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秋来的很早,在夏历七月流火的夜晚,卧看流萤,轻摇小扇,聆听呢哝小虫的声声里,秋声就拉开了秋的序幕。
季节初人们可以感知秋的光临,是秋声,是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的蟋蟀的织织颤抖,是一种名字叫做‘伏凉’的秋蝉的哀鸣声中
秋忙是农家秋季生活的主旋律,从早秋的收获,到中秋的耕耘,最后晚秋的管理贯穿着整个秋天。
忽然想起那日,有人溜乡收买农家旧家什物件,不知咋地就看中了我大门两旁的一对碌磙,说是买去搞农家装饰,我觉得这对农家打场的寻常物,离开了这里会显得不伦不类,所以这石头终究没有离开我。看到这对碌磙也会让我追忆逝去农耕时代的一丝回忆。
那时的农业机械化几乎是没有的事情,记忆里整个的秋种似乎耗费农家的好多精力,村里的壮汉赶着牛马在田里精耕细作,浑身使不完的劲。秋田讲究的是深耕,老把式扶着木铧犁,弓着腰,赤裸着凸显着上身的肌肉,手里的鞭子‘啪啪’地响着,汗水摔在新翻的土地上。后面耙地的老汉手里牵着缰绳,站在钉耙上,口里唱着抑扬顿挫的号子,兴起时,‘咿咿呀呀’煞是好听,又觉得是排解一种心中的苦闷。
散工回家时,会用一种叫做‘驮车’的车驮走犁,钉耙等劳动工具,说是车,其实没有车轱辘,有点像雪上的爬犁,爬犁在雪上行走,而‘驮车’就在土路上拖行,可以想见在颠簸的土路上这些木制的榫头会拔缝,到家时一定要楔一下,我记得我会抚摸那些光滑的木头,至今还隐隐可以感觉那样的滑腻。
后来村组织有了‘东方红’拖拉机,人力畜更减少了,这时的机器会彻夜响起来,这样的响声萦绕在村庄周围。
再后来,农家的秋味变淡了,人们依旧忙碌着,为了金钱忙碌着,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如此的生活,我宁愿回到从前的刀耕火种。
又是一岁秋风起,冬来到,岁月催人老,落叶去半的大树在风中摇曳着枝叶,片片黄页如飞碟盘旋飞舞,想起了‘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这句,禁不住嘴角上扬。
我还是喜欢的这样的落叶之景,树叶经过昼夜温差的熨烫,干风湿雾的沁透,寒来暑往的涤荡,最后在一片云蒸霞蔚的衬托下静谧地落下,无声无息,淡淡离去,像一个完美的句号。
季节初人们可以感知秋的光临,是秋声,是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的蟋蟀的织织颤抖,是一种名字叫做‘伏凉’的秋蝉的哀鸣声中
秋忙是农家秋季生活的主旋律,从早秋的收获,到中秋的耕耘,最后晚秋的管理贯穿着整个秋天。
忽然想起那日,有人溜乡收买农家旧家什物件,不知咋地就看中了我大门两旁的一对碌磙,说是买去搞农家装饰,我觉得这对农家打场的寻常物,离开了这里会显得不伦不类,所以这石头终究没有离开我。看到这对碌磙也会让我追忆逝去农耕时代的一丝回忆。
那时的农业机械化几乎是没有的事情,记忆里整个的秋种似乎耗费农家的好多精力,村里的壮汉赶着牛马在田里精耕细作,浑身使不完的劲。秋田讲究的是深耕,老把式扶着木铧犁,弓着腰,赤裸着凸显着上身的肌肉,手里的鞭子‘啪啪’地响着,汗水摔在新翻的土地上。后面耙地的老汉手里牵着缰绳,站在钉耙上,口里唱着抑扬顿挫的号子,兴起时,‘咿咿呀呀’煞是好听,又觉得是排解一种心中的苦闷。
散工回家时,会用一种叫做‘驮车’的车驮走犁,钉耙等劳动工具,说是车,其实没有车轱辘,有点像雪上的爬犁,爬犁在雪上行走,而‘驮车’就在土路上拖行,可以想见在颠簸的土路上这些木制的榫头会拔缝,到家时一定要楔一下,我记得我会抚摸那些光滑的木头,至今还隐隐可以感觉那样的滑腻。
后来村组织有了‘东方红’拖拉机,人力畜更减少了,这时的机器会彻夜响起来,这样的响声萦绕在村庄周围。
再后来,农家的秋味变淡了,人们依旧忙碌着,为了金钱忙碌着,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如此的生活,我宁愿回到从前的刀耕火种。
又是一岁秋风起,冬来到,岁月催人老,落叶去半的大树在风中摇曳着枝叶,片片黄页如飞碟盘旋飞舞,想起了‘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这句,禁不住嘴角上扬。
我还是喜欢的这样的落叶之景,树叶经过昼夜温差的熨烫,干风湿雾的沁透,寒来暑往的涤荡,最后在一片云蒸霞蔚的衬托下静谧地落下,无声无息,淡淡离去,像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