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话吧 关注:1,737贴子:54,540
  • 14回复贴,共1

“普通话”历史:西南官话一票之差不敌北京官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人民网-《大地》|2010年06月25日 14:57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说:“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就普通话的方言基础产生了激烈争论,最后,大会决定采用投票办法,从覆盖汉语区的15种主要方言中,选出一个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当时的投票结果是:北京官话(以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话(以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孙山;第三名是吴语(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获46票;粤语(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获25票,名列第四。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14 21:46回复
    以北京话为基础,结果又没好好继承北京的文白异读,搞了这么个混合音系


    IP属地:加拿大2楼2014-11-14 23:15
    收起回复
      先声明一下,这是我今天想了解西南官话,在网上看到的,不是什么钓鱼文,没那闲心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15 00:47
      收起回复
        tio ng ven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15 02:26
        收起回复
          楼主的这个新闻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这条新闻在“人民网”等官方半官方媒体上确实是堂而簧之地存在的,本人就多次看到过。所以对这篇新闻报道的文章是否存在是可以简单地得出结论:它百分之百地存在,毫无疑问地存在!
          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这篇报道的内容是否真正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发生过!
          其实相关媒体估计有无数条渠道或方式,基本无需任何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就可以明确无误地告之大众,这些所谓选何种口音来作为普通话的投票是否在那次大会上发生与否!
          但是,这样的澄清公告没有哪家官方或半官方媒体发布过,也没有哪家稍为有点影响力的媒体或专家干过。但这件事情确实似乎亿万人都有所关心或者好奇。
          这个情况就有点玄密了!
          作为不是控盘大局的操纵者,去证明这条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否真实未必就是所谓江湖上最正确的事。就如同对别人找回钱有疑问是否假钱,最稳妥的处理是要求换成其它面额的,或者建议到银行把钱换零后再付款,不必直接说别人的是假钱,这样大家都有面子,如果真是歹人也可算尽量避免了其恼羞成怒。
          这里就不谈这则新闻的真假。但不妨略为讨论一下这类报道可以产生的一些效应。
          这个新闻据说不仅有在1955年会议后被称为所谓西南官话且被首次划为北方语系的上江方言差1-2票成为所谓普通话标准,还有吴语,粤语,。。。。。。等等若干N种没好意思划为北方语系的方言也都是只差1-2票就成为所谓普通话标准的说法。
          这类新闻给人的印象就是:你们的方言也参加了本届奥运会,你们的方言表现很不错的,连明显多数人都不太容易听懂的吴,粤等语都只差一点点就夺冠,这说明这届奥运会肯定规则,裁判等都公正得要命!要不然它们不可能只是险败呀!既然大家都公正地输了,自然应该有风度地承认人家的冠军啰!哈哈,哈哈!这就是loser-卢梭们该干的呀!
          人家逗你玩呢!同时还可起到减小说方言人群心理上对强制说话的反感,让阿Q精神充分发挥一下作用,何乐而不为呢?也许这正是这类新闻能在这些媒体上堂而簧之的原因吧!到时还有或肯定或否定的后招,看情况而定!
          中国的股市里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消息的真假,而是这个消息在当前形势下能起的作用,事后你的钞票我在数着呢!你去辨消息真假,俺回家数钱数到手抽筋!
          人家运用娴熟啊!
          这种投票就算是有,也不过是逗你玩的噱头,因为那应是不可能获得的1-2票,就象拉磨的毛驴头前一尺远处的胡萝卜,永远都只差一尺!而且没能发现那次会议有这样的议程。当然,这也可能是所收集资料不全的原因。
          据目前能找到的1955年文改会议议程,那次会议召开的任务之一就是怎样推广以北京官方话(源于当时皇宫的宫内音)为基准的汉语,后正式称为普通话,注意不是真正的北京老百姓的发音为基准的北京话--它也被称为老北京话或北京土话。之二就是简化汉字推行汉语拼音。两个任务都是为了最终的任务--为汉字拉丁化--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据有的人在网上提到,推翻满清后,在民国初年似乎搞过国语标准投票,希望有资料的网友发出来给大家看看。


          IP属地:贵州7楼2014-11-15 05:41
          回复
            可惜啊,一票之差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16 22: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