P148-149)
        这些民国年间当铺的新年开张仪式,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然而它却在北京重复上演了许多个年头。直到1949年10月之后,随着当铺在北京的消失,这些自欺欺人的繁文缛节才真正寿终正寝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11-05 07:49
      回复
          大东门清代当铺商号原名为 “东平大押”
          文字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黄丹彤
          本报讯 (记者黄丹彤)根据广州权威专家的严密论证,即将修复竣工的广州大东门清代当铺储物楼商号终于有了结果,这间清代的当铺被确认为“东平大押”。
          广东著名文物专家黎显衡昨天向本报记者透露,最近将采用繁体楷书黑字将这一流失数十年的当铺名称重新恢复,其重新恢复的铺名字体将与今年1月下旬发现的“省长署前”、“邓祥安造”保持一致。
          这座历经沧桑的百年当铺,相关文物资料已经不知所终,广州市文化局文物处专家希望市民能为当铺的文物资料提供相关线索。记者了解到,“东平大押”将于今年6月前完工。但修复后的当铺储物楼的相关用途仍未确定。
          为论证这座清代当铺的名字,专家在近日举办了广州大东门清代当铺商号原名字论证会。包括广东著名考古专家麦英豪、广东著名文物专家黎显衡和广东省文物博物馆学会会长邓炳权等多位专家参加了论证。
          专家确认,大东门清代当铺原名应为“东平大押”,根据民国十八年(1929年)《广州商业名录》(徐季良、吴仲弢著)、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广东之典当业》(区季鸾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广州年鉴》等资料记载,该当铺与各书记录的“东平押(惠爱东路1号)”坐标相符和。据悉,上述史书记载中,都提及“东平押”。
          黎显衡介绍,大东门清代当铺储物楼商号将根据多位专家一致意见,采用与储物楼北、东、西三面墙体顶部的“省长署前”、“邓祥安造”一致的字体,即繁体楷书字样和黑色字体重新恢复其铺名。
          负责本次大修的指导方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汤国华教授介绍,整个当铺维修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做法。20米高的当铺被铺成三层地面,曾用作居民楼而被拓宽的瞭望窗,也严格依据原来瞭望窗的格式改小复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11-05 08:54
        回复
          迁拆之后,装修之前的东平大押旧貌



          7楼2014-11-05 0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