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元道吧 关注:67贴子:141
  • 2回复贴,共1

魏晋玄学的小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夜渚月明:
@夺心魔他爹 发表于 2012-06-06 21:55:25
道家和道教是两码事,前者是哲学思想体系,这套在魏晋玄学后已经基本融入了儒学体系,譬如对天地万物与人的“气”解释,认为人与事物都是 ...
兄台说对了一半。
1、在魏晋玄学中道家哲学确实与儒家哲学合流了;
2、所以,魏晋玄学就不再是道家哲学了,当然也不是儒家哲学,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期根据需要产生出来的有创造性的杂拌,
3、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视魏晋玄学为先秦道家的合法继承,
4、而且,道家绝不仅仅是哲学思想,或者是哲学的系统,而是具有哲学思想的学术传承,既然叫做“家”,那么计量单位就是一个一个的人(当然老庄是绝对的核心),而不是某一点或一条思想理论。
5、那么既然魏晋玄学不是道家的继承者,那么就只有一个问题:道教是否是对道家的继承?
6、有一类人,认为道教思想与道家相反,这种人很多,坚定支持这种论调的人中有“著名学者”冯友兰。但问题他们不仅未对道教作全面的考察,而且他们还N……地认为与道家宗旨相反的是“长生”的思想,足见其无知。可见理论方面割裂道家、道教毫无理由。
7、在现实方面,没有道教的话,道家就没有群众基础。反对道教,但自认为是老庄的信徒的,这类人虽然没有,但也非常少,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无知之人。
8、魏晋玄学不怎么讲气,讲气的是汉代哲学,魏晋玄学刚好反对汉代哲学。
另要补充,将善恶绝对对立起来的波斯的两种单拜一神教如果说是很傻很天真的话,那耶教式的将恶作为善的缺乏就简直愚蠢得可恶!!!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5-31 21:08回复
    @夜渚月明 发表于 2012-06-07 17:54:36
    兄台说对了一半。
    1、在魏晋玄学中道家哲学确实与儒家哲学合流了;
    2、所以,魏晋玄学就不再是道家哲学了,当然也不是儒家哲学,只是在某 ...
    魏晋玄学不讲气?真笑死我了!!
    你不会连魏晋时期士族认为玄理通气,玄意可以外露于体表的说辞都不知道吧??
    到郭象时就认为气通万物,玄意理气,人身自成小宇宙,我们现在所谓武侠的真气,仙侠的剑气都是从魏晋玄学体系里发源出来的玩意儿,那时候士族甚至认为五谷是秽气,所以要多食黄精紫芝,因为这些药材里含有“和气”,可以说魏晋玄学是最讲究气成万物的早期朴素型辩证唯物主义学说了= =
    另外魏晋玄学反对的是汉代经学,而不是汉代气观哲学。
    回复 评分
    夺心魔他爹
    70楼
    发表于 2012-06-07 22:36:13 | 只看该作者
    @夺心魔他爹 发表于 2012-06-07 18:56:05
    魏晋玄学不讲气?真笑死我了!!
    你不会连魏晋时期士族认为玄理通气,玄意可以外露于体表的说辞都不知道吧??
    到郭象 ...
    1、魏晋玄学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表示某一特定时期的某些思想。玄学不是一个历史上本来就确定的概念,而是一个今天的学术概念。
    2、王弼、郭象当然是魏晋玄学,《人物志》也是魏晋玄学,但魏晋时期的道教的各种方术绝对不属于魏晋玄学
    3、士族普遍信仰道教,王谢两家都是道教世家,方术中的气只是道教的气,而早期道教正是从两汉哲学继承下来,这跟玄学毫无瓜葛。
    4、玄学绝非只反对经学,同时要求建立纯粹理性的本体论,并排斥一切形式的宇宙生成论。而宇宙生成论的理论基础恰恰是气。玄学反对气一点没错。
    5、郭象提到气很正常,因为《庄子》里有。他注庄肯定要提到。但是提到不代表在他的哲学体系里气还能作为一个基础的、建构性的范畴出现。相反,在王弼那里,道成为一个没有内容的空壳,郭象则直接否定道的存在。即魏晋玄学反对气的意思不是说他们根本不承认气的存在,而是气与作为绝对者的道再无关系。气只是没有任何根源的普通存在者,一切神圣性和高贵性都被取消。
    6、武侠跟魏晋玄学相关看起来真是奇谈怪论,不知有什么理由。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5-31 21:09
    回复
      @夜渚月明 发表于 2012-06-07 22:36:13
      1、魏晋玄学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表示某一特定时期的某些思想。玄学不是一个历史上本来就确定的概念,而是一个今天的学术概念。
      2、王弼 ...
      对于前代思想的传承,除了儒道思想之外,中国传统对于身体观点的建构,亦为魏晋士人所承续,以气化成之观点,于形神兼重的一元思想,天人相应之观点,皆为魏晋士人所承续,而发展出其整全儿流动的身体观。
      大地万物以气化成,个体之形神皆为气之化成,而形神之间亦气以沟通流转,精神往往体现于形体,形体亦为精神的表现场域。个人的小体为一流通而整全之体,在个人的小体与自然之大体间,亦以气为沟通,形成一流通之管道,通过气的流通与情之感应,人与自然互感而相契。
      士人在玄理与玄学精神的贯通后,于体展现出一种玄学之风韶,其言语、肢体动作,均为玄学精神之体现,无论是“将无同”之语,亦或如玉之手,均为精神的外践于形。个体的身体行为,包括言语与肢体动作,均与个人的精神、思维息息相关,为一整全身体之概念。身体无处不显思维;身体即思维。形体与精神,为一双向流通之管道,缺一不可而为一整全之体。
      这种形神间的交流共感,在中国的身体观之建构上,源于气的作用,气化为形、神,而为形神之中介,身体之各个感官,均以气互相影响感应。精神之作用,往往影响形体甚巨;形体之保养,亦关乎精神之寄托。除与身体内部的交流共感外,个人之身体,更以气之流通,与自然产生符应,因“人与阴阳通气,身与天地并形”(张湛《列子·周穆王》注),而能通感与自然,身体与自然因可贵而流通感应。
      身体与自然以同质而为一体,人身小体与天地之大体共为一整全之一体,不可分割,这与中国人身小宇宙;天地小人身之思想相应。而人文化成之礼乐,于魏晋士人的观点里,亦为自然之理得再现。礼乐为自然之化成,依自然之理以成,礼需缘人之情以制,礼以“适”体的思想,体现出魏晋以自然本性为尚的贵生重身思想。身体为社会规范的礼乐所体现之处所,其一方面为社会制度的规范这;亦为社会风尚的展现场域。群体意识与文化、制度,藉个体身体以展现,个体亦藉著对礼教与文化的依违态度,对社会进行反馈,个体与此层面上带有社会性意识。
      魏晋士人身体观点的构建,以气化成其形躯之体与精神意识,形躯与精神互感而互通。身体因气之与自然共通,而为一体,亦与礼乐之人文化制,以情味绾合沟通之管道。人身与自然、礼乐、社会共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5-31 2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