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该说说我对《星际穿越》的看法?
诺兰在影迷间的影响力,从电影先期的蛛丝马迹,预告片发布后激烈的讨论,都可见一斑。当你对于一个导演无论拍什么题材,无论影片是否还处于立项阶段,这样狂热的关注度,足以证明你已是导演忠实的粉丝了。没错,粉丝并非明星的专属。
闲话少说,谈谈《星际穿越》本身吧。
关于影片的野心。
一般来说,一部科幻电影,野心是谈不上的,最多可以算作拍给自己意淫的作者电影(今年有部小众科幻片《皮囊之下》肆虐各大年度十佳榜单。这片子拍的很是。。。。。艺术。。。。),很少有人把野心寄予科幻题材。关键在于这个题材的不吃香,就如同文学界很难对科幻小说认同一般。这里所说的不认同,是从以奥斯卡评委为代表的那帮老顽固的角度出发的。他们冥顽不化,对新潮,个性的尝试嗤之以鼻,奉学院派那套旧标准为圭臬。诺兰偏偏是这套标准的牺牲品,他在取悦观众的道路上走的比谁都远(只要我活的够长,IMDB上肯定全是我的作品【这当然是影迷的玩笑】),却取悦不了评论界。08年的黑暗骑士,是诺兰迄今口碑最好的作品,结果还是被奥斯卡无情的抛弃。这部《星际穿越》,看过以后,明显可以感觉这是他出道以来最大胆的一次尝试,影片中丰富的元素,深刻的主题,都表明片子不是随便拍着玩的。看来,即使诺兰不是冲着奥斯卡,也是冲着名垂青史而来的。至于他成功了吗,请往下看。
影片的完成度
先看看口碑,上映有一段时间,基本趋于定型。具体数据懒得查了,大致是分别代表美国和中国大众口味的imdb和豆瓣分别打出8.8和9.1的高分,代表评论界的meta打出的是74的及格分(说及格分有些夸张,毕竟74分至少是一部佳作的水准,不过这与先期神作的风声不符)。可以说,诺兰没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即取悦评论界,但影迷还是极其给面子的。
有些评论标题直白露骨,斥之为一次失败的装逼。刘慈欣大大也表明了对影片的质疑,声称自己完全无法理解那个五维空间,和黑洞穿越的原理(其实我也不理解)。他还说去年的《地心引力》更为纯粹动人(这部是真神作,连最佳导演都拿了)。
《星际穿越》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说说自己的看法。诺兰这一次明显加强了情感的处理,潸然泪下这个词第一次用来形容诺兰的影片颇为奇怪,在催泪这一点上,无疑是成功的,更有影帝的倾情表演推波助澜。有人说悬疑的设置痕迹太明显,让人很容易猜到结尾。我认为这次诺兰明显没有把重点放在悬念设置上,爱的主题才是本质,悬疑只是诺兰一贯的手段罢了。说了半天,貌似都是在说优点,实际上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加强了情感处理,但通篇下来,对于人物的性格,以及转场都呈现出了一种刻意,所有人物的性格逻辑都在为影片的剧情服务。尤其是迈克尔凯恩(老科学家)和马特达蒙(背叛的那个),从影片有限的剧情里看不出人物的动机。这就是硬伤所在,应该是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而不是为了剧情的跌宕起伏而使人物做出与其性格不符的举动。这样的要求近乎苛刻,但这就是好导演和大师的区别。诺兰可以讲好一个故事,但至少现在他还拍不出一部传世杰作。这样看来,影片仍是不折不扣的商业片,实际上仍是图了个精彩刺激。诺兰的问题出在他没能摆清方向,一部片子里,既要传递自己想法,又要避免影片过于沉闷无聊,这是很难做到的,至少以诺兰现在这样的方式,根本不可行。他在找一个平衡点,或许,在他找到这个平衡点的时候,一部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品就要诞生了。
虽说诺兰是个商业片导演,但每个导演对于商业的理解不同。在迈克尔贝看来,就是像变形金刚一样轰轰轰轰轰轰轰。诺兰追求的是观影感官的极致,不是现在这一套所谓的3D高科技(只有阿凡达这样的才是真的3D追求好吗,其他多数只是为了挣个3D多收20%的票价),IMAX摄影机(专程去印第安纳波利斯看的胶片版70mm IMAX,无与伦比的体验),震撼人心的摄影,配乐。诺兰凭自己的本事,在叫板着这个唯利是图的工业体系。毕竟,世上有几个诺兰,能仅凭星际穿越这个看起来疯狂的点子,就或得大笔的资金任其挥霍。坚持自己绝不向3D妥协的理念,让上面的影业巨头也不得不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