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之女主难为吧 关注:115贴子:2,729

(转)弥勒佛像隐藏的天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2-08 12:29回复
    雍和宫大雄宝殿内的竖三世佛——中间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其左侧为过去佛燃灯佛、其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象征佛法无边,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佛像头部的小光圈象征佛的智慧,佛像背后的大光圈象征佛圆满后的天国世界,每个如来佛是他圆满后天国世界的法王。燃灯佛与弥勒佛做的手印是“转 轮印”(说法印),这个手印与转 轮圣王有直接的联系。佛经记载转 轮圣王曾经是燃灯佛——定光如来(见大宝积经卷九中,释迦牟尼佛向寂意菩萨说:“欲想了解当时转轮圣王勇郡,就是过去的定光如来。当时一千位太子,就是此贤劫中一千佛。从俱留孙佛开始,到楼至佛。”),此外也有佛家预言转 轮圣王将成为弥勒佛。
    弥勒何时成佛?可以参考“佛经中弥勒成佛的六种时间考证——五十六亿年是误传”,佛经中关于弥勒成佛的时间至少有六种以上的不同说法: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五亿七十六万年后、一亿四千万年后、八百四十万年后、亿万年前、佛历三千年时代,也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都有不同的弥勒成佛。弥勒(大慈氏)只是一种佛号,弥勒佛不止一位。人们通常所说的未来佛弥勒佛只是其中的阿逸多弥勒佛,他曾经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逸多弥勒菩萨,他将于亿万年后成佛,而与我们本期人类真正有着直接关系的是转轮圣王弥勒佛,佛家预言佛历三千年时代优昙花开的时候象征着转轮圣王如来出世。


    2楼2015-02-08 12:31
    回复


      3楼2015-02-08 12:31
      回复
        一千多年前布袋和尚修成了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的偈语“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虽然是一躯,分身百千亿”、“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也已经暗示了弥勒佛不止一位,历史上有很多人修成了弥勒佛,只不过过去大多不被人认识罢了。比如不同的弥勒佛就有:弥勒古佛、大肚弥勒佛、转轮圣王弥勒佛、阿逸多弥勒佛。


        4楼2015-02-08 12:32
        收起回复


          5楼2015-02-08 12:32
          回复
            在单独供奉的各种佛像坐像中,弥勒佛像和其他的佛像有个显著的区别,其他的佛像大多都是双脚盘坐的结跏趺坐姿势——打坐像,而弥勒佛像大多都是像四川乐山弥勒大佛那样双脚垂坐的善跏趺坐姿势——倚坐像。这种弥勒佛像实际上象征着入世修行的觉者。而在佛家预言中,转轮圣王就是入世修行的觉者。在古印度,佛教历史中和“吠陀本集”都有预言:人中有两个伟大的觉者降世——佛陀和转轮圣王,前者出家成佛,后者在家成佛;而释迦牟尼佛陀又预言未来弥勒佛将住世传法度人。也就是说转轮圣王未来将以弥勒佛的形象度人。转轮圣王是众王之王、众王之尊,福通人天、德通人天、力通人天、智慧与般若相应,与释迦牟尼佛最大的一个区别是,转轮圣王是带领众生在家修炼,明心见性,不脱离世缘,即可以不出家而修炼,在家成佛。转轮圣王在未来成佛,即为弥勒佛,转轮圣王既然是众王之王,他度 的人修成的果位都很高。详见“佛家中的转轮圣王、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出世预言”。


            6楼2015-02-08 12:32
            回复
              大自然本身有很多天造地设的神像,比如四川乐山弥勒大佛实际上是坐落在一个更大的天然卧佛的心脏部位上,体现了心中有佛、即心是佛的天机。现在有很多所谓的信佛者,只知道去做外在的修行、向外求,烧香拜佛,捐钱建庙,要佛保佑升官发财等等,却不知道去做内在的修心、向内找。要佛保佑升官发财这些本身就是很强的执著心,是很强的自私心, 还有贪心、色心、名利心、显示心、妒嫉心、争斗心、欢喜心等等各种执著心都得逐渐去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修佛,去掉了心中的各种魔性,才会达到即心是佛的觉悟境界!


              7楼2015-02-08 12:33
              回复


                8楼2015-02-08 12:33
                回复


                  10楼2015-02-08 12:34
                  收起回复
                    唐卡中的弥勒,其传统坐相颇为特别。他并不像其他跏趺而坐的佛陀形相,而是像现代人般坐在椅上的。这正是表示他将马上站起来救度众生,随时准备下降人间利益众生。
                    弥勒的双手作说法印,表示他将大转 轮,是转 轮圣王下世。两朵花的花心中分别托着一个F 轮及一个水瓶, F 轮表示转轮圣王弥勒将会于人间说法,水瓶表示他在人间出世的时代特征——水瓶座时代。弥勒之手印及F 轮表示他将开示正法。佛家预言佛历三千年时代优昙花开的时候象征着转 轮圣王如来出世,《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法华经·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二零零五年初(佛历三千零三十二年),人们在韩国顺天市的须弥山禅院里的菩萨像上,发现了十朵优昙花。之后,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陆续出现这种祥瑞之花。须弥山禅院的高僧欣然肯定:转 轮圣王正在人间正法。也就是说转 轮圣王弥勒佛将于佛历三千年时代出世,而佛历三千年时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公元两千年时代,也正好进入了西方星象学中的水瓶座时代。详见《不受地球场制约的仙界奇葩(组图)》
                    西方圣经也预言了我们这个时代有万王之王救世主出世。同一时代不可能有两个万王之王,由此可见,佛家预言中的转轮圣王弥勒佛也就是基督教预言中的万王之王弥赛亚。
                    详见:季羡林大师的惊人发现: 《佛家的弥勒佛就是基督教的弥赛亚》


                    11楼2015-02-08 12:34
                    回复


                      12楼2015-02-08 12:35
                      回复


                        14楼2015-02-08 12:36
                        回复
                          弥勒佛层次之高、法力之大远非释迦牟尼佛可比
                          《弥勒上生经》“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假如说释迦佛度的是众生,他的国土是土;那么弥勒佛度的就都是佛(王、主),他的国土是金。可见弥勒佛层次之高、法力之大远非释迦牟尼佛可比,
                          佛经中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转 轮圣王)的比较:
                          释迦牟尼佛提到未来佛弥勒佛时,做了这样一个比方:
                          《大宝积经》“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释尊)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众生,庄严众生。”《弥勒上生经》“我国土土,汝国土金;我国土苦,汝国土乐。” 假如说释迦佛度的是众生,他的国土是土;那么弥勒佛度的就都是佛(王、主),他的国土是金。可见弥勒佛层次之高、法力之大远非释迦牟尼佛可比,弥勒佛(弥赛亚)才是真正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每一个如来佛在天上都有一个他自己创造的天国世界,每个天国世界有天有地有众生,释迦牟尼佛有大梵世界,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药师佛有琉璃世界, 而弥勒佛却是万佛之主。


                          15楼2015-02-08 12:37
                          回复


                            16楼2015-02-08 12:37
                            回复
                              佛教经书中记载着释迦牟尼的如下教诲:末法时期人类有大劫难,但他的法已不能救度世人。其时有转 轮圣王(也称弥勒)将下世传法救度;转 轮圣王是宇宙中神通最广大的一个如来,他拥有32相、7宝,是不用武力用正义转动正法的轮、以此来支配世界的理想王;当三千年开花一次的仙界奇花——优昙花在人间开放时,意味着转 轮圣王正在人间正法。《圣经·启示录》记载着神通过耶稣的仆人约翰向世人的教诲:宇宙中永生、全能的主神——“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将到人间惩治邪恶并传“神之道”以救人类。这些就是两千年前神佛晓谕世人末劫时期神将回到人间传法救人的重大天机。
                              弥勒佛向世间传法的法像与内涵:
                              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创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的原名很长,简称扎西奇寺,其汉意为“吉祥旋寺”。
                              因为创建该寺的一世、二世等寺主都是深谙天机的活佛,所以拉卜楞寺必然深藏玄机。最值得人们关注和体悟的是寺院的名字和寺中的两尊弥勒大佛的造像。该寺在 “文革”浩劫中遭到很大破坏,但供有弥勒佛的西后殿和大金瓦殿却完好无损。众人心中都明白是神的保护!那么神为什么要对这两座殿堂独有呵护呢?因为神要在两座佛殿展示天机!


                              17楼2015-02-08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