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些迷茫,汉服究竟是非商业化发展更好,还是应该像现在这样,商家成为主体?对汉服的宣传越来越不知所措,之前一直觉得汉服没有圈,但是现在排外情况日益显著,我们热爱的传统文化渐渐被对衣服的重视而取代,对于新人的不友好,上来就一阵科普。当年我成为同袍,经过了两个月,终于将形制基本弄清楚了,我是从汉服吧开始关注汉服运动,进吧时也受到了不怎么友好的待遇。我发的每一个帖子,回复是会直接带上各种科普帖,当我看完各种科普帖,还未得到解答的问题,我再问,还是得到同样的科普帖回复。只能默默潜水半年后才知道一切。我们的排外情绪太明显了,对喜欢古装的人,我们只要让她知道古装不是汉服就好,如果她愿意进一步了解,我们在进行科普,不要因为他人的''不知道'',就胡乱嘲讽他人无知,不要将同袍关在门外。
下附复原小组豆瓣原帖。(图为装束与乐舞与中国装束)
马年过的很快,工作、生活其实都发生了不少重要的事。觉得应该稍作记录,给自己和朋友们一个简单的交代。
【中国妆束复原的始末】
首先要交代的是关于中国妆束的情况。朋友们间可能也已经讨论过很多,一直等到现在才做正式解释,也是希望自己平静下来能相对客观冷静地看待,而不只是抱怨。
八九年前,朋友拉我在杭州一起组建了中国古代妆束复原小组,由我做方案和考证,选择一些资料相对明确完备的古代形象,几位朋友共同努力,在几年间做了从先秦、汉、晋、初唐、盛唐、中唐到北宋、南宋、明十几组造型。不只是服装,包括发型、妆面,佩件鞋履,都尽量尽当时所能到位,起名“妆束”便有此意。同时也开通了博客和微博,对每个造型写一些小文章发布作品,虽然因为资料和条件所限,定然有不少瑕疵和不成熟之处,但大体上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彼时大家都是学生,或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初衷(或许至少我)只是单纯的想把中国古代曾经存在过的形象重新呈现出来,对古人真实面貌的一个尝试还原。所以从定造型、跑面料、到裁剪制作、进棚拍摄,尽管没有回报,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未来的发展,似乎并没有想太多。合作的朋友多年来也反复强调这项工作的非商业性,所以后来陆陆续续还有许多朋友参与帮忙,从设计、道具、妆发造型、摄影,甚至包括模特,很大程度上都是义务的。有一段时间还在朋友的特别要求下,拿掉了分工署名。
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北京之后,朋友也回到上海工作,复原小组的活动在新朋友的推动下偶尔进行。我只能一如既往在前期考证上提供支持
下附复原小组豆瓣原帖。(图为装束与乐舞与中国装束)
马年过的很快,工作、生活其实都发生了不少重要的事。觉得应该稍作记录,给自己和朋友们一个简单的交代。
【中国妆束复原的始末】
首先要交代的是关于中国妆束的情况。朋友们间可能也已经讨论过很多,一直等到现在才做正式解释,也是希望自己平静下来能相对客观冷静地看待,而不只是抱怨。
八九年前,朋友拉我在杭州一起组建了中国古代妆束复原小组,由我做方案和考证,选择一些资料相对明确完备的古代形象,几位朋友共同努力,在几年间做了从先秦、汉、晋、初唐、盛唐、中唐到北宋、南宋、明十几组造型。不只是服装,包括发型、妆面,佩件鞋履,都尽量尽当时所能到位,起名“妆束”便有此意。同时也开通了博客和微博,对每个造型写一些小文章发布作品,虽然因为资料和条件所限,定然有不少瑕疵和不成熟之处,但大体上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彼时大家都是学生,或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初衷(或许至少我)只是单纯的想把中国古代曾经存在过的形象重新呈现出来,对古人真实面貌的一个尝试还原。所以从定造型、跑面料、到裁剪制作、进棚拍摄,尽管没有回报,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对于未来的发展,似乎并没有想太多。合作的朋友多年来也反复强调这项工作的非商业性,所以后来陆陆续续还有许多朋友参与帮忙,从设计、道具、妆发造型、摄影,甚至包括模特,很大程度上都是义务的。有一段时间还在朋友的特别要求下,拿掉了分工署名。
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北京之后,朋友也回到上海工作,复原小组的活动在新朋友的推动下偶尔进行。我只能一如既往在前期考证上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