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脑吧 关注:37,709贴子:687,701

关于动画 第四集 里面的题目,动画解法 和 正确解法 的差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度娘;
1L,端脑吧;
1L,新人拜吧;
楼主正在码字,内容有点多,大家应该能看懂;


IP属地:广东1楼2015-01-09 21:03回复
    首先是题目:
    给了 夏 和 刘 各一个 正整数 ,两数乘积不是8就是16;
    提示:
    动画解法 和 正确解法 的差异 在于 “观看角度” 的不同!
    即“参与者视角”和“旁人视角”;


    IP属地:广东2楼2015-01-09 21:0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09 21:09
      回复
        我是新人,第一次看《端脑》,请大家多指教。
        **************************************************************
        回正题:
        看了贴吧里面好多关于第四集题目的解答,有的说的很在理,有的比较模糊,但都还行。
        不过我发现了有解法的差异,于是意识到有“视角”差异。
        我在2L说了,动画解法 和 正确解法 的差异 在于 “观看角度” 的不同!
        即“参与者视角”和“旁人视角”;
        简单来说:
        参与者视角 就是 我是参赛者,我知道题目中 某个数 ,我根据提示来推测答案;
        (在本集中,参与者视角 可以为 “夏” 、 “刘” 、 以及最重要的 “观众视角” 【其实也就是“夏”视角】)
        旁人视角 就是 我是旁观者,我知道题目,但不知道参赛双方的数,我根据提示来推测答案;
        所以就产生了贴吧内诸如以下的对话:
        → 我都知道对方不是16了,为什么要先排除16啊,这有什么意义?
        → 刘的2和8是在刘第二次说不知道是同时排除的。这时刘只可能是4,所以就算夏驰是4也可以判断…
        这只是站在视角不同的角度说话罢了!!!


        IP属地:广东4楼2015-01-09 21:12
        回复
          先从哪里开始说呢?
          先从简单的“旁人视角”开始说吧。
          *******************************************
          【题目】
          给了 A 和 B 各一个 正整数 ,两数乘积不是8就是16;
          (我把“夏”和“刘”换成“A”和“B”,因为都是汉字,容易看混)
          *******************************************
          【根据题目可得信息】
          A、B 的 取值范围均为 1、2、4、8、16
          *******************************************
          【说明】(← 看不懂也没关系)
          根据题目,
          当A方知道一个数的时候,会知道B方可能的两个数;
          同时,B方也知道一个数的时候,会知道A方可能的两个数;
          这样 当 AB方两数不同的时候,猜测就会呈 2的指数 形式 增加…
          所以一开始,不论一方是什么数,一定要给出最关键的“确定排除信息”,
          然后对方接收后才能继续进行“推测排除”。
          (前提是双方可能的数是确定的,在本题中 即 双方均在 1、2、4、8、16 中)
          而推测数的方法中有一个方法是:从大数开始排除!


          IP属地:广东7楼2015-01-09 21:23
          回复
            【”旁人视角“ 推理过程】
            P.S. 我以 对话+注解 形式说明!
            引用一下@姜太公__榕 的书写方法!
            (冒号后面为 可能的数字 ,排除的打×)
            一开始
            A:1 、2 、4 、8 、16
            B:1 、2 、4 、8 、16
            → A:我不知道;
            (A放出的信息:如果我是16,那我肯定知道你是1,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是16,我是其他数;)
            (B接受信息:对方不是16,否则他会知道我是1;)
            【双方确认信息】
            A:1 、2 、4 、8 、16×
            B:1 、2 、4 、8 、16
            → B:我也不知道;
            【两种理解变式】

            (B放出的信息:你不是16,那你肯定知道我不是1;如果我是16,那我肯定知道你是1,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是也16,我是其他数;)
            (A接受信息:我不是16,对方肯定不是1;对方如果是16,他会知道我是1,所以对方不是16;)

            (B放出的信息:如果我是16,那我肯定知道你是1,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是16,我是其他数;既然你不是16,那如果我是1,我会知道你是8,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也不是1;)
            (A接受信息:对方不是16,否则他会知道我是1;接着,对方如果是1,才能推测出我只可能是8,但他不知道,所以对方不是1;)
            【两种理解推出统一答案】【双方确认信息】
            A:1 、2 、4 、8 、16×
            B:1×、2 、4 、8 、16×
            → A:我还是不知道;
            (A放出的信息:如果我是1,那你肯定只能是8,但我不知道;同理,所以我是8,我会知道你是1的,但我依旧不知道;【顺序对调也可】)
            (B接受信息:对方不是1,对方也不是8;)
            【双方确认信息】
            A:1×、2 、4 、8×、16×
            B:1×、2 、4 、8 、16×
            → B:我也还是不知道;
            (B放出的信息:如果我是2,你只可能是4,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是2;如果我是8,我能确定你就是2,但我还是不知道;所以我是4;)
            (A接受信息:可以确定对方是4了,但如何让对方知道我的数呢?)
            【双方确认信息】
            A:1×、2 、4 、8×、16×
            B:1×、2×、4 、8×、16×
            【也就是】
            A:2、4
            B:4
            *******************************************
            环节到此结束,
            我们可以知道,通过”旁人视角“,已经没有办法再通过”我不知道“确定信息了;
            可以说,如果”旁人视角“,就目前信息而言,是没办法得出最后结果了;
            【结论】
            所以,”旁人视角“存在的意义会使得题目 极端 的数越来越少,越来越向中间靠拢;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极端 的数目,需要的信息较少,越向中间靠拢,越需要更多的信息;


            IP属地:广东8楼2015-01-09 22:06
            收起回复
              喝口茶,然后再写”参与者视角“的推理过程;


              IP属地:广东9楼2015-01-09 22:08
              回复
                占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1-09 22:1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等答案,所谓的参与者视角如何


                  IP属地:浙江11楼2015-01-09 22:48
                  收起回复
                    紧接着开始说“参与者视角”吧。
                    *******************************************
                    【题目】
                    给了 A 和 B 各一个 正整数 ,两数乘积不是8就是16;其中 A 是 2 ;
                    (我把“夏”和“刘”换成“A”和“B”,因为都是汉字,容易看混)
                    *******************************************
                    【注意】
                    这里还得分情况,就是A的视角和B的视角;
                    *******************************************
                    【根据题目可得信息】
                    A 为 2
                    B 的 取值范围均为 4、8
                    *******************************************
                    【说明】(← 看不懂也没关系)
                    根据题目,
                    当知道A方是2的时候,会知道B方可能是4或8;
                    而B方也知道一个数的时候,会知道A方可能的两个数;
                    B可能为4或8,则B会猜测A为 1或2 或者 2或4;
                    这样 当 AB方两数不同的时候,猜测依旧会呈 2的指数 形式 增加…
                    所以一开始,不论一方是什么数,一定要给出最关键的“确定排除信息”,
                    然后对方接收后才能继续进行“推测排除”。
                    (前提是双方可能的数是确定的,在本题中 即 双方均在 1、2、4、8、16 中)


                    IP属地:广东12楼2015-01-09 22:57
                    收起回复
                      *******************************************
                      依旧先从简单的 A 视角开始;(这里和动画接轨/稍微丰富了假设)
                      观看的时候就直接把我当成A吧;
                      【“参与者视角·A视角” 推理过程】
                      P.S. 我以 对话+注解 形式说明!
                      继续引用@姜太公__榕 的书写方法!
                      (冒号后面为 可能的数字 ,排除的打×)
                      一开始
                      A:2
                      B:4 、8
                      → A:我不知道;
                      (A放出的信息:我虽然知道他可能是4或8,但他也可能在猜测我的数是“2或4”或者“1或2”,所以一开始要给他确定的“排除信息”,只好从大数开始排除;我如果是16,就可以知道他是1,但我不是16,所以不知道;)
                      (B接受信息:对方不是16;)
                      【A方确认信息】
                      A:2
                      B:4 、8
                      【B方确认信息(站在A的角度)】
                      A:1?、2?、4?、8 、16×
                      B:4 、8
                      → B:我也不知道;
                      (B放出的信息:你不是16,你就知道我不是1,但我知道你肯定是“2或4”或者“1或2”之一,对你而言也同理,所以我也得先让你知道我不是16;如果我是16,那我肯定知道你是1,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是16;如果我是1,那我肯定知道你是8,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也不是1;)
                      (A接受信息:我不是16,对方肯定不是1;对方如果是16,他会知道我是1,所以对方不是16;)
                      【A方确认信息】
                      A:2
                      B:4 、8
                      【B方确认信息(站在A的角度)】
                      A:1?、2?、4?、8 、16×
                      B:4 、8
                      → A:我还是不知道;
                      (A放出的信息:如果我是1,那你肯定只能是8,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是1;同理,如果我是8,我会知道你是1的,但我依旧不知道,所以我也不是8;【顺序对调也可】)
                      (B接受信息:对方不是1,对方也不是8;)
                      【A方确认信息】
                      A:2
                      B:4 、8
                      【B方确认信息(站在A的角度)】
                      A:1×、2?、4?、8×、16×
                      B:4 、8
                      → B:我也还是不知道;
                      (B放出的信息:如果我是8,你只可能是2,但我不知道,所以我不是8;)
                      (A接受信息:可以确定对方是4了)
                      【A方确认信息】
                      A:2
                      B:4
                      【B方确认信息(站在A的角度)】
                      A:1×、2?、4?、8×、16×
                      B:4
                      → A:我知道了。B的数字是4;
                      (A放出的信息:我知道你是4)
                      (B接受信息:虽然对方只可能是2或4了,就算现在对方知道我是4,我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啊啊啊啊啊啊!!!!!!)
                      *******************************************
                      环节到此结束,
                      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参与者视角·A视角”,只能够得出:
                      A(男)知道自己是2,知道对方是4;
                      【但是】
                      B(女)知道自己是4,但是不知道对方是2还是4啊啊啊啊啊啊!!!!!
                      可以说,动画片就“参与者视角·A视角”来说明问题,有很大缺漏!!!!!!!!
                      就目前信息而言,B是没办法得出最后结果了;
                      【结论】
                      所以,“参与者视角·A视角”存在的意义是让A知道双方答案,但让B不知道A的答案【纠结死我了】;


                      IP属地:广东14楼2015-01-09 23:05
                      收起回复
                        继续喝口茶,最后看看, 参与者视角·B视角 来看题目


                        IP属地:广东15楼2015-01-09 23:06
                        收起回复
                          没有人看啊!!!
                          大家就算看看结论也好啊


                          IP属地:广东16楼2015-01-10 00: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