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哲吧 关注:19,302贴子:78,311

【直播】犯罪心理学案例画像技术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十年代,美国暴力犯罪案件几乎都能在一年之内侦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案件少,每年顶多一万件;二是凶手与被害人大多都认识,不是配偶、亲属就是邻居、同事,很少是陌生人之间的杀戳,至于没有正常犯罪动机,没有起因的凶杀案例则更少。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就完全不同了,每年所发生的凶杀案增加一倍,达两万多起,其中每年约有五千多件是悬而未破。悬案约占1/4,
90年代美国国联邦调查局就用了心理画像技术,特别是对异常心态的连续杀人案的侦破,每年五千件悬案只剩10%左右。运用心理画像技术破获了连续纵火100多起的纵火案,连续杀死33人,陈尸于自家宅中29具尸体的连续杀人案。


IP属地:湖北1楼2015-07-06 21:24回复
    2005年2月14日凌晨零时45分左右,江苏省东台市后港化学试剂厂厂长蒋顺荣夫妇在厂内宿舍被三名蒙面的犯罪嫌疑人持刀抢劫,三人将蒋妻林素芹砍死,又用胶带纸将蒋顺荣捆绑,抢劫现金5000余元、手机、金银首饰等物品后,驾驶着蒋妻的摩托车逃离现场。
    由于犯罪嫌疑人精心预谋策划,消除了有用的痕迹和线索,依靠常规侦查手段,一时难以查明嫌疑人。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侦查人员拓宽侦查思维,尝试运用心理痕迹、心理画像这一崭新的侦查手段,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一: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是为非法获取钱财。理由:①作案人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②受害人的伤情位置在左肩腋后四刀,其中一刀深达心脏,而非在其头部、胸部、颈部等人体致命部位。③受害人蒋顺荣在打开保险柜取钱后,作案人没有对其加害。据此,侦查人员分析作案人带工具主要是以制服受害人,加大受害人的恐惧心理,使其不敢反抗为目的。因此,受害人的死亡不是其目的,充其量只是一种放任行为。


    IP属地:湖北3楼2015-07-06 21:28
    回复
      分析二
      作案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住在本地或者在本地有落脚点。理由:作案人作案后开走受害人的摩托车,而在逃离现场200米的不远处,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而事后**排查时未发现案发镇及周边镇在凌晨1时以后有送客的车辆。该镇位置偏僻,流动车辆、夜间送客的车辆极少,要逃到较远的地点必须有自备车辆。因此侦查人员分析:作案者的居住地或落脚点离现场较近,因而将摩托车丢弃不用也能迅速到达安全地点。


      IP属地:湖北4楼2015-07-06 21:29
      回复
        通过综合对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刻画,列出排查条件:1、三人经常在一起活动的人员;2、具有侵财、持械斗殴等暴力性行为的人员;3、曾有过类似作案手段的人员;4、与该厂及受害人的居住地、生活地、生意上有来往的人员;5、案发后有反常情况的人员;6、体貌特征、年龄相符的人员。


        IP属地:湖北8楼2015-07-06 21:33
        回复
          通过认真细致的摸排,侦查人员发现该厂驾驶员金阿鸿符合上述诸多特征,且与李玉圣、任立两人平素交好,有重大作案嫌疑。1、三人身高体态特征与受害人反映及其现场足迹分析相符。特别是在案发前三天,他们手机联系频繁。2、金阿鸿家与现场相距不到一公里,是该厂驾驶员,平时经常跟随受害人外出,对受害人的经济情况、用钱和放钱的习惯清楚。3、金在案发后一直没有到厂里看过。侦查人员询问金为什么一直不到厂里看看,金开始说不知道,后称听人说过,但不相信发生了案件。4、任、金、李三人平素交往甚密,但接受**询问时却均称相互之间关系一般,只是见面打个招呼。尤其是任讲对李没好感,李经常向他借钱不还,表现了典型的欲盖弥彰的心理特征。
          侦查人员决定对三人进行重点审查,并选择了心理防线相对脆弱的任进行重点突破,任立不到半小时就缴械投降,如实交代了三人结伙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
          此案能够成功侦破,心理痕迹、心理画像侦破技术起了很大作用。心理痕迹受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所制约,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抹不去自己的心理痕迹,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心理痕迹理论与现场物质痕迹进行联系分析,就能传神地勾勒出罪犯的心理画像,就能突破传统侦查手段的瓶颈,提高打击犯罪的质效。


          IP属地:湖北9楼2015-07-06 21:33
          回复
            案例二
            心理分析官对一个看起来过去一定是间可爱温馨的屋子,由于暴力所致呈现一片狼籍的十几张现场照片的分析。
            毁压着的油画,砸料的名贵饰物。从客厅、厨房至卧室一直到浴室处,到处散落着壁饰,家具、油画、衣服、花瓶……在墙上,家具上其他大件物品也看到“狗屎蛋”,“吹喇叭”……等不雅字迹。
            初看起来,这是十几岁的孩子暴力行为为所致的现场,是一种青春期的报复性的暴力发泄行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暴力行为是随意的,他们的行为毫无选择性,他们会见到什么就破坏什么,有时也会出现猥亵的文字或动作,在墙上作画也常常反映出破坏者的兴趣及对人生的态度,但是细细分析现场被破坏的东西,不是全部毁坏,而且部分毁坏,他们的行为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墙上有些有价值的油画,其被破坏的方式与从不同,有些只是玻璃裱褙损坏,油画本身未受损坏。室内的一幅画有小女孩子的大幅油画,甚至丝毫未损,此外还有掺落在地上的一些瓷瓶也未曾破损,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绝不会如此手下留情的。
            厨房与浴室虽然惨不忍睹,可是卫浴设备、镜子及厨房用品都没受到真正的损破,门也是安然无恙,只有门把手遭到破坏。青少年最常见的发泄方式,用脚猛踢,在这里似乎未曾发现。他细观察衣服的破坏方式更有可疑之外,未曾发生过撕裂、割断等不可弥补的破坏,墙上留下的“快搞我”这更不是时下青年的“X你”、“X你妈”的流行字眼。
            心理分析官认为,涉案人不是青春斯的男孩,而是比较温和,小心孤独的女人,年过四十,但不会超过五十,她人际关系不好,甚至一生中曾离婚多次,而且她应该是本宅的家庭成员,因为她对现场未遭破坏的东西有感情。“快搞我”墙上的字把她的年龄、性别暴露无疑,不仅男性不会写“搞我”年轻的妈妈也不可能如此大胆,最有可能则是那些中年妇女,从屋内没有被砸过的油画看,可以断定她有位非常喜欢的,但目前没有与她同住的亲人。而且心理分析官认为,这位女人在做出这种砸毁行为之前一周左右,一定遭到过一件让她产生心理挫折的重大事件。
            破案后证实犯罪嫌疑人是位刚过不惑之年的女性,离过婚,有一女孩不在身边,前些日子曾与新男友感情破裂而闹翻,时下面临财务危机,试图砸毁家俱而骗取财产保险。


            IP属地:湖北11楼2015-07-06 21:35
            回复
              自顶


              IP属地:湖北12楼2015-07-06 22:56
              回复
                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7-06 23:18
                回复
                  我没有看懂第二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7-06 23:19
                  回复
                    先马~棒棒哒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7-07 08:32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07-07 08:34
                      回复
                        根据行为特点反推心理特点,根据心理特点描绘人物模板,大概就是这样吗?但是情绪激化后与平常差别过大的人能被准确描绘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7-07 11:13
                        收起回复
                          前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7-07 11:53
                          回复
                            火钳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5-07-07 23:11
                            回复
                              如17楼所言。对双重人格没什么卵用。某些性格方面和心理学不一定是充要条件关系。各人单体间差异还是有的。但统计学成果也不能无视、成功率还是挺高的。逆向推导都用到这么好了....我们还是先顺着看吧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5-07-14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