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替”说完了,我们再来看看“对”
对: 对句相对,即平仄相反
伏末偶成
相逢未料在汀州,
几度唏嘘叹早秋。
拟把疏狂图一醉,
韶光过处道无求。
——景止
先看第1、2两句
相逢未料在汀州,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几度唏嘘叹早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再看第3、4两句
拟把疏狂图一醉,
仄仄平平平仄仄
韶光过处道无求。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这里,可以发现:
1、2两句平仄几乎相对;
3、4两句平仄完全相对。
刚才说了,“对”的原则是对句平仄相反,而这里的1、2两句平仄则是几乎相对,并不是完全相对,那这样,是不是就是错了呢?其实不然,我们来看:
这首七绝是首句入韵式,即首句尾字押韵。我们都知道,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且偶数句必押韵。
这样的话,若是首句押韵,则尾字必平,而它的对句又是偶数句,必押韵,尾字也是平。
对句尾字都是平,不能完全相对,因此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
当然,若是首句不入韵,即尾字为仄,那么就可以完全相对了(类似这里的3、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