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名词:扯板路在桂林民间俗语中,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称之为“谈板路”或“扯板路”。就像东北人说的”唠嗑“,四川人的”摆龙门阵”广东人的“倾计”……
桂林人为什么把聊天叫做谈板路呢?据老人们讲,旧时桂林人最喜欢桂剧,不分男女老少都能随口唱出几段桂剧来。民间的桂剧清唱组囘织随处可见,有些戏迷还登台票戏。guān僚富商家里有喜庆的事,都要请戏班到家里唱堂会,一唱就是好几天。桂林的会馆很多,如广东会馆、湖南会馆、jiāng西会馆、四川会馆等。各个会馆都建有戏台。会馆每逢举行同/乡/会会时,都要聘请桂剧名班来唱几天戏。总而言之,唱桂剧、看桂剧、票桂戏是桂林人曰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唱桂剧,不管是平时清唱还是登台票戏,或者是专/业演员演唱,都要精通戏中唱腔的“板”和”路“。板就是板眼,即节拍;路就是该段唱腔是唱北路还是南路(京剧叫西皮和二簧)。唱走了板或唱错了路,都会让人笑话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在有滋有味地研究唱桂剧的板和路,久而久之,“谈板路”就成为桂林人聊天、讲故事的代名词了。
桂林板路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它源于生活,来自民间,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它像唱戏的戏文一样,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有板有眼,有路有数,这大概就是桂林”板路“一词的来历吧。
(其实就是瞎扯淡….哈欠)
