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一批多是在外国留学、有电视制作经验的年轻导演,如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方育平等,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而且不约而同在这几年间以其新锐作品掀起一股电影新潮流、新风气,所谓“香港电影新浪潮”。他们在电视台接受一番磨练后,离开电视台发展电影事业,在此期间拍摄的一批风格清新的影片。1978年8月18日出版的电影杂志《大特写》(《香港电影双周刊》的前身)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香港电影新浪潮:向传统挑战的革命者》,首次用新浪潮一词来期待香港的新电影。
如今看来,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或香港新电影运动,充其量只是商业电影的一次改良运动,而绝非革命。但如果考虑到,香港的电影业长久以来被商家把持,技术方面进展缓慢,文化艺术成就不被重视,那么,“新浪潮”的出现和它对电影工业、文化的冲击的确是重大的。在香港电影史上,如此大量热爱电影又受过电影教育的年轻人在两三年间投入影圈,对香港本地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这现象时从未有过的。新浪潮诸子大量引入西方现代影视观念和技巧与本土现代题材之上,为香港电影注入现代感性、都会气息,带领香港电影进入全面现代化格局,也为整个电影工业注入新鲜血液,使香港电影在八十年代直奔全盛的顶峰,其积极作用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