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门原始真灵宗吧 关注:5贴子:341
  • 6回复贴,共1

存思三气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存思三气法”,是魏晋至宋元流传的气功养生和道教修练方法。出自古代道教著名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其原文如下:“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气之中。为外翁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映十方。如此分明。密咒曰。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官者。侍香玉童。传言玉女。五帝值符值日香官各三十二人。辟启所言。今日吉庆长斋清堂修行。至经无量度人。愿所启上彻径御。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引气三十二过。东向诵经。 ”


1楼2015-04-06 16:19回复
    这套功法,由若干种道教养生修练方法组成,其中有药浴,斋戒,叩齿,存思,祝咒,行气等。这种由若干种方法组成一套功法是魏晋南北朝较曲型的道教养生修练方法。陶弘景《真语》和《登真隐诀》以及其它道教养生文献典籍中都记载了多种这类成套功法。由于这种养生方法是作为宗教修练术面目出现的,时间距今又远,加之很多词汇以隐语出现,令人殊难理解,效法更难。为使传统气功养生法为今人所用,拨去其神密面纱,参考多种典籍试予以详解。


    2楼2015-04-06 16:20
    回复
      凡行此功法之日,当先沐洗药浴。药浴用“五香汤”。即用白芷,青木香,白檀香,沉香,甘松(亦称甘松香)五味药煎水沐浴。因这五味药具活血通络,行气利水,散湿止痛,祛风除湿功效,可兼行存思之法。其法为先在浴盆旁边点一柱香,以手拂香入鼻,存思入脑顶门百会及泥丸。这称为香沐上,汤沐下。其次再存思一轮红日从左目出,目中有赤光下注成火,同心火相合,烧遍全身,然后将光芒停在左目上。再存思一轮皎月从右目出,目中有玉光下注成雨,同肾水相合,使体内脏腑犹如大海中洗浴一般,涤去秽浊之物,然后将玉光停在右目上,使左日右月洞照身体内外,如在虚空云座,无有隔碍。这个方法称为日沐月浴,又称大沐浴。这样,外有五香汤浴,内有日沐月浴,药浴与存思结合,自可收效百倍。


      3楼2015-04-06 16:20
      回复
         叩齿毕,心拜三十二次。心拜就是形不动而用意念想象身体屈伏叩拜。然后便开始进行存思三气之法。开始时,先闭目静思,即存神定志,专注一境,收视入静。闭目则收视,收视则神返内观。静思则心不外驰,专想上,中,下,丹田有三气,内彻五脏之间。然后存想下丹田中的白气上升于中丹田,与绛宫中的黄白之气上升到上丹田,与泥丸宫青气合而为一。再次存青,黄,白混合,从顶门冲出,盈于一室,复于一身,交络身形,缠映所坐之处,因此内外蓊冥。道教养生家们认为,这就是所谓“存三守一”之道。


        6楼2015-04-06 16:21
        回复
           所谓密咒就是不出声诵念咒语,咒语本是宗教的产物,但在意念气功中,它具一定集中注意力,诱导入静功能,


          9楼2015-04-06 16:22
          回复
            作完上述步骤后,引气三十二过。引气之法仍用坐势,左手握固,鼻纳口吐,纳惟细细,吐惟绵绵,皆不令耳闻。同时存思前,后,左,右,三十二天之气尽归身中,东八天存思黄,绿,青,赤,苍,黑,碧,赤之气从左耳后脑缴入归肝胆筋脉之间,其精化神驻于肝中,南八天存思白,黄,绿,青,赤,苍,黑,碧之气从额前入归心色络血脉之间,其精化神驻于心中,西八天存紫,白,黄,绿,青,赤,苍,黑,之气从右耳后脑缝入归肺脏皮肤之间,其精化神驻于肺中;北八天存碧,紫,白,黄,绿,青,赤,苍之气从脑后归入肾脏骨节之间,其精化生神驻于肾中。


            10楼2015-04-06 16:22
            回复
              此功不须专门场地,和辅助器械,亦无深奥艰难的修练步骤,随时可以行功,行此功后,自觉精神周洽,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润泽形体,浇灌肌肤。


              11楼2015-04-06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