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赋萧峰吧 关注:157贴子:33,456

诗词格律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早想发一篇这样的贴子,只是鉴于自己的一知半解,一直拖延着。记得去年妞妞问我,怎么写诗词,那时的我还信奉“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就回答“多读、多背、多练”。事实上诗词的写作远没这么简单,相反它是一门完整的学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31 15:11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3-31 15:12
    收起回复
      下面是王步高教授一再提到的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分录如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3-31 15:31
      回复
        等我闲一些时,仔细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3-31 23:31
        回复
          买一楼,送二楼!
          什么是“最后一栋?”:http://fang.siyongad.com/gd/201502/junhua/form.htm



          9楼2015-04-01 00:04
          回复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人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第四节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干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因此,像上面所举《易经》和《诗经》是例子还不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上面所举毛主席《长征》诗中的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才是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的。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3].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4] 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 "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关于诗词的对仗,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到这里。
            注释
              [1] "铿锵",乐器声。指宫商协调.
              [2] 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 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3] 字外有圆圈的,表示可平可仄。
              [4] "根底"原作"根柢",是平行结构。写作"根底"仍是平行结构。我们说是名词带方位词,是因为这里确是利用了"底"也可以作方位词这一事实来构成对仗的。


            10楼2015-04-01 00:06
            回复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今天我 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 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 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 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10].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2].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 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 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 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3].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3楼2015-04-01 00:12
              回复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首。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云     雪厌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15].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16].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     红军不怕还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宽对和工对之间有邻对,即邻近的事类相对。例如天文对时令, 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字,等等。王维《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陈 子昂《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以"路"对 "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类情况是很多的。
                  稍为更宽一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
                  又更宽一点,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 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自然是可以的。陈子昂的"匈奴犹未灭,魏绛复 从戎",李白的"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 那样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杜甫的"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就是这种情况. 现在再举诗为证:
                  赠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5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3 )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以"清"对"白",又《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对"白",就是 这种情况.
                  (4 )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 一个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现在从上文所引过的诗篇中摘出下面的一些例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总之,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对仗是有更大 的自由。艺术修养高的诗人常常能够成功地运用工整的对仗,来做到 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遇必要时,也能够摆脱 对仗的束缚来充分表现自己的意境。无原则刈非蠖哉痰南饲桑?蔷?是庸俗的作风了。
                第五节 绝句
                上文说过,绝句应该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 论。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 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楼2015-04-01 00:25
                收起回复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4-01 11:15
                  收起回复
                    39]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40]这十一类还不是完备的。
                      [41]"思",去声。"论",平声。"清新"句和"何时"句都是拗句。这里可以看出拗句在对仗上能起作用,否则"庾开府"不能 对"鲍参军"。
                      [42]"看",平声,读如刊。"回看"句是拗句。
                     ?43]"为",去声。
                      [44]"重",上声。"应",平声。
                      [45]如杜甫《春望》,《秦州杂诗》等。
                      [46]"离堂"句连用四个平声,是特殊的拗句,是律诗尚未定型 化的现象。"悠悠"句是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
                      [47]"骑",去声。"看",平声。"乘",平声。"为",去 声。"闻道"句普通的拗句,用在第七句。
                      [48]"看",平声。
                      [49]全篇用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都用对仗),也是比 较少见的。例如杜甫《垂白》:"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长 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但是尾联半对半不对的就比较多见,例如半对半不对的就比 较多见,例如杜甫《登高》尾联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0]也可以用于颔联,如李白《宿五松下荀媪家》(见32页)。 甚至可以全首不用对仗,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因为不是常规, 所以不详谈了。
                      [51]"看",平声。"为",去声。
                      [52]"丽","创",都是平声。末联出句"平平仄平仄",是 特定的平仄格式,用在这里等于律诗的第七句。
                      [53]"应",平声。
                      [54]刘勰:《文心雕龙。丽辞》。
                      [55]"三十一年"和"落花时节",在整个意思上还是对仗。特 别是"年"和"节",本来是时令对。
                      [56]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 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则比较平起式稍 为少些罢了。
                      [57]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 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比较罕见的拗句的平平 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
                      [58]"泊",入声。"烟",平声。
                      [59]"比",上声:"西",平声。
                      [60]"恐",上声:"天",平声。
                      [61]"不"、"客",入声:"何",平声。
                      [62]"看",平声。
                      [63]麌,读y ǔ;荠,读j ì;潸,读shǎn ;铣,读xiǎn ;筱,读xiǎo ;哿,读g ě;豏,读xiàn.
                      [64]寘,读zhì;霰,读xiàn ;禡,读m à;沁,读q ìn.
                      [65]这里所说的元半、阮半、愿半及下面所说的月半,具体的字 可参看附录《诗韵举要》。
                      [66]第六类和第七类也可以通用。
                      [67]蒸韵上去声字少,归入迥径两韵。
                      [68]第三类和第四类也可以通用。
                      [69]不举上去声韵,因为在这七个韵当中,除尤韵的上声有韵外, 其余上去声韵是罕用的。
                      [70]莽,读m ǔ。
                      [71]柏梁体必须一韵到底。
                      [72]一本作"出看门"。
                      [73]黑体字是平声字或仄声字自相为对。
                      [74]"援",一作"缘"。
                      [75]叹,平声,读如滩。
                      [76]"阁中"句不粘,是由于初唐律诗尚未定型化。上文讨论王 维的诗时已经讲到。


                    29楼2015-04-02 00:51
                    回复
                      忆江南(廿七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忆江南   [url]http://白居易[/url]
                        江南好,[url]http://风景旧曾谙[/url].[url]http://日出江花红胜火[/url],春来江水绿如蓝.[url]http://能不忆江南[/url][11]?
                        忆江南   [唐][url]http://刘禹锡[/url]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梦江南   [唐][url]http://温庭筠[/url]
                        梳洗罢,独倚[url]http://望江楼[/url]。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2].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浣溪沙   [宋][url]http://晏殊[/url]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url]http://似曾相识燕归来[/url],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url]http://张孝祥[/url]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榛鸨薄R婚鬃蔷剖?ザ?酒阑挥泪向悲风.
                        浣溪沙
                        [url]http://长夜难明[/url][url]http://赤县[/url]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url]http://一唱雄鸡天下白[/url],万方乐奏有[url]http://于阗[/url].诗人兴会更无前[13].
                        菩萨蛮(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14].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 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菩萨蛮   [url]http://李白[/url](?)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url]http://何处是归程[/url]?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url]http://谁持彩练当空舞[/url]?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5].
                        采桑子(四十四字,又名丑奴儿)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采桑子   [宋][url]http://欧阳修[/url]
                        羣芳过后[url]http://西湖[/url]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url]http://垂柳[/url]阑干尽日风.笙歌歇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丑奴儿)   [宋][url]http://辛弃疾[/url]
                        [url]http://少年不识愁滋味[/url],[url]http://爱上层楼[/url]。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url]http://天凉好个秋[/url]"!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卜算子(四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减字木兰花(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两句一换韵。)
                        减字木兰花   [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16].命令昨颁[17],十万工农下吉安。


                      34楼2015-04-02 00:58
                      回复
                        [url]http://回乡偶书[/url] [唐][url]http://贺知章[/url]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1].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参看上文33页。)
                        [url]http://绝句[/url],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 是不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url]http://杜牧[/url]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url]http://卢纶[/url]]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url]http://大雪满弓刀[/url]。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上面所引的[url]http://绝句[/url]已有一首([url]http://苏轼[/url] [url]http://《饮湖上初晴后雨》[/url])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url]http://八阵图[/url] [url]http://杜甫[/url]
                        功盖三分国,名成[url]http://八阵图[/url].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5楼2015-04-02 01:0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5-04-02 14:11
                          收起回复
                            很好的帖子,以后咱们写诗可以更规范了。


                            IP属地:广东40楼2015-04-02 23:19
                            收起回复
                              亲爱的你也是太棒了!这个要我读完好费劲!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5-04-03 11: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