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信息学院)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应用物理与计算机系(1992年成立)和电子与计算机系(1997年成立)。
学院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33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
学院学科基础扎实,包括博士点支撑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广西高校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学位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桂林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心;区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与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个。
学院目前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软件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800多人,其中本科生1700多人,研究生100多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网络工程教研室、物联网工程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和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设有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现代通信实训实验室、通信专业实验室、现代电子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等功能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多万元。
学院科研工作快速发展,近年来共获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地厅级科研项目30多项,项目总经费1500多万元。研究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6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200多篇。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33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
学院学科基础扎实,包括博士点支撑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广西高校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学位硕士点(计算机技术);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嵌入式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桂林市制造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心;区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等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与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个。
学院目前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和软件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800多人,其中本科生1700多人,研究生100多人。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网络工程教研室、物联网工程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和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设有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下设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现代通信实训实验室、通信专业实验室、现代电子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等功能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2600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多万元。
学院科研工作快速发展,近年来共获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地厅级科研项目30多项,项目总经费1500多万元。研究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各类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46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200多篇。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类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