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无尘居汉服社吧 关注:4贴子:169
论语,雍也篇: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gu一声,指一种四方有棱的酒器。),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孔子说:“齐国(的政治)变革一下,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政治)一变革,就进而符合先王施行的仁义之道了。”
孔子说:“觚不像觚了,这怎么是觚呀?这能叫觚吗?”
宰我问我:“有仁德的人,要是告诉他说:‘井里掉进了人了。’ 他会跟着下井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君子可以前去并想办法(救他),却不可以跳入井;君子可以被人欺骗,却不能受人愚弄."


80楼2015-11-13 19:31
回复
    #每天一条#汉家成语典故之"对牛弹琴":汉代人牟融的《理惑论》中记载,战国时鲁国乐师公明仪对一头牛弹《清角之操》曲子,牛不感兴趣,继续吃草。于是公明仪又弹一段杂乱的声音,有像蚊子嗡嗡的声音,有像孤独小牛的叫声,于是牛摇摇尾巴,竖起耳朵仔细听。比喻说话不看对象,白费口舌。
    #每天一条# 黄粱一梦
    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而大彻大悟,三生浮屠。
    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成语流传至今,用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场,短促而虚幻。
    黄粱一梦,三生浮屠
    #每天一条#压轴
    yā zhòu(注意轴发第四声)
    “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压轴,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压轴戏”,但压轴也是人们知识的一个盲区。压轴本意是指倒数第二个节目,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倒数第一个。
    #每天一条#成语典故之牝鸡司晨
    出处:春秋·孔丘《尚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雌鸡像雄鸡那样鸣啼,指母鸡报晓。牝鸡司晨是生物的性变异现象,但旧时用来比喻女人篡权乱世,有封建思想的人则认为是凶祸之兆。
    造句: 现代社会女性参政的人数越来越多,牝鸡司晨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被认为是不好的事情了。牝鸡司晨是个贬义词。强调女性的参与国家建设起的作用不比男性差用巾帼英雄更好。


    81楼2015-11-13 19:32
    回复
      #每天一条#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每天一条#眼镜
      我国古无眼镜,从文字记载来看,眼镜传入中国是在15世纪初的事。
      我国最早论及眼镜的记载为明万历年间,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提学副使湖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名曰叆叇。 叆叇初译“矮纳”,系阿拉伯语言,后将眼镜定义为叆叇,出自《意林·晏子》:“星之昭昭,不如日月之叆叇。”
      #每天一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并非是一首爱情诗,而是描写了战士们在上战场之前立下的誓约,“今日我与你一同奔赴沙场,无论生死都要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谊。 该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而现代通常用来形容生死不渝的爱情。


      82楼2016-03-05 19:28
      回复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几千年过去了,词意究竟为何也只能体会了。
        每一本古典名著名篇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我把她们捧在手里的时候只想一句“amazing!”我们要怀着这样的心态去读,你不珍视书,你永远读不懂她们。
        读书是为什么?应试教育的读书不是读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因为我每每读到那些触动我心弦的文字,我总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种感情在我心中弥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没有离别,却同样感慨,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当你读书读到暗暗哭泣,拍案而起或者意气风发的时候,你需要写下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书就在你心里。
        你漫步在浩瀚的书海里,你在寻找什么?其实你在寻找你自己,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诗词一句就写到你心里去了,有些公认的古典名句你读了甚至没感觉,为什么?因为你选择你喜欢的,不是由别人来选。
        读书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用心读,要把书读成自己的。古代这么多文学作品都是活的,没有死的。人家说是战士约定,那是人家的诗经,人家的击鼓。你说这是对爱人的诺言与思念,这是你的诗经,你的击鼓。你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的看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也不要被别人过多的干扰。你只需要好好生活,可能过几年再读这一段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了。


        83楼2016-03-05 19:28
        回复
          周代诸侯的爵位,旧说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封土则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但这办法有若干违背史实之处,恐不是西周的开国制度。例如周代鼎器的铭文中,载有周室以宋为客的话,宋既是周客,当然不在诸侯之列,自不会被封为公爵。此外周代称“伯”的,多属勋业彪炳的大臣,如宣王时的召伯虎等,其地位不应在公侯之下;又如郑伯、秦伯都是周室东迁时的元勋,当时王室衰微,恐不至于那样吝惜名器,仅颁给他们第三等的爵位。因此近人甚至怀疑周代曾有过这种班爵制度。[参看傅孟真《论所谓五等爵》(载《傅孟真先生集》第四册)]
            按旧说,爵位最高的公,只有宋。称侯的几乎全是周初的宗室姻戚,如齐、鲁、卫、晋等。伯则多属后来封建的诸侯,如上面所说的秦伯、郑伯。旧有的诸侯国或独立国大抵为子,其中包括若干蛮夷如吴、楚等。男则是大国的附庸,就今所知,只有一个许(在今河南许昌),它曾为鲁的附庸。至于诸侯封土的等级,似乎也不合事实,例如鲁国是侯,楚国是子,但楚国的领土却远较鲁为大。
            诸侯们除了把一部封土分给大夫,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可以建立都城,组织政府,并可训练军队,征收租赋。诸侯对王室的义务,前面已经说过,后来周室衰微,义务变成具文。但诸侯对王室态度的好坏,则颇不一致。大体说来,凡与王室关系较亲的国家,态度都较好,如齐、鲁、卫、晋等;齐、晋至东周后更成为王室的保障。外族或外族化的国家,则往往仇视王室,如楚在西周时便与王室为敌;秦虽在地域上与王室甚为接近,但因周室东迁后日与戎狄为邻,感情上乃与王室逐渐疏远。此外,还有若干国家与周室漠不相关。


          84楼2016-03-05 19:28
          回复
            #每天一条# 孝廉
            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后在明朝、清朝演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85楼2016-03-05 19:29
            回复
              各个时期的乡饮酒礼
              周代:周代诸侯之国的乡大夫是主管政教、禁令等事的地方官员,他们每三年对本乡土人士的德行、才能进行一次考察,把德才兼备之人推荐给国君任用。人选确定之后,临行前乡大夫设宴饯行,并请本乡中德高望重之人陪饮。
              汉代:汉代的乡饮酒宴与郡县学校祀先圣先师之礼同时进行。
              隋代:隋代的乡饮酒宴分成两级,朝廷在国子监举办,郡县则在当地学校行礼。
              唐代:唐代盛行开科取士,考生在州县试毕,当地官员即以乡饮酒招待。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又设武举,也以乡饮酒礼送武举考生前往兵部。
              宋代:宋代的乡饮酒礼在贡士之月举行。北宋时,国子监和地方州学的学生自上而下分为三等,即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各州需按规定每年或每三年向国子监“贡士”一次,即推选一名上舍生,二名内舍生入太学。届时,由地方行政长官做东,宴请被推荐的舍生和当地群老。
              明代:明、清两代的乡饮酒礼带有明显的教化内容。明代的乡饮酒宴在每年的孟春正月和孟冬十月举行,中央及地方各司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民间则以里社为单位,于春、秋社祭时举行。宴饮前先“读律令”,“执事举律令案于堂之中,读律令诣案前北向立读,有过之人俱赴正席立听。”此外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又规定里社乡饮酒宴成员分三等入席。凡年高有德,无公私过失者为上等;凡因户役差税迟误或曾犯公杖在官者为次等;凡曾犯奸诈伪、盗窃、蠢政害民者为下等。由此,明代的乡饮酒礼已把宗法活动和基层政权建设糅合为一体,明显具有对人民加强控制和统治的目的。
              清代:沿用明制。望春望日及孟冬朔日与学宫行乡饮酒之礼,由学校教官担任司正,行礼致辞。乾隆时对乡饮酒礼作过统一规定,删削了一些繁文缛节,命乡饮酒礼不得旷久。


              86楼2016-03-05 19:29
              回复
                #漢服春秋●夫唱妇随#】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经常互相酬唱。一次赵明诚挖空心思了一首七言回环诗,李清照读后,即时提笔也写了一首七言回文诗。赵明诚: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李清照: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每天一条#下元节
                “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这一天,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之后,玄武的含义不断地扩大。
                #漢服春秋●小雪#】当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农谚云: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瑞雪兆丰年。小雪过后,民间开始腌腊肉/腊肠和晒鱼干,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88楼2016-03-05 19:32
                回复
                  论语释义【每日一条】
                  7.8
                  【原文】
                  子曰:“不愤①不启②,不悱(fěi)③不发④。举⑤一隅(yú)⑥不以三隅反⑦,则不复⑧也。”
                  【注释】
                  ①愤:郁结于心。
                  ②启:启迪,引导。
                  ③悱:想说又说不出来。
                  ④发:启发,开导。
                  ⑤举:提出。
                  ⑥隅:角落,引申为方面。
                  ⑦反:回复,引申为类推。
                  ⑧复:再。
                  【白话译文】
                  先生说:“不到郁结于心的状态我不轻易去启迪,不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状态我不轻易去开导。如果我提出一个方面而学生不从其他方面类推,我就不再提出新的内容了。”
                  【整体解读】
                  这章是孔子在说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善于学习者并不在记忆力多好、多刻苦,而在于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孔子一直在强调“智”,也是学习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一章正是孔子强调学习者应该有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
                  #每天一条#流水不腐,户枢 (shū) 不蠹 (dù)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 在思想发展过程中,必须对现有的思想不断地进行批判和反思,不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不保守,保持活力和先进。
                  #漢服春秋●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紫色系印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无上荣耀。古日本向中国朝贡称臣,汉光武帝封其国王为倭奴王,赐汉倭奴国王金印;女王卑弥呼五次遣使向中国进贡,魏明帝封她为亲魏倭王,赐#金印紫绶#
                  今夕何夕兮?搴[qiān]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bù zī] 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知),心悦君兮君不知?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竟然能与你在同一艘船
                  承蒙你看的起啊!不因为我是泛舟的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
                  我的心里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居然见到了你!
                  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这人人都知道), 可是我这么喜欢你啊,你却不知。


                  90楼2016-03-05 19:35
                  回复
                    #每天一条#襁褓
                    张守节《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 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漢服春秋●汉倭奴国#】东汉初年,日本国王遣使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皇赐封,光武帝封其为倭奴王、赐汉倭奴国王金印。日本因此举国大喜。(西元1784年,日本九州出土#汉倭奴国王#金印:纯金铸成,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高二厘米,蛇纽,阴刻篆体字)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苍天啊!我想和他相知相爱,一直到老此念不绝。当山峰没有棱角,当江水枯竭,冬天响起隆隆的雷声,夏天下起皑皑的白雪,当天和地何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誓言才会终结。
                    终南望余雪朝代:唐代
                    作者:祖咏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菜根谭】
                    183.心体莹然,不失本真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作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作人处。
                    【大意】
                    夸大自己的丰功伟业,炫耀自己的美妙文章,这都是靠外物增加自身光彩来博取他人赞誉,岂不知我们人人内心都有一块洁白晶莹的美玉,所以我们只要不丧失人类原有的纯朴善良本性,即使在一生中没留下半点功勋事业,也没留下片纸只字的著作文章,也可算是一个顶天立地光明正大的人。
                    论语释义【每日一条】
                    7.11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①之则行②,舍③之则藏④,唯我与尔⑤有是⑥夫?”子路曰:“子行⑦三军⑧,则谁与(yǔ)⑨?”子曰:“暴虎冯(píng)河⑩,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⑾成⑿者也。”
                    【注释】
                    ①用:任用。
                    ②行:行动。
                    ③舍:放弃,不任用。
                    ④藏:隐匿。
                    ⑤尔:你。
                    ⑥是:这,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⑦行:从事,率领。
                    ⑧三军:指军队。
                    ⑨与:偕同,随从。
                    ⑩暴虎冯河:暴,徒步搏击;冯,通“淜”,不用船过河。徒步与虎搏击,不用船就过河。
                    ⑾而:以,表结果。
                    ⑿成:成事,成功。
                    【白话译文】
                    先生对颜渊说:“任用我我就积极去做,放弃我我就隐匿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点啊。”子路问道:“您要是率领三军去打仗,让谁跟从呢?”先生说:“徒步与虎搏击,不用船就过河,这样的人我是不会带他去的。必须是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所戒惧,善于谋划以求成功才可以。”
                    【参考注解】
                    皇侃《论语义疏》引缪播云:“圣教轨物,各应其求,随长短以抑引,随志分以诱导,使归于会通,合孚道中,以故刚勇者屈以优柔,俭弱者厉以求及。由之性也,以勇为累,常恐有失其分,觅功衒世,故因题目于回,举三军以倒问,将以叩道训,陶染情性。故夫子应以笃诲,以示厥中也。”
                    【整体解读】
                    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一种乐天知命的态度。自己被任用,能够施展抱负,匡济天下,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自己不被任用,也应该能泰然处之。正所谓“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君子善于把握时机但不强求,小人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子路听了之后不太服气。子路虽然也很有能力,但好胜心强,他听孔子说这种品德只有孔子和颜回能做到,就想到了带兵打仗是自己的强项,孔子也应该在这方面承认一下“唯我与尔有是夫”吧?但孔子因材施教,对于子路这种好胜心要抑制一些,也让他不要骄傲自满,就告诉他打仗凭的不仅是勇力,还要靠智谋,所以带兵打仗这一方面子路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92楼2016-03-05 19:37
                    回复
                      #每天一条#而立之年: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每天一条#三字经《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存疑)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原典内容之外,后经章太炎等人多次增改,故三字经内容在“叙史”部分,也已包含元、明、清、民国时期。
                      #每天一条#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95楼2016-03-05 19:41
                      回复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闪耀着古代文明的灿烂光华。作为记录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蕴涵着大量的古代礼仪知识,中学语文教材上也涉及许多。了解它,有助于中学生扫除文言文阅读的障碍。古代礼仪,包括“吉”“嘉”“宾”“军”“凶”五个方面,下面结合教材,一一作以介绍。
                          一、吉礼,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宗庙 《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牺牲玉帛”是祭宗庙的祭品,祭者将之列于神案之上,祈求祖先之灵的护佑。
                          拜先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我”入塾之初,便被领着拜匾和鹿,“算是拜孔子”,这也是吉礼的一种。
                          腊祭 古人在岁末祭社(即祭土地神),祈求生命之本——农业的丰收,此为腊祭。如《社戏》中所描述的“社戏”,也是为祭土地神而举办的大型民间活动。现今民间所谓“送灶”,则是“腊祭”的遗留。
                          二、嘉礼,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宴礼 古礼规定,在宴饮之时,配以乐舞,是为宴礼。如《醉翁亭记》中“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即管弦乐曲)便是宴礼的一部分。
                          投壶之礼 这种礼节是从古人宴时射箭取乐演化而来的,“投壶”即把箭投入壶中,壶束颈鼓腹,其中盛以小豆,使箭投入后不至于弹出,一般距投者三箭半,投中者罚不中者饮酒,以此活跃宴饮气氛。如《醉翁亭记》中所说的“射者中”,其中“射”即投壶。
                          三、宾礼,接待宾客之礼
                          朝觐之礼 古时候,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或霸主,是为“朝觐之礼”。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燕魏韩赵“皆朝于齐”,便是这种礼节。
                          会同之礼 古时候,诸侯四方会齐,共聚一堂,规模宏大,是为“会同之礼”。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公西华的志向:“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其中“会同”即指“会同之礼”。
                          相见礼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相见时,按长幼之序和官职大小行礼。《范进中举》中写范进进学回家,其丈人来访,范进“向他作揖”,胡屠户教训他不要与“平头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及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访,“同范进让了进来,到堂屋内平磕了头”,都是古时的相见之礼。现今相见握手,也是相见之礼,不过却完全没有了等级之分。
                          九宾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九宾:由九名迎宾人员立于殿廷,依次传呼接引使者上殿。这是当时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
                          四、军礼,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师不功 古时军队获胜而归,帝王会出城至郊外迎接,而军队打了败仗,有些帝王也会如此。军队吃了败仗,叫“师不功”或“军有忧”,军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并吊死问伤,慰劳将士。《殽之战》中秦军战败,“秦王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便是“师不功”之礼。
                          五、凶礼,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崤之战》中,晋文公去世,其子晋襄公“墨衰”,穿上黑色的丧服以示哀痛。陶渊明《挽歌》中“他人亦已歌”,亦为凶礼。至如今,人死后,他人举哀乐,乃是凶礼的流传。


                        96楼2016-03-05 19:42
                        回复
                          #每天一条#桃李年华:
                          指女子20岁。粉淡清香,是属于这样的年华,未施粉黛,却自有一份美丽。
                          《 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张说《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
                          十二金钗。十三四豆蔻。十五及笄。十六七碧玉。十八十九舞象。二十桃李。二四以上花信。
                          但是,氏族时期的“成丁礼”和阶级社会贵族阶级的“冠礼”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的目的在于巩固贵族组织,加强宗法制度,从而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举行“冠礼”后的贵族青年所获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就是围绕这一目的来规定的。杨宽《古史新探》认为古代贵族通过“冠礼”给予成员的特权和义务主要有下列六点:
                          (一)开始享有贵族成员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和各种礼仪的权利。按礼,国君与卿大夫行“冠礼”后,才可亲理政务。
                          (二)开始享有贵族成员统治人民的特权。
                          (三)经过“结发”和加冠笄[jī]后,可以男婚女嫁,负起传宗接代的责任,但须遵守“同姓不婚”的古礼。成年妇女应服从夫权,作为夫家的成员,故其“字”应在许嫁时题取。
                          (四)取得宗法制度所规定的继承权。嫡长子与庶子所取得的继承权不同,嫡长子在东序举行加冠仪式,即表示具备了继承“宗子”的资格。
                          (五)开始有服兵役的义务,负有保护本贵族特权的责任。
                          (六)取得了参加本族共同祭祀的权利。


                          97楼2016-03-05 19:46
                          回复
                            ②杨宽《古史新探》。《礼记·冠义》上说,行冠礼之后,“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③也”。上述贵族青年通过“冠礼”所获得的各种特权,主要也是获得了“治人”的资格。至于其义务,主要就是服兵役,为保护贵族统治特权而战斗。这些都与氏族制时期的“成丁礼”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虽然认为“冠礼”源于“成丁礼”,但不宜将二者混为一谈。
                            ③治人:统治他人
                            古代贵族青少年在没有举行“冠礼”之前,作孩儿的打扮,其头发或者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两髦[máo]”,或者把分为两股的头发对称结为两髦,状如两角,称为“总角”。这里附带说一下,成语“崭露头角”用来赞许年轻人初露才华,有些人把其中的“头角”解释为“头顶突出处”,似乎古人头上长角,显然不正确。“头角”当即古代青少年的“总角”,用来比喻青年人才华出众。行“冠礼”时则把头发盘结在头顶上,加带帽子,穿上成年人的服装,即表示成人了。《诗经·齐风·甫田》写道:“婉兮娈兮,总角丱[guàn]兮。未几见兮,突而弁[biàn]兮。”郑笺:“突而加冠为成人也。”诗中所写,正是从儿童到成年的发型的变化。
                            榖[gǔ]梁传·文公十二年》中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大夫。”可见“冠礼”和“成丁礼”一样都是青年进入成年阶段必经的仪式。《礼记·曲礼上》说:“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礼记·内则》又说:“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见举行“冠礼”和举行“成丁礼”一样,都要先经过一定程度的学习和培训。此外,举行“冠礼”后的贵族青年和举行“成丁礼”后的氏族成员一样也可以获得成员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由上可见,“冠礼”确实是由“成丁礼”演变而来的一种礼节。
                            #每天一条#璋
                            璋,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其形犹如圭之上端斜削去一角,而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


                            98楼2016-03-05 19:48
                            回复
                              #每天一条#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大理之前又名南诏国, 南诏鼎盛时期的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河骠国(骠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
                              #每天一条#不惑之年
                              《论语·为政篇》:“四十而不惑。”
                              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孔子说:“智者不惑。”又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因此,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达到智者的地步。
                              琴之九德,即所谓: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德简说:

                              所谓古,指其琴音淳和淡雅中有金石韵。


                              99楼2016-03-05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