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二国记》是因为听朋友偶然谈起,本不以为然,却在看到动画的第11集后便一发不能收拾。小野不由美的原创小说,由Pienot公司制作成45集动画,加上NHK参与制作,保持了其一贯的严谨作风,而其中的音乐也没让我们失望。由来自韩国的梁邦彦捉刀的《十二幻梦曲》有两个明显的层次:
其一,大致上是竹笛的独奏。清亮而飘渺的笛声,再以编钟作为低音部分的应和,古朴而具有神韵,温雅而不失其意境。所谓:“横吹笛子竖吹箫”,竹笛和箫相比,音域要比箫高,其清亮的音色,无论是独奏还是和其他乐器配合,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编钟的音色,质感很强,有很强的穿透力,给人以空灵、悠远的感觉。同时,虽然编钟的音响也不高,但很厚实,可以弥补竹笛在音响持久力上的不足。应该说《十二幻梦曲》在和音的问题上处理的相当完美,巧妙的烘托出了十二国古韵和神秘的一面。
其二,着力表现十二国世界的宏大。强有力的鼓点,极富节奏感的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同于前半部分的飘渺和婉转,后半部分的音乐更直接,更有力量,同时蕴涵着勃勃的生气和无限的活力,如汹涌的波涛般震撼,使听者不得不直面音乐的冲击,仿如已经置身在十二国的奇幻世界里。
《十二国记》感动我的除了它的音乐之外,还有其深刻地内容。人如果不能做到信任与坦白,就只能活在孤独里。高中女生中岛阳子在看似平和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她所认为的幸福生活在别人的眼中竟是这样的勉强。每次想要表达自我的意愿,却从来都只说一半,还有一半咽回肚里,在肠胃间反复徘徊。虽然努力想要振作,却到头来只剩迷惘与畏缩的内心。现代都市里多的是矛盾的心理,谁不是在信任与背叛、欺骗和坦白中挣扎?!看似衣着精致、神情坚毅,翩然于浊世的人们背后,也多的是脆弱易受伤的心,唏嘘感叹过后难道就没有那一触即痛的伤口?!
仿佛身处无边的沙漠,辩不清自己的方向,阳子怀着各种心情走在十字边缘,与内心深处的丑陋悲哀痛苦挣扎,却依然只有那大段大段的对白,清楚的呲笑着她寂寞的灵魂。十二国的光怪陆离、朋友的背叛让她更添颤抖,如果不是遇到乐俊,如果不是因为那一脸真诚坦白的笑容,阳子也不会成长为后来的景王。选择与被选择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如果不能估计自己心的承受能力,如何能夸耀自己是人生不错的答题者。
很多动画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两个角色被安排死亡,《十二国记》亦不例外。在“月之影 影之海”中无疑以缟麟的死最为悲哀,在十二国中,麒麟是最悲惨的生物,所有的命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决定。在黄山被精心抚养成年,然后听从神明的旨意选出王主一同下山,以妖魔为使令,以慈悲为怀辅佐王共同治世,如果王违背天意,使国家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麒麟亦没有好结果,死后甚至连尸体都要成为被收为使令的妖魔的食物。在这所有的结局之前,麒麟却不能违背王的意愿,缟王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强令缟麟成为其阴谋的刽子手,双手沾满血腥。缟麟终于无法承受心的痛苦,选择了背叛王,选择了死亡,这样的结局真是戳痛人心,事实如此的悲哀。
国家与政权往往都建立在血与泪的牺牲上,谁又能说我们现在安和的国家不是用前人的血泪换来的?!兰玉为了保护微服出访的景王阳子,被惑乱家国的逆臣残忍杀害,即使在最后的遗言里仍只期望阳子建立一个美丽富饶、和平幸福的国家。幸福?!对于已经死去的人,幸福到底还有什么意义,阳子在羞愧与自责中反复自问。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怀着一颗饱受创伤的心,阳子一步一步走在陌生的帝王之路,虽有景麒为伴,却依然没有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理所当然的接受众人的臣服,也理所当然的认同本可避免的杀戮,迷失又一次继续。再次见到曾经喜欢的浅野郁也,已是物换星移,阳子嘲笑着以前的肤浅,终于明白自己真正的责任和期望。时间与空间对于她来说已经回不到从前,往事只能成为记忆,金波宫里看不完的奏则才是现实,就象浅野君死前的笑容一样真实。
眼角的泪水为了告别过去的自己,告别梦想中的家人;手中的水禺刀为了被期望的国家,被期望的王位而开鞘。把少女的粉色美梦藏进心底,不听风中呜咽的哀伤,不看心里的另一半希望,不想翻涌如潮水的愿望。在异样的世界里,与另一个空间的家人朋友同步活着,许下属于家国的祈祷,与景麒携手编织千万个同兰玉一般的人们所梦想的幸福。
其实,关于《十二国记》有更好的主题可写,其中丰满形象的人物刻画,精致华丽的人物形象,还有梦幻奇异的时空情节,宏大广阔的神魔世界。《十二国记》以其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象生动的为我们解析形形色色的人物内心与被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不可不说是一部很好的动画作品,尽管其在表叙的方式上有些沉闷,动画片的前8集甚至很少有人看得下去,但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只是有些可惜Pienot公司只制作了45集,与原小说相差几卷,未免有些遗憾。本该写点其他的,但就算今天我被雷打到受了刺激好了^_^!因为有点感触所以心情灰灰的,期望下次有好心情吧
其一,大致上是竹笛的独奏。清亮而飘渺的笛声,再以编钟作为低音部分的应和,古朴而具有神韵,温雅而不失其意境。所谓:“横吹笛子竖吹箫”,竹笛和箫相比,音域要比箫高,其清亮的音色,无论是独奏还是和其他乐器配合,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编钟的音色,质感很强,有很强的穿透力,给人以空灵、悠远的感觉。同时,虽然编钟的音响也不高,但很厚实,可以弥补竹笛在音响持久力上的不足。应该说《十二幻梦曲》在和音的问题上处理的相当完美,巧妙的烘托出了十二国古韵和神秘的一面。
其二,着力表现十二国世界的宏大。强有力的鼓点,极富节奏感的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同于前半部分的飘渺和婉转,后半部分的音乐更直接,更有力量,同时蕴涵着勃勃的生气和无限的活力,如汹涌的波涛般震撼,使听者不得不直面音乐的冲击,仿如已经置身在十二国的奇幻世界里。
《十二国记》感动我的除了它的音乐之外,还有其深刻地内容。人如果不能做到信任与坦白,就只能活在孤独里。高中女生中岛阳子在看似平和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她所认为的幸福生活在别人的眼中竟是这样的勉强。每次想要表达自我的意愿,却从来都只说一半,还有一半咽回肚里,在肠胃间反复徘徊。虽然努力想要振作,却到头来只剩迷惘与畏缩的内心。现代都市里多的是矛盾的心理,谁不是在信任与背叛、欺骗和坦白中挣扎?!看似衣着精致、神情坚毅,翩然于浊世的人们背后,也多的是脆弱易受伤的心,唏嘘感叹过后难道就没有那一触即痛的伤口?!
仿佛身处无边的沙漠,辩不清自己的方向,阳子怀着各种心情走在十字边缘,与内心深处的丑陋悲哀痛苦挣扎,却依然只有那大段大段的对白,清楚的呲笑着她寂寞的灵魂。十二国的光怪陆离、朋友的背叛让她更添颤抖,如果不是遇到乐俊,如果不是因为那一脸真诚坦白的笑容,阳子也不会成长为后来的景王。选择与被选择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题,如果不能估计自己心的承受能力,如何能夸耀自己是人生不错的答题者。
很多动画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两个角色被安排死亡,《十二国记》亦不例外。在“月之影 影之海”中无疑以缟麟的死最为悲哀,在十二国中,麒麟是最悲惨的生物,所有的命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决定。在黄山被精心抚养成年,然后听从神明的旨意选出王主一同下山,以妖魔为使令,以慈悲为怀辅佐王共同治世,如果王违背天意,使国家荒芜,百姓流离失所,麒麟亦没有好结果,死后甚至连尸体都要成为被收为使令的妖魔的食物。在这所有的结局之前,麒麟却不能违背王的意愿,缟王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强令缟麟成为其阴谋的刽子手,双手沾满血腥。缟麟终于无法承受心的痛苦,选择了背叛王,选择了死亡,这样的结局真是戳痛人心,事实如此的悲哀。
国家与政权往往都建立在血与泪的牺牲上,谁又能说我们现在安和的国家不是用前人的血泪换来的?!兰玉为了保护微服出访的景王阳子,被惑乱家国的逆臣残忍杀害,即使在最后的遗言里仍只期望阳子建立一个美丽富饶、和平幸福的国家。幸福?!对于已经死去的人,幸福到底还有什么意义,阳子在羞愧与自责中反复自问。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怀着一颗饱受创伤的心,阳子一步一步走在陌生的帝王之路,虽有景麒为伴,却依然没有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理所当然的接受众人的臣服,也理所当然的认同本可避免的杀戮,迷失又一次继续。再次见到曾经喜欢的浅野郁也,已是物换星移,阳子嘲笑着以前的肤浅,终于明白自己真正的责任和期望。时间与空间对于她来说已经回不到从前,往事只能成为记忆,金波宫里看不完的奏则才是现实,就象浅野君死前的笑容一样真实。
眼角的泪水为了告别过去的自己,告别梦想中的家人;手中的水禺刀为了被期望的国家,被期望的王位而开鞘。把少女的粉色美梦藏进心底,不听风中呜咽的哀伤,不看心里的另一半希望,不想翻涌如潮水的愿望。在异样的世界里,与另一个空间的家人朋友同步活着,许下属于家国的祈祷,与景麒携手编织千万个同兰玉一般的人们所梦想的幸福。
其实,关于《十二国记》有更好的主题可写,其中丰满形象的人物刻画,精致华丽的人物形象,还有梦幻奇异的时空情节,宏大广阔的神魔世界。《十二国记》以其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象生动的为我们解析形形色色的人物内心与被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不可不说是一部很好的动画作品,尽管其在表叙的方式上有些沉闷,动画片的前8集甚至很少有人看得下去,但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只是有些可惜Pienot公司只制作了45集,与原小说相差几卷,未免有些遗憾。本该写点其他的,但就算今天我被雷打到受了刺激好了^_^!因为有点感触所以心情灰灰的,期望下次有好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