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作家的浪漫人生弗朗索瓦·欧容的崇拜者以及各种各样的影迷们,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在电影院的大银幕上观赏这部《天使》。欧容在他的电影《天使》中继续与文学作品、情节剧和喜剧结为同盟,而该片也成为了第57届柏林电影节闭幕影片。《天使》也是这位法国导演的第一部全英语作品,改编自1957年伊丽莎白·泰勒的同名小说,原著描写了20世纪早期一位穷困潦倒但个性十足的英国女作家起起伏伏的一生。伊丽莎白·泰勒的这部1957年的小说,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科里利(Marie Corelli),这位英国女作家写过28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情节感人,极其受到读者的欢迎。泰勒非典型取材于她的全部作品,而且实际上还是讽刺性描写当时对情节剧的过分狂热。影片在核心人物Angel Deverell登场之前就已经明朗化,将作家天才搬到银幕上,但是却剥夺了任何的讽刺意味,只留下了智慧。影片的结尾变得有些空洞,显得华而不实,而文学作品(以及人物原型)此时应当是带着讽刺性描写的。而且,电影的人物对话听起来像是一部法语电影的英语翻译版本而且表演方面,虽然有着强大的演员阵容,从头至尾还是充满了好奇意味。其实这同样的对话问题也存在于朗索瓦·欧容的上一部电影《游泳池》Swimming Pool (2003)中,只不过没有这么明显。人物的说话方式处理得几近于简单化,朗读式的风格就像是一出英国舞台剧,至关重要的戏份由前途看好的主演萝玛拉·嘉瑞领衔担纲。至于华美耀眼的演出服装,134分钟的片长贯穿其中的是天才作家的整个一生,全片既不是弗朗索瓦·欧容的上一部电影《八美图》8 femmes (2002)的机械模仿,没有了玩弄的桥段和幽默感;也不像是他那部深沉婉约、情感细腻的文艺心理片《沙之下》Sous le sable (2000)。
法国导演欧容的困境就像是阿尔莫多瓦的《不良教育》La Mala educación (2004)一样,《天使》可以说正好反映出导演所处的困境,结合了有浓重camp味的电影《八美图》(8 femmes)纯粹情节剧的风格,同时还在继续探索现实生活和幻想领域的相互交替,这些也同样是《游泳池》和《沙之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不良教育》一样。影片的改编方式也许会让那些原本期待通过观看影片来了解完整作品的观众感到失望,它就像是一部优秀的英语原著小说被分期发行在了一张报纸上一样。和《八美图》一样,整部电影被划分成了几个段落。虽然对欧容以往的作品都了如指掌也许会对看本片有些帮助,但还是很难说,究竟什么样的观众才会接受《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