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36,708贴子:73,020,157
  • 0回复贴,共1

司马迁春秋笔法害赵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平之战、赵军的战败使赵括在司马迁的春秋笔法下成了千古笑谈,个人认为赵括实在是冤枉。
首先赵括接任廉颇意味着赵国高层对秦军作战方略的根本改变。也就是说从赵括接任的那一刻起,赵国高层的战略就从守势变成了攻势,这不论是赵括接任还是换成别的人去接任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从赵括接任的那一刻起整个赵军都在寻求与秦军进行决战,彻底解决上党问题。
开始赵军的攻势战略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和秦军的骚扰和坚决阻击,赵军攻势被彻底遏制,继而由于没有整体大撤退的理由(这时赵军的进退已经不是由赵括一个人说了算,翻看历史上的大规模的部队征伐进退,已经不是大军主帅一人说了算了),被迫陷入与秦军的僵持,随着秦军后继援军部队的到达从而全军覆灭。
有人说赵军败于赵括的贸然进攻和秦将白起的诈败,赵括的进攻是赵国高层决定的从决定换将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如果赵国高层依然采取守势就没必要换将,这与秦国的所谓的离间没有多大关系,无论换谁为主将,都要选择进攻,不管他是赵括还是后来的李牧,这是赵国内部的进攻派和防守派之间的战争。
再说秦军的所谓诈败,司马迁把秦军对赵军的作战写的挺详细,但细看却是很有破绽,首先秦军的各种对赵军的军事行动更像是对赵军的迟滞和骚扰,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这句话可以看出秦军是在援军到达后才彻底隔绝赵军的粮食和援军的。先前秦军的做法很像现在战争各种敌后游击部队和特种部队干的差事。其次秦军的后援部队显的很不连贯,秦国高层是在得到赵军被阻之后才紧急动员河内之民的,也就是说这不是白起的有意而为之。在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秦代动员一个郡的人员,在整合步行抵达长平战场需要不少时间吧。和前面的诈败显得十分的脱节,如果是诈败也就是应该赵军拖住之后,秦军的后援部队就应该紧接着跟上而不是仓促动员河内郡。
最后说说个人由司马公关于长平之战的春秋笔法想到一场战役,前面所述皆是由这场战役想到的,这场战役就是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的进攻,战线的拉长,被阻,红场阅兵,德军的进退,德军的战败。。。。许许多多的巧合的地方。如果司马公写一下斯大林格勒会战也许应该是被写成国外版的长平之战吧


1楼2015-02-10 12: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