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无尘居汉服社吧 关注:4贴子:169
#每天一条#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节气: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表示冬天已经到来,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时间约在公历12月21、22日或23日。


101楼2016-03-05 19:51
回复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每天一条# 花甲之年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每天一条#知命之年:
    指男子50岁,到了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每天一条# 鲐背之年
    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可以活到鲐背之年的。


    102楼2016-03-05 19:52
    回复
      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
        道教徒狭义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
        道教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
      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道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
      “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
      道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
      对道士还有几种称呼:
        (-)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
      (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
      称谓。
      (七)住持:道教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正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
      (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
      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


      103楼2016-03-05 19:52
      回复
        #每天一条# 古稀之年
        指人到70岁的时候。
        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每天一条# 耄耋之年
        耄耋: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每天一条# 岁寒三友
        汉族传统寓意图案。松、竹、梅经冬不凋,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每天一条#《大学》“三纲领”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104楼2016-03-05 19:53
        回复
          中庸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并不是现代人普遍认同的做人圆滑左右逢源。
          #每天一条#看杀卫玠
          卫玠,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魏晋时期,西晋美男子卫玠由于其风采夺人,相貌出众而被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后来多用于形容人被仰慕。
          #每天一条#割席断义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却很不一样。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一天,他们在菜地里锄草,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在意,华歆却想据为己有。还有一次,他们坐在席子上看书,有个大官乘着华丽的车子路过他们窗前。管宁依然在读书,华歆却连忙出去看,回来后还对管宁说个不停。管宁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说:“我发现我们不是一路人。从此以后,我们就像这片割开的草席一样,不再是朋友了。”


          111楼2016-03-05 20:04
          回复
            #每天一条#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每天一条#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每天一条#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宣紙
            宣紙是華夏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傳統書畫用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的美譽。按照紙張洇墨程度分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而熟宣又有更多花色品種。按照絲路又有單絲,雙絲,羅文,龜文,梅花文等。


            112楼2016-03-05 20:05
            回复
              每天一条#茕茕孑立茕茕孑立
              茕(qióng)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出自晋代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蜀归晋后,蜀地的先后两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却故国难忘,不肯致仕,都借故谢绝了。司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要李密任职于宫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后又改为显要的太子官属洗马,李密仍借口推辞。司马炎火了,又亲手下令,指责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严逼,声称如再迟缓,就要逮治下狱,甚至按律问斩了。这使李密很为难:出去做官吧,仍怀恋故国,而且这么出去,也将大丢脸面;不出去吧,是会被杀头的。经过深思,他就写了一篇《陈情表》,呈给了司马炎,文中以“以孝治天下”为主旨,说他幼时,“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多亏了老祖母把他抚养长大。没有老祖母,就没有他的今天。“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臣四十有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岁,又长年卧病在床,没有他,祖母怎么度过晚年!他才四十四岁,报效国家的日子还长,而孝敬祖母的时间已不多了。恳请司马炎体谅他的苦衷,让他先尽孝再尽忠。司马炎看了很感动“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无法怪罪,又为了笼络人心,派了不少仆人帮他侍奉老祖母,并且说可以等到他祖母去世后他再出来做官。


              113楼2016-03-05 20:06
              回复
                每天一条#弱水
                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凤麟洲 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常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意思是对爱情专一。
                #每天一条#弥封
                北宋政府改革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特别是弥封制的简历和一堵较认真地实施,确为当时一连串科举改革措施获得成功的关键。弥封,宋代多称为封弥,有时沿革旧号也叫“糊名”。宋代科举考试时,不仅要糊住(或截去)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而且还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目的是为了防止考官徇私舞弊。糊名考校就不仅施行于殿试、省试,也施行于诸州取解试了。在实行弥封制不久,又发现考官指使举人在试卷上暗作记号,有时考官还可以辨认字画。后来,根据袁州人李夷宾的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专设誊录院,派书吏将试卷抄成副本,考官评卷时只看副本。试卷弥封、誊写法的实行,应举者考试成绩的优劣“一决于文字”,这样,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从此,贵族官僚子弟和平民子弟同等对待,贵族、官僚利用科举世袭的特权被取消了。事实证明,弥封、誊录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之一,它对选拔人才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北宋后期,特别是南渡以后,由于宋王朝的腐朽,科场舞弊层出不穷,糊名、誊录也就流于形式了。
                #每天一条#挺尸
                方言词汇用语,形容尸体直挺挺的躺着,常用来比喻睡觉,部分地方称之为:挺思。非贬义性,有夸张色彩亦有几分幽默感,多数情况下用于对深眠者颇有些不耐烦的意味。
                《红楼梦》:“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
                #每天一条#小年
                民间传统的“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人们讲究在这一天祭祀灶王爷,并在此之后,开始一系列的过春节的“准备活动”。过小年实际也是除夕过年活动的预演,“大人孩子还会吃糖瓜,表示对新年即将到来的期盼”。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过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一般北方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则多选择腊月二十四这天。同时,亦有公开资料显示,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每天一条#瞿然[qú rán]
                畅厉貌;惊视貌。惊骇貌。惊喜貌;惊悟貌。
                《庄子•徐无鬼》:“子綦瞿然喜曰:‘奚若?’”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喜貌。”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请问屡空之内?’曰:‘颜不死,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祗其所以为乐也与!’”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我那时神悚目夺,瞿然惊悦。”
                #每天一条#跫
                指脚踏地的声音。
                小鱼折折石缝间,闻跫音则伏。――《帝京景物略》
                郑愁予《错误》:“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每天一条#倥偬[kǒng zǒng]
                忙乱、事情的纷繁迫促。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九:“凡有行役,虽数日程,道路倥偬之际,亦有日记。” 清 王愈扩 《周亮工小传》:“戎马倥怱,不废讲咏。”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偬之际,遂未奉闻也。”


                114楼2016-03-05 20:08
                回复
                  #每天一条#论语译注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每天一条#礼仪——折腰
                  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 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每天一条#成语正解之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或理解为“明天的黄花” 例句: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每天一条#山海经异兽之天狗
                  【原文】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每天一条#成语正解之目无全牛
                  原意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达到非常纯熟的地步。常被误用为没有全局概念。例句:对待工作要精益求精,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程度才是精英。
                  #每天一条#论语译注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17楼2016-03-05 20:14
                  回复
                    #每天一条#特殊称谓——职业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每天一条#论语译注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118楼2016-03-05 2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