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故事会吧 关注:1,039贴子:1,836
  • 0回复贴,共1

靠山屯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隋炀帝时期,济州城西南有一村庄,曰:靠山屯,屯里有一年轻人叫张有为。他常年乘船顺运河到江南做生意,三两个月也难得回家一趟,家中只有妻子王氏,儿子小宝和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一家三口刚吃完晚饭,张有为竟然回来了。久别重逢,一家人万分高兴!张有为向母亲请安后便抱起儿子小宝亲了又亲,看了又看。妻子急忙去给丈夫做饭。丈夫吃过饭不到半个时辰,竟然打着滚说肚子痛,妻子马上去请郎中,郎中还没到家,张有为就七窍流血,气绝身亡。全家人心如刀绞,顿足捶胸,哭的昏天黑地。众亲邻都来相劝。可是张有为死的蹊跷啊!为什么吃了顿饭就死了呢?母亲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儿媳下的药,不是,他们两口子恩爱有加,尤其是儿子不在家这阵子,儿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白天伴左右,夜间和孙子三人同睡一床,决没有招蜂引蝶。可是儿子吃了一顿饭就是死 了啊!这到底是为啥呀?一定要弄个明白。于是第二天,老太太就告上了县衙。县令萧大人是个十足的糊涂官,不问青红皂白,把王氏传上大堂就是一百大板,只打的王氏皮开肉烂,口里流血,让她招认谋杀亲夫的罪状。王氏没杀亲夫啊,岂能招认。萧县令恼羞成怒,竟不顾婆婆的苦求,命令再打,打昏了用水泼醒还打,可怜王氏禁不住这毒打,咬舌自尽。于是萧县令就以王氏畏罪自杀而草草了结这桩投毒杀夫案。但王氏的弟弟不服啊,坚信凶手绝不是姐姐,于是就去州里告状,州官不敢管,因为萧县令是当今国母萧皇后的同宗堂弟,皇亲国戚啊!不久,王氏的弟弟便气的得了场大病,卧床不起。日月如梭,转眼一年过去了,皇帝命王御史考察民情,来到了靠山屯。这御史王大人是个清官,执法如山,洞察秋毫,从没错叛过一案,被誉为王青天。王氏的弟弟拦轿鸣冤。王青天马上升堂,认真查了萧县令原判卷宗便传张有为的母亲上堂问话,两名衙役马上把王氏的婆婆带到大堂询问。王青天察言观色,见王氏的婆婆悲悲切切,口口声声说儿子死得冤,儿媳死得更冤,哭成了泪人。如此的伤心,不像虚情假意。一拍惊堂木,朗声说道:“老太太,张有为经商归来,为何吃过你儿媳做的饭就中毒身亡了呢?你要从实招来。”王氏的婆婆答曰:“那晚儿子回来时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了。因为家里没有菜,就炒了四个鸭蛋。我儿媳说她把油倒进锅里后,就低头去加火,只听得锅里的油‘嗤啦’一声响,为了节俭,平时我们很少在锅里炒菜,这锅多日不沾油,所以油在锅里爆响也算正常,她就没在意,炒好后就端给了我儿子吃,儿子吃后竟然中毒身亡。民妇句句实情,望青天大老爷明察,给小人做主,给我儿我儿媳伸冤。说吧,又哭的泪如雨下。听完老太太的诉说,王青天沉思良久。油进锅里,一声爆响,难道这锅有问题?立即亲自带人到他们家厨房观看,见是一座使用多年的老灶台。遂命衙役立即扒掉这灶台,当扒到灶根时,窜出两只大蜈蚣和一窝小蜈蚣,众人一阵猛打,全被打死。王青天精通医理,知道蜈蚣有毒,却不能证明有为之死就完全和蜈蚣有关,人命关天,没有确凿的证据,决不能冒然定案。于是王青天便盼着算命先生到靠山屯访查,得到的结果是:婆媳关系胜过母女,儿媳正派,夫妻和睦,恩爱有加。没查出一丁点谋杀亲夫的证据,故而王青天给王氏翻了案。萧县令屈打王氏致死,草菅人命确实是真,便当场罢了萧县令的官,而萧县令哪里把王御史放在眼里,拿萧后来压王御史,咆哮公堂,王青天大怒,下令打了萧县令八十大板,贬为庶民。万民称颂!然却得罪了萧后,找机会把王御史贬为县令,去接管她堂弟萧县令的位置。王青天无怨无悔,精心管理,一时欣欣向荣,好一派和谐景象!
日月如梭,两年后的一天,突然杨广派钦差宣王县令进京面君。王县令惊恐万分,一个小小的县令咋能直接面君呢?百思不得其解,定没好事,凶多吉少。但君命难违啊,第二天,王县令就安排好了家属,一人进京。 不几日,王县令到了泰安,索性找高僧占卜一课,问问吉凶。高僧惊叹曰:皇上召你进京就为两年前的那起案子,当时是不是你命令打死了一窝蜈蚣?还免了萧县令的官,是吗?王青天听得毛骨悚然,高僧如同亲见,神人也!回答说:是啊!我为这还被贬了官,请仙师指点迷津。高僧念王县令是清官继续说:“你不要急,我告诉你:蜈蚣爱吃油,油下锅后,公蜈蚣趁王氏加火之际,把头伸到锅上面,馋的掉下了滴口水,有剧毒,油锅里‘嗤啦’一声响就是蜈蚣口水遇热油的爆响,张有为就是被那蜈蚣的口水毒死的。其实这两条大蜈蚣已修炼三百年,还真没伤过人,就这一次,倒也不是故意的。那蜈蚣还有个师妹,是一只修炼三百年的狐狸,跑到了京城,潜入了皇宫,吃掉了杨广最宠爱的西宫娘娘,蜈蚣变作西宫娘娘的摸样,哄得杨广神魂颠倒。正在颠鸾倒凤之际,它突然大叫一声:痛杀我也。就昏死过去,经太医抢救方醒,但多日不愈,气的杨广要杀太医,假西宫对皇上说:不怨太医,这是臣妾的心病,只有一人的心能治好。杨广急问是谁?并说只要能看好爱妃的病,就算是用杨林皇叔的心肝,我也给你挖出来。于是那狐狸便点名要吃你的心肝 ,它是要报杀兄嫂灭子之仇啊!你进京必死无疑。王县令急忙跪拜施礼,求仙师救命。高僧笑曰:莫怕,你可在泰山玉皇顶避灾三年,王县令认为问心无愧,仍坚持进京,高僧无奈,只好给了王青天一把桃木剑,并安排王县令藏于胸间,应保你一难,以后就看你的造化了。王青天拜辞高僧,一路无言,话说王县令到了京城,跪在金殿下,杨广一声令下,就要给王县令开膛破肚,王县令急忙说:启奏万岁,娘娘吃我的心肝,就有娘娘自己来取可也,这样药效最佳。狐狸精就在帘后,牙齿咬的咯咯直响,听王县令言,没等杨广发话,便快步跑到王县令跟前,夺过刀 ,伸手撕开王县令的衣裳,就在此时,那桃木剑突然飞出,直插狐狸精胸膛,狐狸精见大事不妙,丢下西宫娘娘的尸身,夺命而逃。杨广见西宫娘娘被王县令所伤,恼羞成怒,举剑杀死了王县令,暴尸午门三日,碎尸八块埋到靠山屯后的洙水河底。可怜一代清官,竟死在昏君的剑下。王县令英魂不散,夜深人静时,便在靠山屯后的山上哭泣,鸣怨。人们非常害怕,夜不敢出户,把山说成鬼哭狼嚎山,很少有人敢上山,恐怖的阴影飘荡在民间,越传越恐怖,越传越神秘。王青天的美誉已经无影无踪,山上闹鬼之事成了人们的心病,请了很多法师驱鬼,死的死,逃跑的逃跑,无一成功。渐渐地再也没有谁敢提起这件事,由于无人敢上山,年复一年,荒草灌木丛生,成了狐狸蛇虫的家园。鼎盛一时的大隋朝不情愿地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大唐欣欣向荣,特别是三藏取回真经,教化万民,一时国泰民安,万邦来贺,好一派贞观盛世不提。这里单说斗战胜佛孙悟空。如来特批他不去灵山参拜,闲来无事,游遍了三山五岳,喝遍了天下的玉液琼浆。一日来到靠山屯南法云寺,索性到青山顶找玉帝老儿讨杯酒喝。猛然看到北面山上怨气冲天,妖气弥漫。马上驾云过去,念咒叫来山神盘问缘由。山神将王县令的冤情细说一遍。大圣又吼问那妖气。山神回答说:“十年前,这里来了一位落难的女子,山下吴氏一家收留了她,见其貌美且闲,就配与他家的独子,起初倒也美满,可是三个月后其子骨瘦如柴,又过月余,其子变成了一架白骨,死于非命,儿媳却无影无踪。自此,每隔三年便有一年轻男子失踪。经小仙细查,那貌美女子原来是修炼三百多年狐妖,自上面来,住在半山腰的山洞里,每三年得吃一年轻男子,助其修炼。大圣气的挠头抓耳,双目圆睁,训曰:“你为何不管?”山神哭曰:“小神位俾,管不了啊!”大圣恍然大悟,决定先除妖再给王县令伸冤。好大圣跳到半空,掏出金箍棒说声大,金箍棒变得又粗又长,往山洞捣去。顷刻间,山洞变成火海,烧的那狐妖化作一阵清风夺命而逃。大声腾空跃起,举棒就打,那怪突然放出一阵黑气,又臭又骚,挡住了大圣的目光,那怪顺手又洒出一把黑沙,迷了大圣的眼睛,无奈大圣降落云头。就在这时魏征,三藏赶到,把太上老君的符水滴到大圣的眼中,大圣的双眼立即复明,大圣复跳上云头追那狐妖。突然一块黄陵从天而降,罩住了狐妖,狐妖立即变成了一只很漂亮的小狐狸。大圣举棒欲打。老君却从天而降,求情说:“大圣留它性命吧,三百多年前,它被桃木剑所伤,逃到我处听我讲道,有了道行,也算有缘,没想到偷了我八卦炉里的丹砂下界为妖,今遇大圣,也是它的缘份, 不如让它留在人间做些善事吧。大圣叹曰:“又是老倌的家兵 ,也难怪山神不敢管,你能保证它不再害人吗?”老君笑曰:“你这猴头,就在这山上建你的大圣庙好了,让你永世监管,可否?”大圣应允。魏征回朝禀报了唐王,不久御批大圣庙就在这山上建了起来 ,用檀木雕了大圣的金身,这山也就改为“檀佛山”,久而久之演变为“坦埠山”。之后,大圣又去了地狱,帮王县令伸了怨,阎王念其是清官,就留他在地府当了判官,王县令念及人民的疾苦,决定重返人间,为民请命,经阎王同意,泰山南天门黄飞虎的审批,决定让王县令三百年后转世,改名不改姓,投胎在山口镇王家,生于后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入仕,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登上仕途后,先后任县主簿、知县、知州、右拾遗、左司谏、翰林院学士等官职。一生写下许多诗文著作,成为宋初赫赫有名的文学家。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禹偁,为国为民做了不朽的贡献。那狐狸精在大圣的调教下,虔心向佛,后终成正果,在大圣庙里负责收集民间的不平事,报与大圣。无论是上天还是入地,大圣都会把冤给伸了。自此靠山屯复归太平。大圣庙的香火幽幽不断,年复一年。。。。。。
话说佛祖如来应道祖老子之约,到九重天参加“道儒释”三教交流大会,大会开了三十三天,人间就是三十三年。由于佛祖不在,很多佛事暂停。十八罗汉耐不住灵山的寂寞,一起下凡投胎在法云寺附近。如来开会回到灵山后便命令三藏度化他们归位。于是三藏便变成一位得道的高僧来到了法云寺,不久他便收起了门徒,没想到来了十九个,三藏也不好分辨哪个是真是假,只好全收了。经过三藏多年的种种考验,这十九个门徒都勤奋刻苦,不分高低。眼看着罗汉归位期限将至,总不能让十九个人都去呀?三藏便想出了最后一个考验的办法。时逢大年初一,三藏叫全门徒,说道:“今天是大年初一,徒儿们每年都要孝敬为师,今年为师我要亲自为你们做一次年饭,吃水饺。你们去打扫自己常坐的位置吧。”徒弟们散去了。三藏一人盘坐在那里,一点也没有做饭的意思。眼看着就到了中午了,可是三藏还是在那里打坐念经。到了晌午了,其中一个徒弟心里暗想:师傅怎么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做出那么多人吃的饭来呢?他一定有什么法术还没有教我们,我得去看看。于是他就悄悄地跟在了三藏的后面,一直到了厨房里。他悄悄的伸头往里一瞧,发现三藏正蹲在锅的上方拉得带劲呢!锅里还一直往上冒着热气。他感到一阵子的不恶心。就悄悄的退了出来。等到三藏叫他们去吃水饺时,这位小师傅却是一点胃口也没有,可是其它的徒弟却吃得津津有味,还一直在夸:“好香,好香!”等到所有的水饺都没完了,锅里只剩下了一点汤,他实在忍不住师兄弟的香甜劲,就盛了一点汤尝了尝,嗨!真的好香哟!他开始后悔没吃水饺了。看到这些,三藏说:“你们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去吧!”等这些徒弟一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他们就一下子就定格在了他们以前的形象上了。这就是后来的十八罗汉的形象。而那位没吃水饺的小师傅呢,只好坐在三藏的脚下面,于是他仅仅成了一个不中大用的使者。三藏回灵山交了如来法旨后便念念不忘法云寺的岁月。如来明白他的心思,就经常派他到法云寺做佛事。八戒是净坛菩萨呀!当然也就经常跟着三藏到法云寺来净坛,所以师徒经常在坦埠山和大圣相聚,好不快乐!有一天,师徒三人正在大圣庙里品尝鲜果,忽听庙外人声如泣。大圣跳出庙门一问方知,人间已经大旱数月,已是河干井枯!大圣马上请出三藏和八戒一块做法,降了一场大雨,庄稼得救了,万民跪拜。自此,有求必应,应则灵验。保的五谷丰登,岁岁年年。后来,人们也就把三藏和八戒的金身塑在了大圣庙里,因庙的主人是大圣,所以三藏虽为师,却也只能在下首。
随着历史的变迁,往事都变为历史长河的潺潺流水,唯有大圣庙的香火不断,年复一年。。。。。。


1楼2014-12-30 13:4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